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問診、遠程開具檢查單、一鍵查報告、電子處方、在線支付、物流送藥……這些一直被互聯網大佬們描繪的互聯網+醫療的場景相信大家不會陌生。
其實早在今年7月份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之前,互聯網醫療早已“野蠻生長”了多年,并以其所展示出的強大生命力而受到來自資本市場的長期追捧。但對大多數老百姓來說,除了網上預約掛號以外,似乎還停留在一個完全抽象的概念上。
如果說“指導意見”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全面呈現了醫改決策層當下對互聯網+醫療的思考圖景,那么,日前浙江省衛生計生委正式發文同意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發起成立“浙江省互聯網醫院(籌)”,則把這一圖景真正落實,并賦予了豐富的內涵。
省立同德醫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浙江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浙江省互聯網醫院”爭取在明年1月中旬上線試運行。
三甲實體醫院為基礎,浙江互聯網醫院真的來了
春雨醫生、丁香園、掛號網……互聯網+醫療可謂是近年來最為火爆的概念,惹得各路資本和互聯網大佬競相追逐,不過限于醫學的專業性和特殊性,這些互聯網醫療項目大多不得其門而入,止步于掛號、咨詢等外圍醫療圈。
浙江省互聯網醫院與之前社會互聯網醫療項目不同,這是一個以實體醫院為基礎的互聯網醫院,且依托核心是一家全省知名的大型公立三甲綜合醫院。
這樣一個具有優質實體醫療資源的互聯網醫院不再僅僅是“狼來了”,而是真正值得期待,能走進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就醫流程變革。
不再“業余”,互聯網醫院將安排醫生全天坐診
網絡問診,患者最擔心連線另一端為自己服務的究竟是不是真正的醫生,有沒有資質;另外,醫生有本職工作,上網答疑也只是“業余兼職”,時間很難保證。而這些在浙江省互聯網醫院都不再是問題。
實體醫療機構最大的優勢在于掌握了醫療的核心資源——醫生。省立同德醫院院長柴可群教授形象地把互聯網醫療稱為現代的“懸絲診脈”,“給患者看病的還是醫生,互聯網只是技術,是鏈接患者和醫生的這根線。”
柴可群介紹,醫院始終把醫生和醫療質量作為核心,幾年間就引入了80多位高等級專家,同時還和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韓國、香港、臺灣地區等眾多國際著名醫療機構有長期合作。
“互聯網醫院會安排醫生全天坐診,保證患者的網絡問診。”省立同德醫院副院長黃飛華告訴記者,醫院將在院內為互聯網醫院設置“網絡診室”,安排專職醫生全天坐班。“首期計劃開設10個診室,以后視就診量再增加。”
開放平臺簽約醫生,匯集全省、全國乃至國際專家
在安排醫生全天坐診的同時,互聯網醫院還將最大程度利用和整合全省實體醫療資源,實現更大范圍的醫療資源集成。黃飛華說,互聯網醫院是一個開放共享的平臺,除了本院專家,還將吸納更多的省內外大醫院專家乃至國外專家。
“只要具備一定條件,所有醫生都可以成為互聯網醫院的簽約醫生,通過平臺提供網絡診療服務。”黃飛華說,互聯網醫院簽約醫生機制非常靈活,“簽約醫生根據自身意愿,可到到線下設置的‘網絡診室’定期‘坐班’,也可以在家里通過手機、PAD隨時問診。”互聯網醫院也正在制定網絡問診的相應流程和規范,包括診療規范、臨床路徑等。
分級診療、一沉到底,促進有序就醫和降低就醫成本
“和遠程會診相比,互聯網醫院更進一步,全省乃至全國的患者都能在此享受到更加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浙江省立同德醫院院長柴可群說,這也意味著省級大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可一沉到底。患者在基層醫院解決不了的疑難病,在互聯網醫院里可以得到更多專家的會診。
“互聯網醫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分級診療的方式。”柴可群說,患者一些小問題并不需要跑省城大醫院;通過網絡問診后,醫生就會指導患者到當地醫院就診,減少患者來回奔波;也有助于降低患者的醫療和交通支出。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