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公立醫院帶頭做,互聯網醫療才有未來

    公立醫院帶頭做,互聯網醫療才有未來

    “中國的互聯網醫療為什么要繞開公立醫院?公立醫院帶頭做,私立醫院跟著做,互聯網醫療才有未來。”9月8日在京舉行的2015百度世界大會醫療分論壇上,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面對眾多互聯網醫療公司暢所欲言。

    這是高解春繼2014年底嗆聲馬云、對”馬”談醫之后,再次出現在互聯網醫療主場,見解依然獨到。一句”如果有來生,我會繼續選擇面對痛苦的職業——醫生”,更是博得滿堂彩。

    作為中國最早的醫療信息共享平臺——上海醫聯工程的實踐者之一、世界最大的醫療信息庫——上海健康網信息工程的發起人,高解春是中國醫院管理者中少有的玩轉互聯網醫療的一位。從公立醫院的醫生、院長到申康的副主任,高解春用親身經歷向與會者解讀了互聯網醫療中國模式的四大方面。

    別過于強調互聯網醫療的法律風險

    面對業內對互聯網醫療法律風險大的預判,高解春坦言,任何載體和方法的改變,不會改變法律關系。”很多人說,互聯網醫療的病人看不見醫生,出了事情誰負責?我反過來問一句話,你在病室里面對面地看完病人,沒看出毛病誰負責?”承擔法律的主體不會因為模式的改變而改變,過去是醫院,未來還是醫院。一味地強調法律風險的因素,只會讓已經滯后的法律保障和規范成為互聯網醫療更大的瓶頸。

    在中國,70%的醫院仍為公立醫院,90%的床位仍在公立醫院。面對市場,公立醫院占有絕對優勢。高解春認為,在中國,互聯網醫療不可能也不應該繞過公立醫院這支生力軍,互聯網醫療線上線下同步已成必然趨勢。目前,春雨、丁香園、好大夫等互聯網醫療公司都在涉足線下診所的業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上文所提承擔法律的主體——醫院不會發生變化的論斷。

    隱私保護和信息共享沒有矛盾

    除法律問題之外,互聯網醫療的患者病歷隱私保護也一直是業內爭議的熱點。

    對此,高解春斬釘截鐵地說,”隱私保護和信息共享沒有矛盾,互聯網的電子病歷才是最可靠的。”以國際慣例為借鑒,病歷從來都是歸醫院所有的,但因病歷是患者的隱私,所以一旦醫院或醫生透露病歷中患者隱私的內容則要負法律責任。

    目前,所有用于大數據應用的病歷內容都不會涉及到患者隱私的問題。用隱私保護來阻礙信息共享是沒有道理的,沒有信息共享就沒有大數據的應用。近日,國務院印發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其中明確了構建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數據庫,建設覆蓋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計劃生育和綜合管理業務的醫療健康管理和服務大數據應用體系等相關內容。高解春也指出,醫療大數據的應用政府主導是關鍵。需要政府出面提供公共的信息平臺,使得數據使用方所拿到的數據內容就是隱去個人隱私的。”要有專業機構進行政府公共信息開放,才有中國醫療大數據信息應用的未來。”

    網上醫藥的趨勢不可阻擋

    談到互聯網醫療政策和聯動的問題,高解春認為,電子處方需要法律依據已成為目前行業發展的最大瓶頸。醫保支付、健康管理、物聯開發都需要市場和政府的聯手。”互聯網醫藥發展這么難嗎?我看還是利益相關方舍不得自己的既得利益吧。”

    談到網上送藥,高解春以廣州市第二醫院舉例。廣州市第二醫院作為一家公立醫院也是標準的網絡醫院。由醫生在網上為患者開藥方,患者付快遞費,由藥房把藥送到患者家中。在這一過程中,有人會害怕把藥調包了怎么辦。談到此時,高解春語氣焦急,”同志們,因為這個我們就不能送藥到家,你們不覺得可笑嗎?有壞人我們就什么事情都不干了?把監管做好才是關鍵!”高解春反復強調,網上醫藥的趨勢不可阻擋,監管難度也不容忽視。目前的情況,共識比口號、融資更重要。

    單一付費向循環補貼發展是必然趨勢

    面對大量熱錢涌入的互聯網醫療市場,如何掙錢一直是所有從業人員最關心的話題。面對互聯網醫療的中國模式,作為傳統公立醫院出身的高解春在這個問題上卻一點也不傳統。”不要總想著傳統的掙錢方式,讓患者付費沒門,讓醫院付費更沒門。”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一定要從政府付費、醫院付費向保險公司付費、病人付費擴展。

    同時,高解春進一步解讀,在中國,互聯網醫療的付費模式一定會從單一付費向循環補貼,藥企、保險公司等利益相關方共同付費發展。只有多管齊下,才能構建互聯網醫療新局面。

    (來源:健康界)

    關鍵詞:醫療大數據移動醫療健康醫療智慧醫療遠程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