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5G+醫療”帶來更多可能

    “5G+醫療”帶來更多可能

    2021-09-28 觀點 劉婷
    “5G+醫療”帶來更多可能已關閉評論
    “所謂機器人手術,不是機器人做手術,而是通過終端信息傳輸,讓醫生可以坐在辦公室里,遠程操作電腦進行手術操作。”在不久前舉辦的醫師節科普活動上,汕大醫附一院手術室護士長蔣勁林向參與活動的市民介紹。
    她所介紹的這種手術方式,正是5G賦能的其中一項具體應用。2020年10月19日,該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肖哲就利用這種形式,進行了左側大腦中動脈瘤顯微手術和顱咽管瘤顯微切除術兩臺腦部手術,并通過5G向全國直播。
    汕頭市中心醫院利用云診間網絡平臺,借助5G網絡打破空間限制,利用其高速率和低延時的特點,實現了高清視頻的線上交流。此舉促使各家醫院的專家線上實時、全面討論疑難復雜病例,共享診療經驗,由此推動和普及了結直腸癌MDT診療模式,促進了結直腸癌規范化診療在全省乃至全國的推廣。
    “在這種遠程實時會診和手術中,醫生需要非常精細的畫質才能夠給出準確的判斷,而5G網絡的大帶寬和低時延能夠滿足這一需求。”汕頭移動5G醫療負責人薛瑋說,“此外,在手術過程中,低時延才能確保操作的精準,從而保證安全。”
    汕頭市第二人民醫院作為應急醫院,建立了以現代化指揮調度系統為核心的應急指揮智能化系統。據該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系統通過應急指揮中心與急診科、救護車、外放單兵和執法儀的統一聯動,從而實現整個應急救援過程的實時跟蹤,能夠第一時間將現場信息以視頻的形式反饋回指揮總部,保證醫院與重大災難事故現場遠程應急會商決策、指揮調度等工作的進行。而5G的超高清、低時延、大連接的特性,能為應急救援提供更強大的技術支撐。
    “設想一個場景:病人在家中發病,5G救護車前去急救,在救護車上病人一接上設備,所有的病情數據就實時傳輸到醫院,病人還未入院,醫院就做好了立刻救治的準備。”陳永松說,利用5G技術開發院前急救項目是醫院接下來開拓智慧醫療的新方向。
    在汕大醫附一院與汕頭移動的聯合項目中,著重推進5G在遠程重癥監護場景中的應用,促進重癥醫學科的發展,將從監護監測、診斷、醫學影像實時傳輸、告警等各環節逐步實現5G+醫療健康應用創新。在這樣的探索中,實現“一對多”、多區域重癥患者的同時監護對于醫護人員而言,不再只是一種愿景。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