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國智慧醫療創新大賽由全國 20 多個協會學會相關單位聯合主辦,深化行業影響、提升賽事規模與深度,推進我國智慧醫療創新態建設與發展。大賽以賽事 展示:論壇”的模式,探索數據的開放共享和創新應用。進一步挖掘優秀項目,加速產業和人才雙發展。推動智慧醫療、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持續維進智慧醫療創新生態圈發展,為“健康中國”貢獻創新智慧,打造智慧醫療創新的“中國模式”
項目名稱:基于區塊鏈與大數據的呼吸專科聯盟新發重大傳染病疫情癥狀監測、預警與追蹤系統
參賽單位:貴州省人民醫院
聯合參賽單位: 上海信醫科技有限公司、貴州省數字健康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貴州大學醫學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參賽人員:俞思偉
項目起源:2019年12月以來,中國湖北武漢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暴發和流行。2020年1月23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全國進入抗疫狀態,但疾病仍在全國范圍內快速傳播。鐘南山院士團隊在“基于SEIR優化模型和AI對公共衛生干預下的中國COVID-19暴發趨勢預測”一文中推測,如果提前5天采取措施,感染人數將減少三分之二。這進一步明確指出了早期預警對公共衛生決策的重要性。回顧本次疫情的發生和發現過程,臨床一線在早期發現異常信號卻遭忽視、“吹哨”預警行為未能動員及時的公共衛生響應、醫院本身早期仍然疏于防護、醫務人員感染和院內交叉感染造成嚴重后果,繼2003年SARS之后,醫院再次遭受重創。凡此種種均再次警示,我們亟需一套以醫院為基礎的基于大數據的新發重大傳染病疫情癥狀監測、預警、追蹤和應對系統,幫助相關部門提供管理決策支持,讓醫療機構發揮真正“吹哨人”和“第一道防線”作用。
痛點、難點:(1) 現有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只支持已知法定傳染病上報,對于新發傳染疾病,由于缺乏明確的診斷,直報系統無法使用,只能層層人工上報,效率低下。并且上報后需要進行后續一系列的登記填表、調查工作,對于臨床醫生來說在疫情爆發時增加很大的額外負擔。
(2) 在2003年以后,我國也逐步開展了各類癥狀監測,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不明原因肺炎監測系統、流感樣病例監測系統、發熱出疹性疾病監測系統以及各地自行探索的腹瀉病綜合監測、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綜合監測。此類監測系統仍然基于哨點醫院的被動報告,盡管開發了一些信息系統,但多數仍需要醫療機構和實驗室手工統計填報后再上傳至網絡平臺。
目前我國傳染病監測系統中的自動預警模型主要應用于法定傳染病報告網絡。而在癥狀監測系統中,從數據采集、數據分類處理到后期的預警技術,目前均未實現有效的自動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疾控負責主導的監測系統往往難以實現和醫療機構的電子病歷有效對接。
思路、方法:在現有醫療機構的電子病歷數據的基礎上,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建立自動化癥狀監測數據采集系統(疫情監測專病庫)、并通過區塊鏈技術構建分布式疫情大數據,實現疫情的監測、預警、追蹤以及科研應用。
(1) 首先,在貴州省基層呼吸疾病防治聯盟范圍內幫助各聯盟醫院構建疫情癥狀監測專病庫,實現疫情癥狀監測與臨床科研所需數據的自動采集,并將相關癥狀數據上鏈。
(2) 然后,基于區塊鏈技術以分布式的方式在專科聯盟范圍內形成新冠疫情大數據,構建癥狀分類和預警模型,實現疫情監測、預警與追溯
基于安全多方計算等分布式大數據技術開展新冠肺炎多中心研究,提升疾病科研攻關能力。
創新點:(1) 本方案對比傳統疾控上報系統,將監測關口提前,各哨點醫院上報時效性更高,監管數據可做到與臨床系統數據同步,為公共衛生、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各級政府及其他監管方提供更多類型的監管與決策工具。
(2) 本方案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全流程覆蓋的疫情數據采集,降低醫院臨床醫生填報與預防保健科的病例數據采集工作量,在疫情爆發時期提升醫院數據上報效率;智能提示潛在漏報病例,提升醫院上報數據質量。
(3) 本方案通過在哨點醫院構建標準化專病庫,解決醫療機構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參差不齊、缺乏疫情監控數據標準、疾控監測系統對接困難等問題;區塊鏈技術保證數據安全性,可追溯性,支持疫情數據安全共享。
方案擴展性強,未來用途廣泛,投入產出比高。
推廣及意義:本方案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在不增加醫務人員額外工作量的情況下,對診療全過程開展全自動化、全覆蓋、全癥狀、實時化監測,實現對新發傳染病、暴發疫情的異常信號的早期偵測與預警。在實現疫情癥狀監測的同時,還能幫助醫療機構提升疾病科研攻關能力,提升聯盟內疫情數據的安全性、可追溯性、與安全共享能力,一舉多得,具有廣闊的市場推廣前景。
第六屆全國智慧醫療創新大賽開啟報名
由移動醫療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發起,全國 40 個省市相關協會學會、行業機構聯合主辦的“第六屆全國智慧醫療創新大賽”定于 9 月舉辦。旨在積極響應“健康中國”、“人才強國”戰略和“數字中國”政策規劃引導,發揮大賽創新導向作用,激發創新活力、增強創新意識、普及與推廣創新成果,積極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驅動服務平臺,實現醫療衛生數字技術創新重大突破,應用創新全球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