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投資 > 資本青睞“互聯網+醫療” 農村、老年市場或成風口

    資本青睞“互聯網+醫療” 農村、老年市場或成風口

    “讓資本驅動以醫療資源為核心的業態發展。”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瓊說。9月15日,第15期互聯網前沿沙龍舉辦,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瓊、丁香園董事長李天天、e陪診CEO岳建雄、春風創投合伙人畢磊就“如何把握‘互聯網+醫療’這一全新機遇”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會者指出,應將“互聯網+醫療”的重點放在醫療上,以患者為中心而非醫生為中心才是移動醫療的未來,以及用數字化管理降低醫療邊際成本。與會者同時指出,目前仍存在醫生多點執業政策落地困難等制度性障礙。

    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瓊在發表題為“互聯網+醫療玩什么”的主題演講時表示,目前醫生、醫院、患者三方均存在大量痛點:對醫生來說,高負荷工作、收入低、壓力大;對醫院來說,三甲醫院人滿為患、運行效率低;對患者來說,看病難、看病貴、用戶體驗差。統計顯示,當前我國醫療市場存在嚴重的供需失衡,相比英國每10000病人配有27.4名醫生的水平,我國僅能達到17.4人,優質的醫生資源極度稀缺。

    劉瓊回顧了中國“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歷程。在2010年以前,主要以醫療信息系統建設為主,2011年有大批醫療移動APP上線,2013年以后資本開始密集地投資移動醫療行業,并創下十年來的投資新高。但在互聯網如何深入連接醫療方面,劉瓊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診前環節可以引入健康管理APP和穿戴設備,院前環節可以通過遠程醫療實現輕度問診,就診環節通過掛號網等在線掛號預約智能分診,診斷環節可以采用輔助治療、管理工具,購藥、隨訪、評價等環節可以引入O2O等互聯網新的連接方式提升效率。

    考慮到醫療領域具有很強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劉瓊表示,“互聯網+醫療”的重點應該放在醫療上,這首先需要醫生和醫院主動擁抱互聯網、資本驅動以醫療資源為核心的業態發展、把“互聯網+醫療”新興業態納入醫療改革的統籌范圍;其次,建立通用的醫療信任體系、建立統一的移動醫療業務開展標準和規范、提高移動醫療服務透明度,明確醫生、患者、平臺的責任劃分和處理方式;此外,還需打破數據使用的障礙,將醫療數據轉換成生產力,提高數據采集、分析能力,促進數據合理流動共享;最后,通過制定標準、細則等規范業態,實現從“一刀切”管理向“準入式”管理的轉變。

    丁香園董事長李天天在發表題為“如何讓移動醫療動起來”的演講時表示,丁香醫生診所未來主要將在以下幾方面取得突破:建立適合診所的醫療信息電子管理系統;嘗試醫生教育和患者教育;提升以數據為中心的疾病管控型服務的質量與控費流程。李天天同時表示,當前在國內設立診所面臨一些難以回避的制度成本:牌照申請時間漫長、審評流程繁瑣、醫生多點執業政策落地困難、單店模式無法連鎖等等。

    e陪診CEO岳建雄在發表題為“以患者為中心而非醫生為中心才是移動醫療的未來”時表示,e陪診不僅能夠讓護士這一職業更有尊嚴和出路,同時還有助于現有醫療體系實現從以醫生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的轉變,通過掛號、取藥、繳費到記錄醫生交代事項,讓老人對護士產生信賴。

    春風創投合伙人畢磊在發表題為“移動醫療下的顛覆式創新”時表示,春風創投對移動醫療未來投資機會的理解是:第一,去中心化。目前,三甲醫院被過于關注,未來更看好圍繞社區醫院、家庭的醫療項目;第二,碎片化。碎片化是降低醫療成本的手段;第三,數字化管理,包括線上診斷,慢病輔助。由于醫療優質資源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稀缺的,只有數字化方式才可能緩解這一矛盾,因此數字化管理將可能把邊際成本降下來;第四,廣闊市場。未來農村、老年群體、垂直病種管理、跨界醫療都是很有潛力的市場。

    (來源:中國新聞網)

    關鍵詞:移動醫療醫療大數據數字醫療遠程醫療智慧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