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行業早就遇到了海量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的挑戰,而近年來很多國家都在積極推進醫療信息化發展,這使得很多醫療機構有資金來做大數據分析。因此,醫療行業將和銀行、電信、保險等行業一起首先邁入大數據時代。
1.在線問診及移動診尋服務
在線健康咨詢是傳統醫療服務的一種延伸,可有效解決患者看病無序現象。這一模式主要利用醫生的空閑時間,解答患者的咨詢。導診服務則是將需要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導診到相應的部門;而現在推廣較為成熟的網上預約掛號,有效解決了患者掛號難、掛號時間長的處境。
2.病患經驗及圖片分享社交服務平臺
社交服務平臺以分享為核心理念,通過同類群體的分享與交流收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再以聚合的信息滿足用戶查詢的需求。此類社交服務平臺分為以患者為核心用戶和以醫生為核心用戶的兩個類型,如以重疾病例分享與對策研究的醫享網與美國的“patientlikeme”;以病例庫分醫學資源分享的愛愛醫醫學網與美國“Figure1”等。
3.可穿戴設備的智能健康數據監測服務
可穿戴設備的智能健康數據監測服務是基于在線問診服務公司與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硬件結合的服務模式。在線問診服務公司的優勢是擁有一批專業的醫生團隊,他們可以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低成本標準化的解讀,從而監測用戶的健康變化情況。而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硬件也可通過數據信息的解讀完成數據采集到數據解讀的過程。
4.移動醫療設備的院前檢查服務
移動醫療設備的院前檢查服務能夠提前完成院中需檢查的項目,幫助患者節約時間、節省開支。隨著醫療設備體量的縮小,及無線化程度的加強,移動醫療設備的便攜性將大大提高,或將改變醫療服務場地的格局。患者無需去醫院排隊,醫生可直接帶設備到患者家就診。此外,隨著智能機普及率的提高,患者可隨時隨地監測實時生理指數如血壓、血糖、脈搏等,并且把這些數據快速傳輸給數據解讀商,這種服務模式可有效減少院內的基本體檢程序。
5.以可穿戴設備數據交互為核心的移動智能云服務
由云平臺統一管理與解讀的模式已成為主要的發展模式之一,云服務主要包括四個環節,用戶先通過可穿戴設備產生相關數據,由可穿戴設備將數據信息導入云平臺,再由專業醫生團隊對云數據進行解讀,根據信息對用戶指導或干預。如百度云平臺與測量血壓、血糖及心電等智能設備的合作,百度云通過與各領域可穿戴設備的數據對接,幫助用戶將各類可穿戴設備的數據集合于同一平臺,從而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個人健康檔案,為其長期監測個人生理指數等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6.線上診尋與線下連鎖藥店的O2O閉環服務
線上診尋與線下連鎖藥店結合將形成O2O閉環服務模式。用戶在診尋后醫生通常會推薦相應藥品,打通醫藥O2O有利于實現快速并準確購買藥品的目的。在線醫生在推薦藥品后會在頁面中顯示藥品說明及售價,用戶點擊下方購買按鈕即可立刻購買指定藥品,未來甚至可以實現送藥到家的便捷形式。
醫療大數據模式優勢日漸清晰
(1)用戶層面:大數據可以積累用戶的醫療及醫藥消費信息,基于此建立相應的個人健康檔案,定期向用戶合理地推薦改善健康的藥品,從而提升個人的健康水平。
(2)醫藥電商和藥店層面:隨著處方藥網售的開閘,醫藥電商與大數據結合,一方面能夠實現處方藥網售的可追溯、政府的可監管,另一方面也能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制定線上營銷及線下活動方案。
(3)醫療服務平臺層面:醫藥行業在藥品服務過程中積累了數量龐大復雜的客戶群數據,如日常銷售數據、醫患溝通數據、病人病歷數據等。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應用,醫院等醫療服務平臺可以把握消費者需求,與消費者建立良性互動,并可提供個性化的智慧醫療服務。
(4)醫藥企業層面:通過醫藥電商和醫療平臺的數據積累,將獲取健康數據、藥品的流向、銷量信息等的數據,根據顧客需求變化,實現個性化藥品研發、更換商品種類和數量,實現智慧生產和藥品管理。
(來源:中國制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