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互聯網醫療時代下,虛擬病房實現在家住院?

    互聯網醫療時代下,虛擬病房實現在家住院?

    談及住院,可能會有人皺眉,仿佛已經聞到醫院長廊常年彌漫著刺鼻消毒水的酸味,記起暴露在病房里其他病友家屬面前的尷尬,感受到黑夜里一個人躺在白色被子下的孤寂感……這便是住院的糟糕記憶。

    然而,一種新型的住院模式已經開啟,且不同于傳統的病房格調:病人可以選擇住在家里進行休養。當患者脫離危險后,可以不住院看護,而是回家恢復。但是不住院并不意味著不接受治療,只是換成遠程方式,將家改變成一種“虛擬”病房(virtual wards),必須的醫療護理過程仍然定期進行,包括重新包扎傷口、打針注射藥物、接受理療或者測量血壓。

    遠程醫療孕育于信息時代

    所以,你可以預見虛擬病房里實際上囊括了很多先進的遠程醫療設備,通過無線傳感器實現對生命體征的監測。這些高科技設備能夠傳輸實時數據到云服務器,通過預測性算法,一旦發現病患存在某些生命危險指標就會發出警報,例如心臟病突發等。在這種情況下,急救人員能夠第一時間,甚至于提前來到患者的家中進行搶救治療。

    很明顯,互聯網時代觸發了醫療模式的變革。虛擬病房將生命體征檢測器與平板電腦相連,包括血壓計、血糖儀、脈搏血氧儀、心率檢測器,甚至于無線體重、脂肪檢測儀。數據被統計至云系統,例如飛利浦(Philips)的HealthSuite數字平臺。

    虛擬病房的一端是在家“住院”的患者,另一端自然是醫院,涉及多科室的護士、醫生以及藥劑師、理療醫生甚至于營養師。這樣個性化的數據能夠讓醫護人員根據不同的患者提供及時、準確的治療和護理。

    醫療檢測設備并不是時下才出現的產物,但是對數據的計算和預測卻是創新之舉。云計算讓設備采集的數據具有意義,不僅僅為醫生提供參考,還能夠整合身體指標,確定患者是否能夠出院回家休養,并及時記錄恢復情況。

    虛擬病房節省住院費用、減少再次入院概率

    現在,虛擬病房已經開始運作,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和反響。2013年,飛利浦與美國菲尼克斯市的 Banner Health合作,將135位慢性疾病患者的住院率降低45%,且選擇回家“住院”的患者的醫療費用平均減少了27%。在英國,已經有21個國民健康服務機構(UK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trusts)開始推行這種遠程醫療服務,2014年一年它們共建立了379個家庭虛擬病房,其規模堪比一個新醫院。

    通過與第三方機構合作,為患者提供在家就醫的條件和教育,讓患者能夠節省醫療費用的同時,及時了解自身身體狀況進行合理調養。特別是慢性疾病引發的再住院率高,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虛擬病房控制醫療費用的同時,能夠減少他們再入院的風險。

    當然這些變革需要政府機構給予一個開明的態度。未來5年,信息時代給醫療帶來的改革中,虛擬病房勢必在其列。相關人士分析,現在虛擬病房走入市場需要克服的并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文化、社會觀念的隔閡。

    (來源:生物探索)

    標簽:醫療大數據智慧醫療遠程醫療健康大數據移動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