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互聯網+醫療 不只為患者省成本

    互聯網+醫療 不只為患者省成本

    12 月16 日~18 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舉行。“去年,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這里舉辦,推動了網絡創客、網上醫院、智慧旅游這些新的業態快速發展,讓這個粉墻黛瓦的千年古鎮煥發出新的魅力。”習近平主席在大會開幕式上這樣講道。習主席提到的網上醫院便是12月7 日上線的全國首家互聯網醫院暨烏鎮互聯網醫院。前不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院長、心血管專家王建安就利用烏鎮互聯網醫院這一平臺為復診患者開展遠程在線診療,并開出了電子處方,藥品由第三方藥企完成配送。對于互聯網醫療,老百姓最關注的莫過于它如何能把病看好、如何省去不必要的環節和費用。而這些也恰恰是諸多互聯網醫療努力的方向。

    五方面概括互聯網醫療八成患者愿在網上預約掛號有調查數據顯示,81%的患者希望在網上預約掛號,78%的患者希望與醫生在線分享病例,這些均屬于互聯網醫療的范疇。春雨醫生首席醫療官范晶說,互聯網醫療分為5 個方面:1.健康監測指導,一般有智能硬件做支撐,實時收集患者的健康信息、健康數據,可以進行智能提醒或自動化分析。2.醫療保健信息查詢服務,比如丁香園,它集納了很多信息供患者查詢。3.醫療保健信息咨詢服務,比如網上問診和疾病咨詢,目前春雨醫生就是專注于這個領域。4.醫藥電子商務服務,比如天貓醫藥館。5.醫療服務流程優化,包括阿里未來醫院等。

    大數據預測術后風險為患者節省費用和時間

    據范晶介紹,大數據是互聯網醫療的又一特點,比如谷歌用線上搜索預測流感發生。美國外科學會研發出手術風險計算器,把1000 多名手術患者的數據進行分析,并且根據患者不同的個性特征,計算出這個手術可能出現并發癥的幾率,以及出現傷口不愈合、傷口感染的幾率。

    互聯網醫療還體現在人工智能方面。比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宣武醫院與英國牛津大學、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和加州大學等合作,針對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管理,研發了依托蘋果手機和iWatch 智能手表的APP和可穿戴設備。傳統上,醫生評估一名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會當面數患者震顫的次數,然而醫生不可能長時間如此。而讓患者配戴智能手表進行實時監測得到的數據,比醫生當面面診準確得多,也節省了這方面的就診時間。

    此外,互聯網醫療還有一個特點叫做“全生命周期”。傳統的醫療服務是患者出現問題了才找醫生,看完病之后,有關患者的診療信息往往會中斷。而隨著互聯網的應用,醫療機構可以利用連續、系統性的數據對患者實現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另外,幫助患者省錢也是互聯網醫療的一大特色。比如,被稱為“移動醫療鼻祖”的美國WellDoc 公司,主打糖尿病管理領域,通過嚴格的臨床試驗,證明使用該公司產品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降低12%,不使用者降低0.78%;其次,有數據表明,使用其產品的患者急性病入院率降低58%。美國經濟學家研究發現,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每降低1%,每個月糖尿病患者的醫藥消費也會有相應降低。使用WellDoc 的產品之后,整個服務價值鏈條從資源消耗型變成資源節約型。對患者來說,既改善了自己的健康水平,也減少了花費。

    “三長一短”困擾患者期待“無圍墻醫院”來破局

    “有一次我到‘心在線’辦公區加班,同事問我晚上想吃什么,我說:‘來一份老邊水餃吧。’也就等了半個小時左右,熱騰騰水餃就端上了桌。我恍然大悟,看病不就應該像訂外賣似的嗎?”“心在線”負責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馬長生說:“我們要打造一個新平臺,使患者能在網上掛號看病、預約,專家通過遠程設備實現會診,從而解決看病‘三長一短’(掛號、候診、收費隊伍長,看病時間短)的老大難問題。或許將來醫生通過遠程設備看完病,電商物流公司在兩小時后就能把藥品給患者送上門了。”

    馬長生表示,作為心血管醫生,遠期目標是要建立一個能改變傳統醫療服務模式、改善人們的心血管健康,而且是全中國、全世界最好的,沒有圍墻的心血管病醫院。這個互聯網心血管病醫院總體架構分三層:1.“心在線”,即心血管專業醫生、全科醫生服務平臺。2.心臟聯盟醫院,即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心血管病診治平臺。3“. 心之家”,即對于包括患者在內所有公眾的心血管健康教育與管理平臺。

    據了解,“心在線”上線已經一年了,目前已覆蓋100 名全國知名首席專家、300 名會診專家和600 名主治醫師。心臟聯盟醫院預計今年年內將覆蓋約100 萬名患者,預計到2020年將覆蓋患者達1 億。心臟聯盟醫院在臨床方面有可靠的主治醫師和知名專家做支撐,個人保健醫與保健專家組相結合,復雜病情由專家組會診。

    馬長生介紹說:“‘心在線’將在三年之內推出一套心血管疾病和健康管理的APP,并分出專業版和公眾版。通過這個APP 就能實現臨床決策,比如它會告訴患者:‘如果不吃藥,10 年之后,罹患心梗或腦卒中的幾率為9%;如果吃藥,則危險概率會減少一半。’中國未來不僅要有強大的互聯網心血管病醫院,還要有互聯網腫瘤醫院等其他專科醫院。

    與基層醫院簽約聯網讓老人看病又好又快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怎樣通過互聯技術讓老人看病更方便、預后效果更好、實現長期的健康管理,也是諸多子女思考的問題。好大夫在線副總裁何波講起了他的父親看病的經歷:“ 我的老父親在寧夏,他到北京阜外醫院看病,可寧夏當地的數據在北京阜外醫院查不到,醫生對于他來京之前的病情變化也就無從了解。另外,醫患溝通的不連續,比如我父親跟主治醫生之間只有每3 年、每6 年復查時才有一次溝通,所以根本談不上實時的健康管理。”

    “我們要把原來的陌生人變成熟人。從前,每一次醫生看到的都是新患者,醫生在診斷時就要花費很長時間來了解這名患者。”藍卡健康集團董事長于浩波解釋道,藍卡健康是提供駐區診所和家庭醫生服務及養老服務專業醫療保健的連鎖機構,用互聯網連接遍布全國各地的基層醫院以及三甲醫院的專家,實現基層醫院和基層百姓簽約。這個過程在手機上就可以完成。同時,讓基層醫院把長期以來患者的數據全部上傳云平臺,云平臺配備24 小時值守的三甲醫院專家團隊,由這個團隊直接指揮基層醫生診療,有些患者無需再到三甲醫院和專科醫院看病。

    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老人使用手機和互聯網不大方便,藍卡健康平臺專門設置了傳統呼叫中心,老人只要撥打電話,就能轉接到與其簽約的基層醫生。再加上網絡覆蓋的是基層醫院,從而老人離開家門不出100米就能到達醫院。

    iPhone6可以畫出心電圖穿戴設備采集“有厚度”數據

    移動醫療是互聯網醫療里重要的版塊,曾幾何時,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設備也開始參與健康數據采集和指標評估。提起心電圖,人們再熟悉不過,殊不知一個小小的iPhone6 手機也能畫出心電圖。丁香園網站創始人李天天介紹說,這是因為手機配備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手機殼,這個手機殼背面有兩個電極,把兩個手指放在上邊就能采集到心電數據,而且這個芯片可以拆下來,安裝到別的型號手機上也可以使用。這非常便于醫生搜集醫用數據。

    此外,在慢病管理方面,目前丁香園已與糖大夫血糖儀和眾安保險合作。糖大夫提供血糖監測,丁香園提供管理;眾安保險向患者承諾,血糖控制得越好,則提供的報銷比例、賠付比例越高。這是對患者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種促進。

    李天天同時還談到,移動醫療、慢病管理需要有意義、有厚度的數據。目前跟健康相關的APP 有10 萬多種,其中大多是跟體育鍛煉、減肥塑身相關。有一類APP 是與可穿戴設備綁定的,收集跟日常活動有關的數據,比如今天走了多少步等等。但是拿這些數據問醫生:“大夫,我今天走了一萬步,消耗了300 千卡的熱量,對我治療高血壓有沒有幫助?”醫生對此很難回答。因為這些數據缺乏臨床意義,真正有臨床意義的數據有:病歷資料、臨床檢查、基因測序、患者正在吃什么藥、正在接受哪些治療等。

    什么叫有厚度的數據?首先是實時采集。比如患者拿著四周前的血糖結果讓醫生看,自然意義不大。其次是連續采集。四周前的血糖結果雖然有價值,但回溯歷史數據,找到其變化規律,則更有價值。第三是多維采集。慢性疾病是全身的生理變化,如果只單純看某一項數據,自然說明不了問題。現在有這樣一種新的設備,按一下按鈕,在額頭上放1分鐘,就可以讀出血壓、心率、體溫及血氧等數據,持續采集就構成了數據的厚度。醫生打開手機就可以看到患者的血壓、心率、體溫等各項指標的變化。另外,移動醫療平臺對接家庭、呼叫中心甚至藥企,集納、整理相關數據,做到數據連接,幫助醫生分析并得出結論。

    (來源:保健時報網站)

    標簽:醫療大數據智慧醫療遠程醫療健康大數據移動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