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國智慧醫療創新大賽由全國 20 多個協會學會相關單位聯合主辦,深化行業影響、提升賽事規模與深度,推進我國智慧醫療創新生態建設與發展。大賽以“賽事、展示、論壇”的模式,探索數據的開放共享和創新應用,進一步挖掘優秀項目,加速產業和人才雙發展。推動智慧醫療、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持續維進智慧醫療創新生態圈發展,為“健康中國”貢獻創新智慧,打造智慧醫療創新的“中國模式”。
項目名稱:以“惠民惠醫”為導向的智能化基層服務應用創新
參賽單位:伊金霍洛旗衛生健康委員會
聯合參賽單位: 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參賽人員:雷峰
項目起源:基層醫療信息化是發展我國醫療健康行業的基礎,只有打好“底子”,上層建筑才能穩固,整體醫療健康服務網絡才能不斷趨于完善。
在基層醫療機構中,醫療服務、公衛服務、便民服務等很多基礎業務工作上都依靠人工并且繁瑣,無法和區域內其他機構和部門進行有機聯動,這樣的傳統工作模式效率很低,導致居民就醫體驗差,給醫療服務和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限制。因此,伊金霍洛旗將實現全旗區域內的醫療健康數據互通互享、讓老百姓能更加能省時省力省錢省心作為發展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初衷和目標。
在傳統的統計模式下,很容易產生因手動填報而信息不準確,在區域信息一體化建成運行后信息準確度大幅提升,可實時動態監管各機構業務開展情況,簡化行政管理業務工作,并且實現了全旗醫療衛生數據信息共享、互聯互通。
在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的時代浪潮下,區域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不僅要借力,更要有想法,而醫療行業的壁壘很高,信息化建設有著不同于其他行業的特征,所以只有真正明白醫務人員和患者的需求,才能讓信息化這把利刃用在關鍵之處,尤其是在醫改背景下,先進便捷的信息化系統可以倒逼醫改深入扎實向前推進。
痛點、難點:1) 以往的基層業務系統需要分散部署,需要大量的基礎硬件資源,資金耗費大、維護成本高、管理難度大;
2) 基層信息化建設薄弱、投入少,很多業務工作還依靠傳統手工方式;
3) 區域內,醫療業務與公共衛生業務分割,數據無法共享,業務無法互通,導致基層工作人員工作難度大、效率低;
4) 區域內信息孤島嚴重,重復用藥、重復檢查、重復檢驗現象普遍,基層醫療機構與二三級醫院數據無法互聯互通;
5) 區域內標準規范不統一,上下兩張皮,導致業務協作、數據共享更加困難;
6) “三長一短”現象嚴重,就診時間長、等待時間長、繳費時間長、診治時間短,居民就醫體驗差;
7) 醫療資源不均等,二三級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療機構門可羅雀,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弱、服務手段單一;
8) 監管不及時,無法及時了解區域內各機構運行情況,數據無法得到有效利用;
居民查詢信息困難,無法享受便捷的互聯網+醫療服務。
思路、方法:1) 夯實基礎設施,通過網絡及機房建設,構建全旗“一張網”,利用B/S架構將業務信息系統統一部署在衛健委云資源內,統一管理、統一維護;
2) 加強基層信息化投入,建設全方位的基層信息一體化系統(涵蓋:HIS系統、LIS系統、PACS系統、電子病歷系統、體檢系統、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家庭醫生簽約系統、合理用藥系統、臨床輔助決策系統、移動公衛APP等),各系統數據共享,業務互通,醫生可隨時調閱公衛信息,公衛人員可隨時查閱患者醫療服務記錄;
3) 通過旗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采集整合區域內所有醫療機構數據資源,促進區域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數據互通,通過診療信息共享、智能提醒等系統,實現患者信息在區域內的“暢通無阻”;
4) 依托國家、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標準規范體系,建立區域內統一的衛生信息標準規范,統一字典(藥品字典、診療項目字典、診斷編碼等);
5) 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應用,通過微信公眾號實現預約掛號、在線繳費、家庭醫生簽約申請、就診記錄查詢、體檢報告查詢等便捷醫療服務,并建設了自助一體機、窗口智能服務終端,讓居民在就醫過程中,可自助完成相關醫療服務;
6) 建設合理用藥、臨床輔助決策系統,提高基層醫生醫療服務能力,并通過移動公衛APP建設,實現與電腦端數據互通,減少醫生重復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通過旗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綜合監管系統,實時動態監管、分析各機構業務運行情況,為行政管理部門輔助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創新點:1) 基層信息一體化建設,采取云部署的方式,資源節約、數據集中、應用集中,全方位覆蓋基層業務要求,醫療與公共衛生業務互聯互通,數據共享;
2) 基層雙語版本系統建設(HIS、LIS、PACS、電子病歷均支持),通過蒙文版本,滿足個性化業務需求;
3) 通過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構建伊金霍洛旗數據中心,實現全旗數據實時全面貫通,實時監管各機構業務開展情況,簡化行政管理業務工作,同時,基于平臺應用建設,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業務互聯互通;
4) 以“互聯網+”概念為核心,通過微信公眾號、自助一體機、窗口智能服務終端建設,讓民眾享受便捷的“指尖醫療”服務,足不出戶就能輕松查詢個人的診療記錄、健康檔案等信息,微信公眾號也與電子健康卡卡管平臺實現了完全交互,在全國范圍內均可使用;
5) 通過移動公衛APP建設,實現基本公共衛生工作真正無紙化,入戶隨訪不在攜帶紙質隨訪表,通過公衛APP進行信息錄入、拍照、簽名,電腦端實時同步;
6) 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建設臨床輔助決策系統,系統為終端基層醫生提供臨床實踐決策支持,基層醫生只需輸入體征等關鍵詞,便可得到智能助手提供的病癥評估和鑒別診斷,快速獲得確診所需的證據、檢查結果和診斷步驟;在確診之后給出清晰治療方案和用藥指引,增強疾病診治的科學性、安全性、有效性,讓人工智能解決基層醫生診療能力差的難題。
三碼一條”,輕松實現診間支付,所有醫療機構都有這樣一個服務——二維碼熱敏憑條打印,這張憑條由個人電子健康碼、支付二維碼和健康伊金霍洛官微三個電子碼構成,患者不僅能夠通過這張憑條輕松獲取個人電子健康碼,還能夠在所有的檢查環節以及藥房取藥等場景下向醫護人員出示支付二維碼繳費,大大節省醫患的時間和精力。
推廣及意義:“以人為本、以通為本、以用為本”-這是伊金霍洛旗在進行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始終奉行的原則,在這樣的堅持和奉行下,一個日趨完善、不斷成長的的區域醫療信息化實踐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基層信息化是醫療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而伊金霍洛旗構建的以“惠民惠醫”為導向的智能化基層服務應用,充分利用了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手段,且充分考慮地域特有情況,這種模式不僅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促進分級診療體系的建設,更讓居民享受到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第六屆全國智慧醫療創新大賽開啟報名
由移動醫療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發起,全國 40 個省市相關協會學會、行業機構聯合主辦的“第六屆全國智慧醫療創新大賽”定于 9 月舉辦。旨在積極響應“健康中國”、“人才強國”戰略和“數字中國”政策規劃引導,發揮大賽創新導向作用,激發創新活力、增強創新意識、普及與推廣創新成果,積極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驅動服務平臺,實現醫療衛生數字技術創新重大突破,應用創新全球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