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診室與交費窗口之間“折返跑”?還在為病歷本沒帶說不清既往病史而撓頭?智慧醫療平臺幫你解決。深圳智慧醫療項目昨天正式啟動,首批推出深圳市公立醫院綜合管理平臺和深圳市市民健康服務平臺,市民可通過微信、支付寶或手機A P P直接登錄市民健康服務平臺,自助完成預約掛號、健康檔案查詢、費用實時支付、檢驗檢測結果投遞等事項,節省掛號和繳費的等候時間。換句話說,除了診斷和取藥要在“線下”進行,其他看病就醫的流程皆可網上完成。
市民健康服務平臺11月1日運行
據了解,目前各醫院的號源劃分時段多數以一個小時為單位,而智慧醫療平臺統一標準,以不高于30分鐘為一個時段單位,引導市民有序就醫,控制就醫等候時間。
昨天下午,深圳智慧醫療項目啟動儀式舉行,國家衛計委醫管中心副主任高學成,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黃飛,深圳市政協副主席、市醫管中心主任王大平等出席。該項目首批推出深圳市公立醫院綜合管理平臺和深圳市市民健康服務平臺。市民健康服務平臺測試后,將在11月1日正式開放運行。
市民可通過微信、支付寶或手機A PP(第三方應用程序)直接登錄市民健康服務平臺,自助完成預約掛號、健康檔案查詢、費用實時支付、檢驗檢測結果投遞等事項,節省掛號和繳費的等候時間。換句話說,除了診斷和取藥要在“線下”進行,其他看病就醫的流程皆可網上完成。
智能搭建個人完整健康檔案
姓名、社保卡號、銀行卡號、市民健康卡號、手機號、電子信箱……識別信息種類繁多,不僅容易讓人忘記,更重要的是,由于標識不一,難以實現醫療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無法為市民提供統一高效的醫療服務。智慧醫療平臺將身份證號作為“唯一識別號”。
市民首次在深圳公立醫院就診時,需提供身份證件,并向醫院提供姓名、手機號、家庭住址等信療平臺以“唯一識別號”為主索引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數據庫。使用在系統后臺運行的智能身份標識程序,將在不同時間不同醫療機構的就診信息按個人收集、整理、分類,搭建每個居民一生的完整健康檔案,并能一定程度糾正市民就診時提交錯誤信息,將多次就診信息歸入正確的健康檔案中。同時也實現醫療機構間可共享電子健康檔案和檢驗檢查結果互聯互認。
診中支付:不出診室即可付費
根據自身需要,自費醫療的市民可通過健康服務平臺將手機話費、微信錢包、支付寶、銀行卡、市民健康卡等綁定到“唯一識別號”下,實現就診各環節費用支付。同時市屬公立醫院也將通過二維碼、近場通訊(N FC)等手段提高支付便捷性。
深圳市公立醫院綜合管理平臺也同日上線測試。該平臺通過對醫院門診掛號數、排隊數、就診各環節時間、病床使用率等數據的監控和預警,輔以同比、環比的分析,讓醫院管理層對醫院的各項運行情況有深度的了解,掌握第一手資料,提高醫院管理效率。首批進入平臺的是市屬11家公立醫院。
據了解,“智慧醫療”建設規劃為“一個中心、四個平臺”。四個平臺除首批啟用的深圳市公立醫院綜合管理平臺、深圳市市民健康服務平臺外,還包括深圳市公立醫院管理中心電子政務協同平臺和深圳市公立醫院遠程醫學平臺。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