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互聯網+醫療:破解西藏農牧民看病難

    互聯網+醫療:破解西藏農牧民看病難

    “幸虧早診斷出來,不然可能就耽誤了。我的孩子達娃倉決才出生8個月,8月15日通過遠程超聲會診,由北京的高敬大夫診斷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西藏山南貢嘎縣江塘鎮江塘村巴桑次仁說。

    互聯網醫療是“互聯網+”時代備受關注的領域之一,尤其在地廣人稀的西藏地區,互聯網給傳統醫療增添了騰飛的翅膀,在就醫流程方面重新優化組合,方便了廣大牧民群眾,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看病難問題。

    足不出拉薩 享受北上廣等大城市優質醫療

    “廣大農牧民如果生病不要說去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就是來拉薩都十分困難。”中國海拔最高鄉西藏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醫院院長次仁加措說,“我們醫院共有4個人,遇到孕婦生產,時間來不及到浪卡子縣醫院,我一個男人還要當‘接生婆’。”

    西藏地域遼闊,海拔高,自然環境惡劣,農牧民居住分散,交通十分不便。醫療水平發展很不平衡,大部分地區群眾醫療保障處于較低水平。

    黨中央、國務院對西藏醫療發展非常重視,特別指出:加快發展醫療事業以及完善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農牧區醫療制度,是落實黨中央保障西藏民生、長治久安的維穩新思想的重要舉措。為了落實這一重要舉措,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了“讓各族群眾少得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要求。

    在西藏衛計委的支持下,2015年4月29日,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與輝瑞公司合作實現了與北京、深圳遠程視頻測試;5月27日,進行了西藏自治區首次護理遠程培訓。北京醫院重癥監護室護士長楊林進行遠程授課、診斷,藏族同胞足不出拉薩就能享受到北京的優質醫療資源。

    授人以漁 遠程培訓提高基層醫生業務水平

    8月15日,由國家衛計委、西藏自治區人社廳和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聯合舉辦的“先天性心臟病超聲心動圖培訓班”在拉薩開班,來自北京、成都等地的10名醫學專家對西藏自治區各家醫院的60余名醫生進行培訓,旨在提高基層醫生的超聲診斷能力,以更好服務西藏本地患者。

    “截至目前,我們已給40名兒童進行篩查,篩查出10個,手術治療7個患兒。”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李靖說,縣醫院的醫生通過遠程超聲系統進行心臟超聲標準切面的取圖培訓,然后攜帶超聲儀器到鄉村進行超聲篩查,再將超聲圖像通過互聯網傳到專家的電腦上,由專家進行超聲診斷,從而解決以往西藏本地不能篩查先天性心臟病的問題,同時傳授西藏基層醫生篩查先天性心臟病的技能。

    據了解,國家衛計委設立了“高原醫療保障能力建設”專項,投入2000萬元分專科對西藏醫療人員進行培訓。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超聲裝備技術分會副會長毓星告訴記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培訓提高西藏基層醫生的業務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務西藏邊遠地區的農牧民,通過遠程電視電話會議的培訓方式,給西藏7地市的基層醫院醫生培訓,會大大提高醫療水平,方便而快捷。”

    信息云平臺 就醫快捷方便

    “我前幾天頭疼得厲害,在定日縣醫院做了一個CT檢查,沒有查出什么毛病,去日喀則一家醫院還是重復的檢查,花了不少錢。”來自定日絨轄鄉的瓊姆告訴記者。

    記者在西藏多地采訪了解到,目前西藏各醫院之間的信息還沒有完全共享,農牧民群眾在多家醫院就診,會造成重復檢查、重復開藥,不僅導致費用攀升,還降低了就診效率。

    西藏衛計委副主任果吉爾銻告訴記者,西藏的醫療水平雖然與內地相比有很大差距,但是衛計委正在克服重重困難,破除各種障礙,積極推進醫療改革,衛計委已投入1000多萬元,建設醫療互聯網信息平臺。這個平臺把西藏村級衛生所、縣級醫院、地市級醫院、自治區醫院連成一個巨大網絡,實現遠程診斷、實時結算醫療費用,同時還會在監督醫院、解決醫患矛盾上提供一套很好的辦法。

    據業內人士介紹,由于西藏地區醫療水平低,破解農牧民看病難的另一個方法就是預防保健與治療并重。醫療互聯網信息平臺的建立將會大大提高農牧民的保健水平。鄉村一級的健康檔案通過互聯網將數據上傳到管理平臺,實時了解西藏各個地區農牧民各種疾病的發生情況,并給予相關早期干預。

    目前,通過可穿戴設備對廣大農牧民的身體健康情況進行實時監測,衛生保健項目先行試點工作已經展開。項目經費申請了350萬元,已經自籌200萬元建設軟件平臺,開發可穿戴設備。

    “目前監測平臺已經放在西藏二院,可以遠程監測血壓、血氧、心電圖、運動、睡眠等。”李靖告訴記者,“20多名實驗者手上戴上健康監測手環,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實時跟蹤測量他們的健康指數,對可能出現的心腦血管病、高原病進行早期預警及干預、以及科研分析。”

    (來源:新華網)

    關鍵詞:智慧醫療醫療大數據移動醫療數字醫療遠程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