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移動醫療的發展現狀及困境淺析

    移動醫療的發展現狀及困境淺析

    ? ? ? ?1. 移動醫療的概念

    移動醫療( m-Health) 的概念首次以“ 無線電子醫療”的形式提出。之后無線通訊和網絡技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一些可穿戴的用于移動醫療的系統逐漸普及。謂移動醫療,就是把移動計算技術、醫學傳感器技術和通信技術結合起來用于醫療服務。國際醫療衛生會員組織HIMSS 對移動醫療的定義是通過使用移動通信技術如嵌入式設備、PDA、移動電話和衛星通信來提供醫療服務和信息。移動醫療的體系非常龐大,組成比較復雜,從行業角度來分主要有以下不同的行業或者人群參與:一是,移動通信運營商,提供了遠程交互過程中的數據傳輸通道;二是,醫療器械生產廠商,提供了各類生理傳感器模塊以滿足具體的醫療需求;三是,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大中小型醫院這些傳統醫療服務的提供者和有遠程醫療資源需求的患者,包括患有慢性病或者需要健康監護的老年人,都是移動醫療的直接使用者。

    ? ? ? ?2. 移動醫療的發展現狀

    移動醫療體系中與患者接觸的主要是生理傳感器和移動終端。目前采集人體常見生理參數的傳感器有心電、血壓、血氧、呼吸、體溫、血糖等。與終端的互聯互通方面已經有康體佳聯盟等組織在制定相關的標準,一般通過有線( 如USB、串口) 或無線( 如藍牙、Zigbee) 把采集的數據發送到用戶所持有的移動終端上。通過在移動終端上部署特定的程序,把采集到的生理信號進行處理,處理結果可供病人查看參考,同時也可以通過無線網絡或者4G 移動網絡發送到醫生工作站供醫生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處理和診斷。

    國內有很多學者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吉林大學的李蕭義等設計了一種移動血糖監護系統,系統由多個基于Java 手機的血糖檢測儀與糖尿病監護中心組成,可實現遠程會診和遠程監護。基于MSP430單片機的血糖測試儀通過串口與Java 手機連接,不僅完成了檢測功能,還可利用手機的短信功能發送檢測值和接收專家的診斷。大連理工大學的金建設等設計了一種基于手機和無線網絡的醫療遠程監護系統,該系統利用手機作為傳感器網絡的中心節點,與布置在人體上的傳感器節點組成人體域無線傳感器網絡,來實現病人生理參數數據的采集。同時,手機又作為連接遠程無線網絡的網關,以及病人獲得信息的人機接口。利用該系統,病人可以了解自己病情和接收醫療指導信息,醫療機構可以對病人進行遠程監護和緊急救助,病人家屬可以對病人的病情狀態進行查詢。

    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很多涉足該領域的公司。如國內的春雨醫生通過移動互聯網和相關軟件免費為用戶提供了圖文、語音、電話等多種方式進行健康咨詢,并由二甲、三甲公立醫院主治醫師以上資格的醫生在3 分鐘內為用戶進行專業解答。春雨醫生還采用了流數據健康管理技術,對多來源數據進行采集并以可視化的表現形式,將用戶的運動、飲食、體重、血壓、血糖等多種人體數據進行全方位匯總,讓用戶隨時隨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美國的WellDoc 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BlueStart 的手機糖尿病處方應用,它利用智能算法,根據用戶的動態血糖情況給出科學的建議。其早期的糖尿病解決方案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糖化糖蛋白( HAIC) 水平在3 個月內平均降幅達2.0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0.68%。這些例子說明移動醫療正在改變我們的醫療模式,為人們提供更加高效和便捷的醫療服務。

    ? ? ? ?3 .移動醫療的困境

    雖然移動互聯網技術已經在人類的健康領域嶄露頭角,但在其繼續發展壯大的道路上,依然遇到了來自技術、政策和商業等多個層面的重重阻礙。

    3.1 技術層面

    在整個移動醫療管理慢病的體系架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饋方式和閉環回路。傳統醫療模式中,醫生和病人是面對面的溝通,醫生會結合檢測的各項生理參數結果,以及對病人相關狀況的詢問來把決策反饋給病人,做下一步的治療。但在遠程診療的過程中,醫患之間基本只有下行的數據通路,即病人通過各類生理傳感器采集生理數據,這些數據通過智能終端傳到醫生工作站。這就造成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在診療的最初階段,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各方面情況來做出診療結論,包括需要監護哪些參數,需要服用何種藥物,這在傳統模式中通過面對面交流很容易獲取,但在移動醫療體系中并沒有有效的渠道;二是,在診療的過程中,醫生僅憑智能終端傳過來的生理參數并不能立即對病人的病情做一個準確的診斷,還需配合病人當前身體反應和狀況來診斷,從而對后續治療做動態調整。因此,在移動醫療體系中構建有效的上行反饋方式和依托于體系的及時信息流通通路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在移動醫療的體系中,一個社區醫院或者大型醫院管理的各類病人的各種數據必然是非常龐大的,其帶來的附加價值是利用這些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和挖掘,從而實現更高效的健康管理。然而在現階段,由于不同品牌的硬件設備如心電、血氧等傳感器所采集的數據格式和數據接口不統一,采集的樣本量也嚴重不足,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大數據分析,這會對移動醫療產品的口碑推廣和進一步發展形成阻礙。

    3.2 政策和觀念層面

    一是,監管和安全問題。傳統醫療領域的每個環節都有著政府嚴格的監管,而在移動醫療領域,出現了眾多的硬件生產商如各類檢測設備,軟件制造商如電子病歷系統,服務提供商如移動網絡,這些環節對于移動醫療的實施過程缺一不可,而目前尚無移動醫療領域的具體監管措施和相關政策,在移動醫療實施過程中一旦出現醫療事故和糾紛,由誰來負責也就成了一個不可回避也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

    二是,實施成本問題。移動醫療體系的構建必須獲得傳統醫療機構的配合,比如在醫院構建專用局域網絡,添置醫生工作站和護士移動終端等設備,在實施過程中還需要醫護工作者改變現有工作方式,以前主要通過查房近距離接觸病人獲取信息,而在移動醫療中需要時刻關注工作站傳過來的監測信息,這些轉變都會帶來巨大的物力和人力成本。現實當中,傳統的大型醫院現有模式下的運行過程中已經不缺病人,可能不愿意做出改變,而小型醫院又可能因為成本問題無法實施。

    三是,病人接受度問題。在傳統醫療模式中,病人面對的是看得見的醫生,而在移動醫療中,病人必須通過智能終端設備與醫護人員取得溝通,通過這種途徑是否還能獲得高質量的服務,另外在獲取服務前還需要主動學習系統的使用方法,增加額外的前期成本,這可能對移動醫療的主要服務人群即眾多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是一個難題。

    3.3 商業模式層面

    眼下移動醫療產業的盈利模式,大致分為幾種:硬件層面,通過銷售智能產品賺取收入,如各種生理監測模塊、智能終端的銷售。這種公司的盈利相對穩定。在應用程序層面,既可向用戶收費,也可對接資源并提供廣告,向第三方企業、機構收費,比如目前市場上比較熱門的好大夫、春雨醫生等。但是如果這類非醫療企業面向患者收取問診費用,就會涉及到網絡行醫執照問題,而這在法律上是否允許并沒有明確的規范。同時國內公眾對手機軟件的付費習慣還有待培養,他們的醫療支付意愿不會太高,向他們收取軟件費用顯然還不太現實。

    ? ? ? ?4. 結語

    近些年來移動醫療確實展現了非常火熱的發展態勢,目前已經出現了試點醫院和相關公司,但因為技術、政策和商業模式層面上的欠缺,該產業的發展遭遇了不小的困境。針對目前移動醫療產業的困境,筆者認為首先在技術上要確保準確性和高效性,提高生理采集模塊的正確度,降低功耗和體檢,發展微型化、可穿戴式的采集模塊,同時研究針對各類采集數據的提取和應用,挖掘出有用的信息,更好的發揮智能終端的作用。另外相關部門和行業領軍企業在政策上應不斷推進,根據后期業內的發展不斷加以完善。而在商業模式上,移動醫療廠商需積極向保險公司、傳統醫療機構尋求合作,逐步摸索出相對成熟、互惠互利的盈利模式。

    (作者:方翔 朱根 ? ?來源:《科技視界》)

    標簽:智慧醫療遠程醫療互聯網醫療醫療大數據移動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