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國智慧醫療創新大賽由全國 20 多個協會學會相關單位聯合主辦,深化行業影響、提升賽事規模與深度,推進我國智慧醫療創新態建設與發展。大賽以賽事 展示:論壇”的模式,探索數據的開放共享和創新應用。進一步挖掘優秀項目,加速產業和人才雙發展。推動智慧醫療、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持續維進智慧醫療創新生態圈發展,為“健康中國”貢獻創新智慧,打造智慧醫療創新的“中國模式”
項目名稱: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智慧病區項目
參賽單位: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聯合參賽單位: 湖南長城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參賽人員:江舢
項目起源:醫療服務的智慧化是國際發展趨勢。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智能化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醫院智慧病區的建設已有了較為完善的技術基礎,國內越來越多的醫院正加速實施智慧病區的整體建設,以提高醫院的服務水平與核心競爭力。信息化不僅提升了醫生、護士的工作效率,使醫生、護士有更多的時間為患者服務,也實現了數據多跑路,患者少跑路的要求,從而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和信任度,無形之中樹立起了醫院的科技形象。因此智慧病區的建設正成為國內醫院,尤其是大中型醫院信息化發展的新方向。
2019年12底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截,定點醫院隔離傳染病區是這次治療“新冠”主要的收治場所,醫護人員需要通過近距離、面對面與患者進行多次溝通交流,新冠肺炎傳染性強,致發生“一個病人引起數百醫護人員隔離”等,醫療人力資源面臨無畏消耗,給醫療機構帶來空前的運行壓力。基于互聯網與物聯網技術,讓醫護人員在非必要情況下,可以通過遠程預約視頻,智能采集傳感器、智能運輸派送車,完成常規醫護查房、會診、體征采集、藥品食品分發派送工作。從而減少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接觸。有效降低醫護人員感染幾率。
痛點、難點:為了響應國家新醫改政策,領會“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精神,踐行新理念,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解決臨床痛點、難點問題。我們根據2018-2019年度中國醫學信息化狀況調查數據顯示,醫療機構期望采用信息技術解決的問題排名中,提升臨床服務效率和患者滿意度以及保障醫療安全、減少醫療差錯穩居前列。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在我國醫療資源相對短缺的現實條件下,醫護人員普遍工作繁重、精神壓力大、更希望通過醫院信息化來減輕工作負擔,避免醫療差錯,改善醫患關系。以護士為例,每日大量醫囑執行,大量人工核對,大量手工抄寫占據了醫護20-30%的時間,且工作內容繁瑣、易出錯,難追溯。
為了“把時間還給護士,把醫生護士還給患者”,智慧病區系統建設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系統從專業、安全、智能、趣味四個方面進行了拓展。
思路、方法:智慧病區系統是基于醫院現有臨床信息系統的智慧化升級,通過互聯網+智慧病區大數據平臺為患者、醫務人員提供智慧患者服務、智慧信息可視化、智慧醫護服務、智慧運營分析、物聯網+、互聯網+等智慧醫療服務。系統建設以“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升醫院服務質量”為核心,以精細化管理為導向,以智慧病區系統為基礎,構建了面向醫療業務、醫院管理、患者服務,內外互聯互通的信息化環境,真正實現醫療服務與運營管理的科學化、智能化和人性化。智慧病區的全流程智能化將建立四有工程,形成醫院的全閉環式管理,即:病區工作有指引,住院患者有服務,臨床醫護有推送,運營管理有數據。具體建設內容如下:
1)1個平臺:互聯網+智慧病區大數據平臺
? 通過醫院智慧病區大數據平臺的建設推動區域范圍內院間協作,同時引入移動物聯網技術為輔助,讓患者、醫務人員、智能設備、醫務管理人員緊密連接。
2)4大目標:高效診療、智慧醫療、精細管理、信息便民
? 運用物聯網+互聯網技術,減少醫護人員的重復操作,將繁瑣的數據錄入、信息核對等流程交給系統,從而解放部分時間,把醫護人員交還給患者。
? 通過大數據為臨床診療、護理提供智能輔助決策,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率,更好地保障醫療安全,提供有品質的智慧醫療服務。
? 醫護工作的網絡化、移動化和動態化,完成了質量管理模式由終末管理向環節管理的轉變,最終達到了病區各項業務工作一體化管理的目標,有效降低了臨床醫療管理成本。
? 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引入線上預約、支付、咨詢等新型服務模型,為患者提供高效率、流程化、與個性化的服務流程。
3)5大應用:患者服務、信息可視、運營管理、移動物聯、醫療協作
? 基于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結合患者住院場景,利用智能設備為患者提供住院期間數字化服務。
? 通過將醫院各系統數據動態相連和信息可視化服務,幫助醫護人員快速獲取醫療數據,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 全面記錄了醫療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實現了過程管理的數字化。從住院業務信息中加工處理出相關分析決策數據體現醫院住院業務運行狀況,為住院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 通過智能物聯設備,實時監測和自動采集患者的體溫、血氧、心電、脈搏、血壓等體征數據,從而減少護士重復工作,降低人為操作失誤。
? 通過互聯網+,連接患者與醫務人員,在部分場景下,降低醫療的區域限制,減少醫療成本。
創新點:1、系統創新—-智慧病區采用大屏(交互式醫護看板,PC終端)+小屏(床頭屏、PDA)的全閉環護理服務,改變了原有手抄護理信息的弊端,創新性地集成了床旁呼叫、床頭看板,輸液預警、APP自助服務等功能,同時結合大數據分析的科學引導、建立了全國首創的臨床護理與患者信息服務相融合新模式。
2、體系創新—–國內首創任務式護理工作模式,集安全性、高效性、趣味性于一體。將繁瑣的護理工作化被動執行為主動提醒,將事后補錄變為事前驅動,通過數據分析技術的科學引導,將醫囑執行單轉化為執行任務時間樹。做到事前有計劃、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跟蹤。建立護理臨床安全管理閉環。
3、服務創新—–為患者推送,為護士醫生推送,為管理推送,PC+移動+互聯網三聯動。為患者推送服藥、檢查、手術、清單、繳費、出院辦理等提醒,為護士推送患者呼叫、輸液報警、危急值預警,為管理推送全院患者動態、護理質量動態、人力資源動態、床護比等等。
4、管理創新—–憑借豐厚的底層建設優勢,打造最全面的護理績效體系,助力護理質控的精細化管理。對紙質排班進行流程再造,合理布局護理人力資源;依據精確的工作量統計分析,合理化搭建績效考核評價系統。通過精細化分析各項護理不良事件,構建以專業化為前提、系統化為保證、數據化為標準、信息化為手段的。
推廣及意義:
1、該項目的建設內容廣泛、即涵蓋底層的基礎建設,也涵蓋頂層的智能分析。對于不同信息化建設階段的醫療機構均有借鑒意義。
2、該項目從經濟效益、管理效益和社會效益方面,均有不錯的收獲。
1)經濟效益:降低紙張成本,用自助信息查詢取代了面向患者的宣教資料,文件資料,病區清單等打印需求。每個科室平均節約8000元/年。
2)管理效益:呼叫響應時間縮短至少30秒;減少醫護人員奔走每人至少30分鐘;縮短交接班時間至少10分鐘;通過安全質控降低了20%差錯率。
3)社會效益:通過一系列人性化關懷設計,為患者提供了自助信息查詢、床旁繳費、APP結算預約、輸液預警等服務,打造了安靜、安全、便捷的就醫環境,醫患關系更加和諧,投訴率明顯降低。
第六屆全國智慧醫療創新大賽開啟報名
由移動醫療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發起,全國 40 個省市相關協會學會、行業機構聯合主辦的“第六屆全國智慧醫療創新大賽”定于 9 月舉辦。旨在積極響應“健康中國”、“人才強國”戰略和“數字中國”政策規劃引導,發揮大賽創新導向作用,激發創新活力、增強創新意識、普及與推廣創新成果,積極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驅動服務平臺,實現醫療衛生數字技術創新重大突破,應用創新全球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