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達到29.5億元。2015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達42.7億元,增長率為44.7%。
一、“互聯網+”醫療行業最新動態
1、行業全領域均衡發展,新生態即將完成:2014年,互聯網在線問診、線上售藥、線上掛號等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2015年,在線問診、在線買藥將緊密結合,進一步打通在線求醫、買藥等多個環節,構建互聯網醫療新生態。在眾多商業模式中,目前看來,最有潛力的方向主要有醫患社交平臺、醫藥電商、智能可穿戴醫療設備等。
2、BAT積極布局,行業競爭白熱化:過去一年里,BAT紛紛開始布局在線醫療,百度戰略投資“健康之路”(醫護網);阿里巴巴則從藥品開始切入,構建醫藥電商,并借此從藥品O2O擴展至醫療O2O,建立起完整的醫藥生態閉環;騰訊在投入7000萬美元到丁香園后,又以1億美元領投掛號網。據微信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底全國已經有近100家醫院上線微信全流程就診,超過1200家醫院支持微信掛號,服務累計超過300萬患者,為患者節省超過600萬小時。
3、資本持續瘋狂涌入移動醫療領域:2015年上半年,國內互聯網醫療領域風險投資總額將近8億美元。2015上半年,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總投融資額已幾乎實現2014年全年投融資額的超越,資本進一步加速在產業的布局,推動行業快速發展。
4、互聯網醫療垂直企業發力崛起:對于已在互聯網醫療領域深耕多年的企業來說,如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等,目前已積累了一定的用戶數量,同時在產品以及技術上積累一定的優勢。在“互聯網+”政策的進一步推動下,這些企業紛紛發力,加大對產業的投入。春雨醫生致力打造O+O醫療服務(online私人醫生+offline線下診所)。在線下診所方面,春雨醫生預計將在2015年底完成在全國50個大中型城市開設300家診所的目標。好大夫在線則在2015年6月獲6000萬美元C輪融資,將繼續完善PC端醫療信息和醫患溝通平臺,為用戶更好地提供包括醫患咨詢服務、醫院醫生信息查詢服務、病情優先網上加號服務等服務。
5、市場角色增多,大企業凸顯優勢:不僅BAT,連軟件巨頭如東軟集團、膳補巨頭湯臣倍健也都加入行業競爭。2014年年底,東軟集團完成了合計約37億元的國內醫療領域最大單筆融資案,希望構建新的醫療健康創新平臺。東軟作為國內軟件業的巨頭,在全國有5000多家合作醫院,這也為其在移動醫療領域的發展打下穩固基礎。而湯臣倍健作為一家醫藥健康企業,連續在移動健康領域投資了健康管理平臺、跨境電商、保險以及女性健康APP。同時借助其在行業的傳統優勢,有望在互聯網醫療市場殺出血路。
二、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破40億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達到29.5億元。2015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達42.7億元,增長率為44.7%。
艾媒咨詢分析認為,在資本的強力驅動下,中國移動醫療產品正在逐漸趨向成熟,產業生態圈正在逐步完善。在互聯網企業及傳統醫療機構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移動醫療市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移動醫療用戶規模達到0.72億人,2015年移動醫療用戶規模將達1.38億人。
艾媒咨詢分析認為,隨著移動醫療市場的逐漸升溫,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加入到移動醫療的浪潮中,不斷推出各種具有競爭力的移動醫療產品,吸引了大批用戶。
移動醫療企業主要集中在北上廣,可穿戴設備最具發展潛力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移動醫療企業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三個地區。其中北京移動醫療企業占比42.6%,上海移動醫療企業占比15.2%。
艾媒咨詢分析認為,北京、上海以及廣東三個地區在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中一直處于領先地位,這也為當地的移動互聯網創業企業提供有效的幫助,因此當前大多移動醫療企業均集中于這三個地區。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移動醫療應用類型主要為掛號預約類、問診咨詢類、醫療資訊類,分別占比28.5%、24.9%以及17.9%。
艾媒咨詢分析認為,目前中國移動醫療行業格局仍然未定,對行業內企業來說,各細分領域的機會還有很多,這也進一步催化了行業競爭的激烈性。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2015中國移動醫療(創業)發展潛力排行中,可穿戴設備排名第一,醫藥電商排名第二,在線問診和掛號預約緊隨其后。
艾媒咨詢分析認為,從當前行業熱度來看,可穿戴設備無疑走在移動醫療行業的前沿。而隨著醫藥監管制度的落實,醫藥電商或將迎來發展良機。
三、2015年中國移動醫療用戶行為調查
近八成用戶表示從未使用過移動醫療產品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21.3%的中國手機網民表示曾經使用過或正在使用移動醫療產品,78.7%的中國手機網民表示未使用過移動醫療產品。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5年,39.2%的中國手機網民通過網絡廣告了解移動醫療產品;36.7%了解移動醫療產品則是通過親人好友推薦渠道。
艾媒咨詢分析認為,目前移動醫療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隨著產業的進一步成熟,移動醫療產品的宣傳渠道也將更加多樣化,用戶普及速度也會進一步加快。
六成用戶對使用過的移動醫療產品表示滿意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移動醫療用戶對產品滿意度上,18.5%的用戶表示滿意,43.2%的用戶表示比較滿意。而僅有6.2%的用戶在使用之后對移動醫療產品非常不滿意。
艾媒咨詢分析認為,目前用戶普遍從移動醫療產品中得到了相應的醫療健康服務輔助,大多用戶體驗趨向滿意,但仍有相當大的上升空間。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目前的移動醫療產品當中,移動醫療應用使用率最高,為40.5%;其次為醫療機構的服務號,占比29.4%;智能硬件和醫藥電商的使用率相對前兩者偏低。
艾媒咨詢分析認為,目前移動醫療應用品種繁多,其在用戶當中的普及率也最高。而一些醫療機構的資訊服務號在進一步引進了線上掛號、支付等功能之后,也得到了一部分用戶的青睞。
近七成用戶以預約掛號為主要需求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功能需求上,68.6%的移動醫療用戶選擇預約掛號為主要需求;56.1%的用戶則認為移動醫療有助于搭建在線醫患交流平臺。
艾媒咨詢分析認為,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明顯提高了用戶在醫用資源上的便利性,提升了效率。同時,用戶也對移動醫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戶需求較為多樣化。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服務需求類型上,72.1%的移動醫療用戶集中在健康科普類;53.3%的用戶使用的為用藥醫療類;48.7%的用戶則需要在移動端進行疾病在線咨詢。
艾媒咨詢分析認為,目前用戶在移動醫療的需求已從健康資訊科普逐漸擴散,包括在線咨詢、到日常健康保健等,應用范圍越趨廣泛,移動醫療產品生態也將越趨完善。
信息安全受重視,用戶最希望節約成本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60.1%的移動醫療用戶認為目前移動醫療服務對個人信息安全方面的保障不足;另外,平臺信息可信度低、服務效率低也是用戶不滿的主要愿意,兩者分別占比53.6%和42.7%。
艾媒咨詢分析認為,目前移動醫療生態建設仍然處于初級階段,政策監管制度也有待完善。這導致了用戶對移動醫療產品的信任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礙了移動醫療的發展。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71.3%的移動醫療用戶希望通過移動醫療來節省就醫的經濟以及時間成本;58.2%的用戶希望通過移動醫療幫助匹配到最佳的醫療資源;51.0%的用戶則期望移動醫療能進一步改善醫患社交關系。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中國移動醫療問診咨詢類應用綜合競爭力排行中,春雨醫生以7.5分排名第一;易診以5.6分排名第二;平安好醫生、快速問醫生、好大夫在線位列3~5位。
四、典型案例分析
1、BAT之爭
當前阿里主要布局分布在阿里-未來醫院、天貓醫藥、阿里健康三者。借助阿里本身在移動支付上的優勢,打通B2B以及B2C的交流渠道,徹底深化O2O在在線醫療的應用。
騰訊在充分利用微信超級APP優勢的情況下,配合掛號網還有丁香園的助力,已經輕松實現O2O。而在智能設備還有垂直搜索方面,騰訊同樣也有著如糖大夫等相關部署。
百度憑借與301醫院還有醫護網的戰略合作,當前已搭建互聯網互聯網醫療線上平臺,同時已逐步將百度醫療服務拓展延伸至線下。百度利用其在大數據方面的優勢,配合Dulife硬件平臺,打造互聯網醫療生態圈。
2、移動醫療平臺:春雨醫生
春雨醫生是國內首家基于手機終端的移動醫療品牌,致力于利用移動互聯網的技術解決用戶就醫難題。目前,春雨以“醫患關系”為基礎,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建立移動醫療生態體系。通過與可穿戴設備廠商、藥廠、保險等上下游企業合作,為健康、老年、慢病等病痛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健康解決方案,進一步解決“看病難、藥價高、保險虧”等難題。
春雨醫生目前已聯合中國科學院大學成立健康大數據實驗室,將在包括實時健康流數據、歷史疾病數據、節點健康水平數據、健康消費行為數據四個維度上開展研究和實際應用:針對20種中國人常見病進行數據建模,定義數據采集的規范和傳輸標準,利用機器算法對這20種疾病進行自動化健康預警。該系統將打通春雨的醫患交流平臺,在實時監測數據的基礎上提供線上線下的長期醫療服務和緊急醫療救助,并利用互聯網進行健康狀態警報,實現高度智能化的慢病管理,并通過管理降低發病率、最終降低治療費用。
3、醫療服務平臺:掛號網
掛號網是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批準的全國就醫指導及健康咨詢的移動醫療服務平臺。截至2014年7月,掛號網已經與全國23個省份、900多家重點醫院的信息系統實現連接,擁有超過3000萬的實名注冊用戶、10多萬名重點醫院的專家。2011、2012、2013年度,掛號網累計服務患者人次分別為650萬、2800萬、7200萬,2014年這一數字超過1億。
微醫是掛號網的移動互聯網入口,是以“微醫院”、“微醫生”和“微支付”為主要內容的移動醫療服務集合平臺,連接醫院、醫生、患者三方,為用戶提供移動互聯網就醫入口。
微醫APP分為用戶版和醫生辦微醫;用戶版為用戶提供專家咨詢、智能分診、即時掛號、院外候診、檢查檢驗報告查詢、處方查詢、醫療支付及動態電子病歷服務;醫生版則是醫生的“移動診室”,幫助醫生完成患者管理、醫患交流、診后隨訪、患者轉診。
4、智能穿戴設備:咕咚網
咕咚網是由成都樂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立。目前基于互聯網技術,咕咚已開發了多款個人健康保健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目前已有咕咚藍牙4.0智能心率帶、咕咚糖果、咕咚藍牙4.0智能健康秤等智能設備。
咕咚在2014年11月共計完成了3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B輪融資后,咕咚將繼續專注于運動社交平臺服務和軟件開發,增強社交和大數據技術積累,為用戶提供一站式運動健康的相關產品和服務。
5、醫藥電商:天貓醫藥館
天貓醫藥館是天貓旗下的一個醫藥購物頻道,其匯集了OTC藥品、醫療器械、計生用品、品牌保健品、傳統滋補品等網購服務項目。
天貓醫藥目前已成為了天貓里面的一個重要品牌,憑借自身巨大的流量積累吸引了各種傳統大小藥店的進駐,并迅速占據醫藥電商市場份額。天貓醫藥館的爆發已成為當前醫藥B2C增長的最重要動力。
得益于淘寶、天貓平臺提供了多樣的消費選擇以及優惠和完善安全的支付體系,天貓醫藥館在醫藥電商領域發展迅猛。其自有的優勢,為天貓醫藥館在吸引客戶進駐、商店運維、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建立了明顯的優勢。
天貓醫藥館提供了讓醫藥品牌商網絡直營的便利渠道,而醫藥品牌商則通過天貓醫藥館最大限度獲取自身品牌的商業價值。目前醫藥品牌已開始直接進駐天貓平臺,隨著天貓醫藥提供的藥事服務越來越完善的話,醫藥品牌商必然成為未來天貓醫藥館的主力軍之一。
五、發展趨勢分析
1、2015年中國移動健康醫療APP發展挑戰
企業遇人才瓶頸:目前中國移動健康醫療APP企業的開發者缺乏具有醫學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導致產品開發受限。行業急缺既懂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又懂健康醫療的人才,這成為了大多移動醫療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
盈利模式難尋:健康醫療類APP當下仍未找到一個有效的盈利模式,這導致了企業巨大的生存壓力。在用戶習慣于互聯網上獲取免費內容與服務的前提下,用戶的付費習慣有待進一步培養。
法律政策監管未完全到位:雖然在互聯網+醫療的推動下,國家針對行業的政策有望進一步完善。但在與互聯網的結合當中,法律政策以及醫療系統等其他方面的挑戰也可能會對移動健康醫療應用產生影響,導致無法發揮這些應用的最大價值。
隱私安全需保障:在用戶的隱私保護方面,一般用戶對于醫療健康類數據敏感度較高,健康醫療APP獲取用戶數據時并利用用戶數據時,一定要在用戶隱私方面加大防范意識,避免因用戶隱私數據泄露導致的各種問題。
2、2015年中國移動醫療應用(APP)未來發展的趨勢
數據的價值將進一步放大:醫療健康類APP的核心在于數據,企業對于數據的重視度將會極大提升,通過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進而構建獨特商業模式將對于這類企業的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軟硬件結合:未來,健康醫療類應用將更多的與硬件進行結合以實現更豐富的功能,提供更深層次、智能化的服務;
巨頭的切入將會加速移動醫療市場的發展:包括BAT、電信運營商等巨頭的切入將會極大的促進整個市場的發展,而健康醫療應用的開發者或將借機向醫療系統進行更深層次滲透;
與線下的整合將進一步增強:未來,具備線下整合能力的健康醫療類應用將更具優勢,在競爭中勝出。如牙護士,作為全國性的口腔健康移動互聯網一站式服務平臺,在完善線上服務的同時,致力整合線下牙醫診診所,幫助用戶快速匹配牙科治療資源。在未來,能夠更好融合線下資源提供服務的移動醫療應用將在市場上擁有更強的競爭能力。
3、2015年中國“互聯網+”醫療未來發展趨勢
與傳統醫療機構融合,順應政策風向:移動醫療的各種設備和服務必須通過醫生的對接才能真正的發揮作用,其最終的目的是和傳統的醫療機構形成共贏,樹立醫生個人的品牌形象,通過移動醫療真正實現自身價值。同時,互聯網+醫療的發展還需政策的全面推動,切實發展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務以及智慧醫療服務。
醫藥電商或將迎爆發:隨著處方藥電子商務銷售和監管模式的創新以及互聯網延伸醫囑、電子處方等網絡醫療健康服務的應用,處方藥網售權限有望開放,醫藥等企業也將更多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優化采購、分銷體系,提升企業經營效率。醫藥電商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醫藥分離的實現,通過互聯網有效降低藥品銷售對醫院渠道的依賴性,從而打造完整的購藥電商平臺生態,醫藥電商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資本關注精準醫療,醫療大數據價值提升:我國精準醫療尚處起步階段,在國家基因庫組建、基因科普教育及基因數據安全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提升。隨著資本開始關注精準醫療,醫療的大數據有望進一步提升。
個人健康監護更到位:隨著互聯網因素的滲透,醫療健康的發展將由臨床向預防轉變,由僅在醫院就診向健康全方位管理過渡。利用“移動醫療”讓有限的資源惠及更多民眾將成為互聯網經濟的一片新藍海。而通過醫療基礎信息整合與共享,智能硬件、大數據等技術的充分應用,將有效實現對個人健康的全面監護。
移動醫療越趨個性化:針對需求人群的個體差異,融合文化、技術、產品、服務等,將會衍生出多維度、多角度的服務形式和發展機會。健康醫療呈現垂直多元化,這也相應增加了產業的參與機會。同時,健康醫療將向更加注重患者參與的方向發展,并脫離傳統醫療環境。這讓用戶不管身在何處,家里、辦公室、健身房或是車里,醫療與健康管理都能變得觸手可及。
(來源:199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