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建黨百年來人民健康持續改善

    建黨百年來人民健康持續改善

    2021-09-23 觀點 劉婷
    建黨百年來人民健康持續改善已關閉評論

    對于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中國而言,全民健康的快速大幅提升尤為可貴。這既得益于黨和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對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視,也得益于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健康事業持續發展

    一百年來,我們黨根據不同時期的具體國情,努力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的持續發展。

    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由于當時的公共衛生條件較差,人民缺乏有效的健康保障。土地革命時期,我們黨為應對頻發的惡性傳染病,組織開展了根據地衛生建設工作。抗日戰爭時期,為保障軍民健康,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在于及時救治、減少傷亡。解放戰爭時期,順應革命形勢的變化,我們黨進一步將健康工作目標從搶救危重病人向群眾日常病痛醫治和衛生知識普及轉移,健康工作的覆蓋人群和醫治范圍逐漸擴大。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指出,要“組成鞏固的統一戰線,為開展偉大的人民衛生工作而奮斗”。為了緩解烈性傳染病的健康威脅,我們黨領導人民群眾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通過黨組織、科學家和人民群眾相結合,取得公共衛生事業發展顯著成效。同時,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制度在城市的覆蓋群體不斷擴大,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三級醫療衛生保健體系建設增進了農村居民的健康福祉。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強調,“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改善生活”,針對經濟發展和科教文衛發展的比例失調,“非要大力增加科教文衛的費用不可”,促進了衛生工作發展和人民健康改善。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缺醫少藥的問題,我們黨開啟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衛生體制改革。2009年,我國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促進基本醫療保障全覆蓋,推動健康服務公平可及,以保障全體人民的健康權益并提升健康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全民健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并強調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過程中,要“堅持中國特色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并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2019年,我國成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制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推動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預防為主,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強調人民共建共享。2021年,“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2035年建成健康中國,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構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體系,提升人力資本水平和人的全面發展能力。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