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互聯網+”推動醫療產業創新變革

    “互聯網+”推動醫療產業創新變革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穩步增長,但在物質生活空前發達的當下,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卻對人們的健康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同時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就醫人數進一步提高,我國醫療服務供需不平衡的問題也更加突出。加快互聯網與醫療產業的融合創新,將有利于對醫療服務流程的有效重塑和對優質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并催生醫療行業向移動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

    醫療服務的兩大變化

    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多領域技術與醫療領域跨界融合,新興技術與新服務模式快速滲透到包括預防、診斷、治療等在內的醫療各個環節,并為人們就醫習慣、就醫方式等帶來重大變化。

    一是推動現有醫療模式從“治療為主”向“預防為主”轉變。可穿戴設備使患者(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我健康管理,并將在正常醫療流程無法獲取的數據轉換為實時動態數據流,為及時篩查、預防疾病奠定基礎,同時可及時享受專業醫護人員的各種健康咨詢、篩查、預防、監護和干預服務,促進人們的健康需求由傳統、單一的醫療治療型,向疾病預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進型轉變。華為、TCL、九安醫療、中衛萊康等智能終端廠商和醫療健康領域企業,均將可穿戴設備視為下一步重點發展的領域,紛紛推出了用于監測用戶運動健康數據(如運動量、消耗的熱量、食物攝入量以及睡眠狀況等)或生理體征數據(如心率、脈搏、體溫、血壓、血糖和血氧等)的可穿戴設備,百度、騰訊等互聯網企業也已開始通過投資或者與政府合作的方式,收錄醫生和醫院的信息,建立強大的后端醫療健康支撐云平臺。

    二是重塑醫院服務流程,優化醫院資源配置。一方面,醫院通過移動應用增強與患者的實時互動,完善醫療服務環節,改善醫患關系。例如醫院通過開發手機App軟件,把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等傳統服務全部在移動互聯網實現,此外,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也都開發了各自的醫療服務平臺,并且對公立醫院可免費接入。患者通過移動應用可以實現自助掛號、門診和住院繳費、檢查和化驗報告查詢、專家排班等信息查詢及滿意度評價等等,不僅解決了掛號、候診、繳費時間長和就診時間短等問題,也增強了患者獲取服務的便利性,促進信息透明,改善醫患關系,提升了患者滿意度。另一方面,在線咨詢和遠程醫療借助互聯網實現有限醫療資源的跨時空配置,提高患者和醫生之間的溝通能力,突破傳統的現場服務模式,緩解醫療資源匱乏的現狀。以春雨醫生、尋醫問藥、好大夫在線等為代表的在線健康咨詢服務是傳統醫療服務的一種延伸,可有效解決患者看病無序現象,通過建立疾病數據庫和整合醫生資源,為用戶提供自查或在線健康咨詢服務,在院前通過導診合理分配醫生資源,將需要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導診到相應的部門。在遠程醫療方面,較先進的醫院在信息化應用方面發展較快,通過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與醫療技術相結合,可在醫院內部和醫院之間聯網實時共享相關信息,提高診斷與醫療水平,降低醫療開支,有望改善中國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困局,讓稀缺的醫療資源利用效率更高。

    互聯網醫療問題待理清

    互聯網醫療健康產品與服務模式創新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

    第一,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用戶權益保障備受關注。互聯網健康管理服務的應用場景多種多樣,服務提供商的業務提供方式也不盡相同,通常涉及健康檢測與監測、健康評估與指導、健康干預與維護等服務功能,不同服務提供商的健康管理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使消費者無法進行比對和正確的選擇。一方面,健康數據來源的準確性、可靠性,直接影響到數據挖掘和分析的結論正確性,但當前不同品牌的可穿戴硬件設備所采集的數據不統一,產品采集數據的準確性也備受質疑;另一方面,不同服務提供商對用戶數據的隱私保護、分析和處理能力、是否有醫療專業團隊的支持等也不盡相同,若沒有科學的健康評估能力、沒有有效的健康干預手段,則消費者的權益也難以保障。

    第二,產業鏈各環節協同發展、聯動創新成為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發展的內在需求。互聯網醫療健康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和多個行業范疇,需要各學科和行業的有機結合,才能完成龐大的系統服務工程。當前不同醫療機構、健康管理服務提供商的數據信息封閉,由于數據格式和數據質量存在差別等因素,數據缺乏共享和深入整合。通過模式創新,將各服務環節連接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數據共享和跨領域融合創造出新的應用和服務,推動信息的流動和共享,消除數據孤島,為用戶提供更個性化的增值服務,創造出更多的價值,成為當前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的共同訴求。

    互聯網醫療的兩大重點

    為了更好地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保障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質量,互聯網醫療健康產品和服務的發展應著重體現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規范互聯網醫療健康產品服務質量。人的健康是在生活中動態變化的,需要通過建立完整的個人健康檔案,根據不同生命時期的健康狀況分析、評估、監測,予以健康預警提示、健康干預、健康指導、健康跟蹤,不斷更新、調整健康干預方案。只有科學的健康評估能力、有效的健康干預手段才能實現維護和改善健康的目的,提高生活質量。互聯網健康管理產品和服務的發展,應該從健康管理服務質量著眼,全面考慮產品和服務的數據安全、服務能力、故障恢復、售后服務等方面的問題,能夠引導消費者選擇所需的互聯網健康管理產品和服務。

    二是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生態體系成熟。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生態仍不成熟,不同的醫療機構、廠商產品彼此獨立封閉缺少合作,數據缺乏有效共享。為了促進產業成熟,需要打破這種封閉的模式,強化產業合作。互聯網醫療健康產品和服務的發展,應該可以促進健康信息的采集、共享和暢通,打通信息孤島,促進產業分工以及加強不同領域企業間的互通合作,從而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研發效率和質量。使得產業鏈各服務環節中的健康管理服務商,疾病預防、醫療、保險、支付等各類企業專注于特定領域進行研發創新,打造出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

    (來源:人民郵電報)

    關鍵詞:健康醫療智慧醫療可穿戴設備移動醫療遠程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