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互聯網醫療實現“彎道超車”還有多遠

    互聯網醫療實現“彎道超車”還有多遠

    幾乎毫無爭議的,互聯網醫療成為“互聯網+”在2015年的最大風口,也成為醫療這個過去始終高政策技術壁壘的行業最可能出現的“彎道超車”。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僅2015年上半年,國內互聯網醫療領域風險投資總額將近8億美元,總投融資額已幾乎實現2014年全年投融資額的超越,資本進一步加速在產業的布局,推動行業快速發展。

    高漲的市場熱情之下,政策正式開閘。

    7月4日,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 ”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推廣在線醫療衛生新模式,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醫療衛生服務,支持第三方機構構建醫學影像、健康檔案、檢驗報告、電子病歷等醫療信息共享服務平臺,逐步建立跨醫院的醫療數據共享交換標準體系。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提供在線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鼓勵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

    一時間,圍繞醫院、醫生和患者這三大醫療痛點的對癥下藥,成為各路資本和醫療互聯網公司布局的共識與核心。

    無論是以張強醫生集團為代表的醫生走出體制自由執業,還是微醫集團組建的跨區域醫生協作,或是已經匯集41萬醫生的春雨醫生,以及各大醫院和城市推出的掛號平臺,層出不迭的輕問診app,在互聯網對就醫、行醫、醫療管理等諸環節深度滲透的新形勢下,關系重構成為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核心。

    12月10日,全國首家互聯網醫院烏鎮互聯網醫院開出首張在線處方, 這一“互聯網+”醫療的全新模式探索,開創了在線診療、電子病歷共享、電子處方等改革舉措的先河,最先在互聯網醫院探索上邁出探索性的一步。

    盡管依然存在打破醫生多點執業、不同醫院間的信息化“壁壘”等現實障礙,但最先落地的互聯網醫院,在探索分級診療、互聯網延伸醫囑、電子處方等網絡醫療健康服務應用方面,為國家正在密切關注的互聯網醫療提供了一個最前端的窗口。

    而此間國家相關主管部門負責人也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表示,對新興的互聯網醫療持積極態度,在探索階段,會“更多扶持”,“更少限制”,希望借助互聯網的技術和思維,對正在進行并攻堅的中國醫療體制改革提供一個新思路。

    但實現這些,并不容易。

    一個最現實的問題是,在移動醫療井噴的不到兩年里,據不完全統計,曾先后有3000個醫療健康類app上線,且依然不斷有新app產生,但速生速死的投資背后,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依然是其最大的掣肘。

    時任北大人民醫院院長王杉曾表示,互聯網醫療企業亟須找到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涉及醫政、藥政、醫保、商保一系列體系的重建,才有可能構成將來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醫療體系;而圍繞互聯網醫療展開的改革核心則是保障醫療質量和病人安全。

    市場分析認為,與其他互聯網領域不同,互聯網醫療領域動輒出現的高額投資并不是因為業務模式已經成熟,通過資本的強力推動來角逐市場份額,而是因為資本也怕犯錯——一些大型基金對大部分沒有把握的早期項目已經不再投入,而對已經融資到中后期的項目則依舊有熱情接盤,究其原因,是在供需長期不對等的醫療市場,看似熱鬧的互聯網醫療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盈利和長期發展的根本問題。

    正在持續向縱深推進的中國醫療改革將在2016年釋放更多的市場空間,醫生執業的自由,醫院改革的深化,資本進入的進一步放開等等,都將作為必須的條件,成為互聯網醫療變革這一傳統行業的切口,也只有在頂層設計和配套改革的整體配合和“四輪驅動”下,互聯網醫療才可能真正實現中國醫療改革跑道上的彎道超車。

    (來源:一財網)

    標簽:智慧醫療遠程醫療互聯網醫療醫療大數據移動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