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中國移動慢病管理服務市場年度報告2016

    中國移動慢病管理服務市場年度報告2016

    近日,Analysys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移動慢病管理市場年度盤點2015》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達到48.8億元人民幣,增長率為62.0%,預計2018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291.5億元人民幣,2016年至2018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60%。同時,移動醫療向細分化發展的趨勢明顯,移動慢病管理市場是其中發展較快的細分領域。

    政策利好 細化慢病管理服務逐漸成主流布局

    從國家層面而論,利好政策的相繼出臺,為醫療信息化企業、互聯網企業、移動醫療企業提供了發展空間。去年,衛紀委公布了醫師多點執業條件,為移動醫療市場醫療資源的開放和豐富提供保障。9月,國務院辦公廳推出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了2020年全國內分級診療制度基本建立,2017年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的明確目標。

    與此同時,根據央視新聞網絡調查顯示,在剛剛過去的“兩會”,“醫療改革”成為排名第二的熱點話題。在我國醫療改革逐漸進入深水區的趨勢下,“互聯網+”廣泛滲透到醫療領域,互聯網醫療也成為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

    值得一提的是,內在需求滋生外在供給。由于目前的醫學技術還無法根治慢性病,對慢性病的預防方法也有限,而治療需要定時、長期的跟蹤和檢測用以控制病情。但是跟蹤監測需要頻繁去醫院進行,這無疑阻礙了對病情的有效控制。

    針對慢性病管理這一特點,移動醫療天然具有滿足患者對醫藥產品、精準及時慢病指導服務、數據監測及分析、經驗分享、生活習慣改善等多種需求的特性,而移動慢病管理服務在慢病管理服務互聯網化的基礎上,擺脫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更貼近患者對慢病管理服務的需求。

    易觀智庫在報告中指出,移動慢病管理服務市場尚處于市場啟動階段,商業模式尚不清晰。相比較而言,移動糖尿病管理市場參與者較多,發展更為完善。以掌上糖醫為例,掌上糖醫在立體化醫學服務體系優勢下,通過不同的合作方式整合糖尿病管理服務鏈資源,進而實現患者和潛在患者資源的多渠道匯集。如與美年大健康合作,掌上糖醫為其用戶提供糖尿病相關的“預防+控制”的檢后健康管理服務;如與平安好醫生合作,通過向平安好醫生提供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務模式,實現其體系化立體化醫學服務向移動醫療企業的服務模式輸出。

    蛋糕誘人 創新商業模式獨占三分地

    蛋糕很誘人,想吃確不易。移動互聯網與慢病管理相結合,將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它具有及時高效、低廉、垂直、互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等很多的優點。巨大的市場前景造成了市場的火熱,然而,如何創新商業模式,在競爭激烈的移動糖尿病管理服務市場中分得一塊蛋糕,成為眾多企業考慮的問題。

    在報告中,易觀智庫特別分析了掌上糖醫的商業模式,并以此為移動慢病管理服務市場的典型,客戶呈現其模式的亮點。掌上糖醫通過“軟件+硬件”模式設計,憑借自身立體化醫學服務體系整合產業鏈資源。

    報告顯示,其亮點主要為:(1)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服務平臺:以立體式醫學服務體系為支撐,整合糖尿病管理服務產業鏈資源,使其在服務用戶時具備提供更加完善完整服務的能力;(2)血糖儀智能化:“糖+”模塊可以適配于目前主流市場上70%左右的普通血糖儀,有助于用戶和醫生對其體征數據的監測、及時改進診療方案、調整生活習慣;(3)商業化路徑的探索:掌上糖醫深度探索慢病管理與商業保險的結合方式,從服務支付方的角度切入,可以較好的解決服務支付和用戶教育的問題。

    掌上糖醫的“商保模式”給了移動糖尿病管理服務市場的投資者們更多想象空間。據易觀智庫統計,去年以來,掌上糖醫已獲多家機構融資。其中,在去年9月,掌上糖醫獲得由 IDG 領投的1500萬美元A輪融資,某知名戰投機構跟投,天使投資方平安創投和經緯中國繼續加碼跟投。

    2015年移動健康醫療市場規模擴大說明了這一領域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而資本集中于慢病管理等也給投資者們指明了些許方向,未來的移動健康走向如何,還需拭目以待。

    (來源:中華網)

    標簽:智慧醫療遠程醫療互聯網醫療醫療大數據移動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