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手機看過病嗎?這個問題放在以前你可能覺得只是一種想象,但互聯網大數據已經讓手機看病變成現實。據預計,2015年移動醫療用戶將達到1.38億人,2014年0.72億,僅一年時間增長近一倍。
在線掛號、在線診療、醫患社交、醫藥電商…因為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與接入,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成為互聯網創業公司爭相搶占和躍躍欲試的版圖。雖然眼下移動醫療初創企業獲取資本的難度在增加,但這并未阻擋資本進軍移動醫療的步伐。
移動醫療將成為醫療產業的下一座金礦。這塊“金礦”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移動醫療健康事業中來。
慢病預防成為醫療重點 大數據助推精準醫療模式形成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受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中國慢性病發病呈快速上升趨勢,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已占到全國總死亡人數的86.6%,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近70%。
中國老齡化趨勢不斷加深,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加,我國慢性病患者的基數也在不斷擴大;隨著新醫改的不斷推進,城鄉居民對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不斷增長,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存期也在不斷延長。
我國慢性病的總體防控形勢嚴峻,防控工作仍面臨著巨大挑戰。因此,對于慢病防控與預防將成為醫療重點,醫療模式也由“治療為主”向“預防為主”轉變。慢病市場的存在為醫療健康行業打開了新的缺口,新的疾病特征的出現讓疾病治療逐步走向私人化、定制化。
移動互聯技術的普及與應用提供了慢病預防與救治的新的方式和手段。各種移動可穿戴設備的出現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我健康管理,并將在正常醫療流程無法獲取的數據轉換為實時動態數據流。
大數據支持下的精準醫療將為每一個病人定制治療方案,它也將改變國家的醫療投入的格局。在數據流的分析指引下,人們對于健康的認知更加清晰和系統,也將促進人們的健康需求由傳統、單一的醫療治療型向疾病預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進型轉變。
華為、TCL、天縱易康等智能終端廠商和醫療健康領域企業,均認識到可穿戴設備的重要性,紛紛推出了基于云平臺強大支撐的健康醫療穿戴設備。天縱易康的免疫定量分析儀就是慢病分析的專業儀器,高效、精準,可根據用戶自由選擇,提供全面診斷和優選方案。
慢病管控一個長期管理和監控的過程,對于移動醫療形式的需求和依賴尤為突出,因此大數據支持下的移動互聯網讓慢病監測隨時隨地能夠進行,每位患者的健康情況都能形成數據檔案和紀錄,在醫診中便更加精準有效,助推醫療模式向精準醫療轉型。
移動醫療被資本持續看好 成為醫療健康產業新金礦
有了移動大數據的分析,“看醫生”模式正在轉變為“被醫生看著”,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和掌握能更及時,互動更加密切,這樣的看病模式相對傳統診療方式更加實時有效,被資本方持續看好。據報告顯示,2015年上半年國內互聯網醫療領域風險投資總額將近8億美元;2015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達42.7億元。
近年來移動醫療也已逐步成為整個移動通信產業的熱點。對于移動運營商、醫療設備制造商、芯片企業、應用開發商等通信產業鏈各個環節來說,移動醫療可謂一座“金礦”、一項潛力極大的“朝陽產業”。
擁有5億多用戶的微信也在積極布局移動醫療。據微信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底全國已經有近100家醫院上線微信全流程就診,超過1200家醫院支持微信掛號,服務累計超過300萬患者。目前,微信智慧醫院全國有近400家醫院上線微信全自助就診,為將近500萬患者提供了服務。
南京生物醫藥谷各醫藥企業密切關注行業的趨勢和變化,天縱易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亦加強投入智能移動檢測產品的科研與開發,致力于為更多慢病治療提供便捷化、精準化的產品和服務。
中國通信協會副理事長指出,移動醫療未來的市場空間非常巨大。醫療需求不斷爆發,國內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越發突出,提高醫療系統的運營效率,提高醫生的診療效率,降低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移動醫療通過大數據的資源整合,不斷解決和完善醫療體系建設,因此成為值得關注的投資方向。
移動醫療在中國目前的發展仍處在起步階段,其在行業應用和商業模式上還需要一個長期的培育過程。移動醫療何時才能飛入尋常百姓家?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司長徐愈認為首先得益于云計算的興起與發展,其次與國家政策的推動密不可分。徐愈還表示,工信部將加大對移動醫療服務創新的試點探索力度,進一步探索感知技術、位置服務等信息技術在移動醫療中的應用。
在技術探索創新、互聯網大數據不斷優化的推動之下,移動醫療走向完善和成熟的過程無疑會帶來一片廣闊的天地,成為行業掘金的巨大金礦。
(來源:鳳凰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