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科學,每個人有各自不同觀點和實踐,但目的都是認知世界,完善生存的環境和條件。
從2014年開始,美國聯邦醫保系統就鼓勵并支付遠程醫療咨詢服務項目。三年多的實踐證明,利用遠程醫療模式為那些重癥患者提供遠程監測,不僅降低了患者死亡率,也減少了患者住院時間,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居家監測和康復療養。總之,聯邦醫保管理機構看到了遠程醫療能省錢、多辦事!
麻省總醫院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臨床試驗,希望找尋“如何利用遠程醫療幫助醫生治療和管理患者,對比是否比常規模式效果更好?”?該項目涉及了32家醫院的56個ICU病房,入組囊括了11萬患者,該項研究結果已發表在CHEST 期刊上。
“遠程醫療讓醫生擁有更好、更便捷的方法管理患者,關鍵是提高了效率和改善效果。” 由于聯邦政府的可承受醫保法案(AffordableCare Act, ACA)要求醫院或醫療機構避免那些享受聯邦醫保的患者因同樣疾患再次入院治療(30天之內)。因此,醫院就必須對那些出院患者實施遠程居家密切監護和康復管理。
為此,麻省總醫院建立了區域性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在該系統內的醫生可以提供遠程醫療咨詢服務,并獲得相應的服務報酬。這種遠程醫療咨詢費,不是按照醫生服務次數多少,而是簽約那些接受過遠程醫療培訓的醫生和護士,他們有專項資質來承擔格外的遠程醫療服務。這是他們的額外收入。
最初,醫生的熱情并不很高,隨著聯邦醫保改革拓展了遠程醫療服務范圍,那些缺醫少藥的社區居民和遠離城市或醫院的居民都可以報銷遠程咨詢費用,包括家庭醫療服務。如此這樣,醫護人員就開始認真考慮這種新模式和工作方式所帶來的收入增加。因為遠程醫療模式真正體現了“以服務質量而付費”而不是“以工作量來付費”的機制。
以ICU遠程醫療監護為例,值班醫生、護士可以從遠程醫療中心站來監測幾家ICU 病房的患者(患者都是相對穩定恢復期)。他們可以和在遠程站點的值班護士隨時交流溝通并給予業務指導,避免了不必要喚醒值班醫生。因為ICU交班工作中,遠程醫療中心值班醫生已明確每位患者的具體狀況,如何監測管理等等。
因此,采用這種ICU遠程監護模式,獨立的遠程醫療中心可以管控方圓200英里之內的大大小小所有醫院和診所。由于遠程醫療中心監測ICU病房患者是實時的,因此,對于任何問題、任何指征或數據變化都比醫院原來的值班醫生監護更精準,更迅速和及時。
從統計數據上看,實施遠程ICU監測的患者死亡率比沒有遠程監測,而采用通常ICU病房管理模式的死亡率低一個百分點。如果對比住院天數,實施遠程醫療監測和未實施遠程醫療監測的ICU患者,若住院30天,前者比患者少住3.6天;若住院是兩周時間,則前者比后者少住1天。
麻省總醫院該調研項目負責人講,盡管在住院天數上有一定優勢,而實踐證明,遠程醫療模式的真正優勢是高質量服務。從全面評估來看,我們已經明確了遠程醫療不僅提供高質量服務、有保障的專業咨詢管理,同時明顯降低醫保費用。這是政府和相關機構愿意看到的。
在歸納遠程醫療技術和臨床效果時,該項目負責人還指出:“遠程實時監測ICU患者,并不是關注如何觀察患者,而是觀察疾病變化,特別患者疾病可能出現的預期問題。所以,從這點上來看,對于ICU病房患者的管理,事實上是多了一道“保險機制”。
目前,全美國有9000張ICU病床是通過遠程醫療監測模式管理,大約占全美ICU病床的12%。從遠程醫療ICU病房監測體會來看,還有許多細節沒有測評。因此,需要建立一個以評估遠程醫療服務模式為核心的全新評估體系,而不單單從醫療成本、患者關懷、服務質量和臨床效果等,還應從宏觀的醫療衛生和大健康管理理念、以及社會發展來全面認知什么是遠程醫療服務,它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和推動作用。
(來源:全球醫生組織北京代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