互聯網+的時代,似乎各行各業都做起了 O2O ,移動醫療也并不例外。作為一個移動醫療領域的親歷者、實踐者,在中日友好醫院兒科專家許鵬飛眼里,無論是互聯網+醫療還是移動醫療,它們的本質依然是看病治人,核心依然是醫生。移動醫療是要解決患者疾病的根本問題,關鍵在于醫生,如何把醫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如何使得資源分配均衡才是移動醫療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醫二十多年,許鵬飛對新生事物和互聯網并不排斥,在他的倡議下,由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兒童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北醫三院、協和醫院等醫院二十位專家共同發起的國內首個兒科醫師聯盟惠眾醫聯,目前正在和互聯網婦幼醫療保健服務平臺陽光婦兒合作,通過線下“陽光婦兒診室”為用戶提供全新的、高質量的婦幼醫療保健服務。
目前“陽光婦兒診室”已經在房山、昌平等地區落地,到年底將陸續開辟100家。許鵬飛認為,無論是對于創業者,還是醫生而言,移動醫療最核心的和要解決的,就是以醫生為主和以此為基礎之上,解決患者看病流程的體驗,而陽光婦兒診室的這種模式就是一個大膽的突破,也是有益的探索。
許鵬飛除了在中日友好醫院之外,也會定期在良鄉醫院的陽光婦兒診室進行出診。據他介紹,陽光婦兒診室通過線上app預約,線下就近治療,將核心的醫師資源分配到相對資源稀缺的北京郊區,既滿足了這些地區的用戶需求,減少了他們的成本。同時在國家鼓勵醫生多點執業的政策背景下,利用閑暇時間的出診,也能給醫生帶來了實際收入的提升,就醫環境的改善,以及和患者更有效的溝通。
相對于其它創業領域而言,移動醫療關系到整個社會福利體系的變化,政策的監管有可能更為嚴格,以及自帶一定的公益性質,導致產品在運營方法面臨的問題更為復雜。其實就目前的醫療行業看來,打造互聯網醫療是剛需——醫療資源分布極不均勻,而陽光婦兒診室布局北京郊區,就是緩解這種矛盾和滿足需求的表現,這也是移動醫療的一個突破口。
許鵬飛認為,移動醫療目前的處境,只能是作為傳統醫療的補充部分,它不能夠像出租車市場一樣,顛覆整個規則或者徹底改變用戶習慣。在醫療這一塊,互聯網是無力進行顛覆。拋開監管不談,醫療行業有自己的特殊性,最主要的就是醫生資源的稀缺性,在中國要培養一個合格的醫生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還不算上大量的臨床實踐經驗。所以醫生在醫療體系里處于最核心位置,而不能游離于移動醫療之外。
許鵬飛判斷,未來移動醫療會牢牢把握住醫療務提供者的核心——醫生,除了龐大的資源體系之外,從產品設計和運營上來還要繼續細化。比如說醫療領域不同科室的醫生,其需求差別非常大,甚至對不同疾病的需求都不盡相同。許多需求都是非標準化的,移動醫療創業者做出來的產品功能滿足了這個醫生,卻滿足不了另外一個醫生。而能夠實現的前提條件還是,移動醫療最終還是要走向線下,完成020的閉環。
(來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