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看醫界
國家政策導向,進一步放寬社會辦醫審批限制。在“需求拉動、政策支持、資本助推、技術基礎”的驅動下,互聯網巨頭們紛紛入局醫療領域——小荷醫療、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更在短短幾月之內頻頻闖入大眾視野。今日,短視頻巨頭之一 ——快手,在探索大健康領域2年后,也確認開始布局線下實體醫療機構,在廣州開啟了門診部!
快手也要開診所了!
繼國內互聯網巨頭字節跳動開設線下門診部之后,另一短視頻巨頭快手也要布局線下實體醫療機構了。
企查查信息顯示,5月28日,廣州依爾綜合門診部有限公司工商登記,而其股東則為快手聯合創始人銀鑫及快手高管賈弘毅各持股50%的北京輕雀科技有限公司,輕雀科技成立于2020年8月。
據了解,廣州依爾綜合門診部的經營范圍中包含第一類醫療器械銷售;遠程健康管理服務;健康咨詢服務(不含診療服務);依托實體醫院的互聯網醫院服務;醫療服務等。
公開資料顯示,快手于2021年2月5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成為資本市場上的“短視頻第一股”,股票代碼01024。據悉,快手的IPO發行價定為115港元,當天開盤暴漲193%至338港元,市值沖破1.3萬億港元。
2月16日盤中,快手股價上沖至417.80港元,較最初發行價大漲263.30%。不過股價見頂之后就迎來斷崖式下跌,一路震蕩走低,截至6月4日收盤,快手股價202.8元,總市值8434億港元。
據了解,早在2019年,快手便通過與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等機構合作,吸引醫療機構、相關政府方入駐快手,從而搭建了以醫療科普與訊息為主的健康傳播矩陣。通過聚合這些醫療健康內容,快手搭建了“快手健康”專欄入口,并上線了“問醫生”“查癥狀”等涉及線上醫療服務的窗口。
快手2020年9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已有400多家地方衛健委、公立醫院、行業學協會以及2000多位公立醫院在職醫生加入快手健康,共發布了7萬多條健康科普短視頻,總播放量超150億,并推出健康科普直播3000多場,總觀看人次超6億,直播總點贊數突破50億。
據動脈網披露,有了內容引流,便可向查詢、問診等醫療服務方向轉化。去年新冠爆發初期,為方便用戶及時查詢就近門診信息,快手聯合中國政府網、健康中國,在端內上線全國發熱門診定點查詢功能,同時聯合微醫、好大夫在線、春雨醫生、有來醫生、平安好醫生等7家第三方機構開通在線問診功能,實現線上線下打通。
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醫療
實際上,除了快手在醫療領域開始布局線下,另一互聯網巨頭字節跳動開診所的消息,也曾引起了行業極大的關注。
2020年11月,有媒體報道,字節跳動開始布局線下實體,在北京海淀區中關村e世界財富大廈1層開了一個名為“松果門診”的線下診療機構,于今年2月份正式開業,現已更名為小荷門診。
據悉,北京小荷門診部目前已是新冠疫苗接種點,2021年5月28日,北京海淀發布消息稱,100余名中科院員工前來小荷門診接種新冠疫苗。消息稱,只打一針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于4月底開始在海淀投入使用,北京小荷門診部就可以接種。
而這只是互聯網巨頭進軍醫療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國內多家互聯網巨頭相繼發力醫療,以期搶灘登陸,拔得頭籌。
以阿里巴巴為例,早在幾年前就成立阿里健康,長期聚焦醫藥領域,而在今年,阿里健康更名醫鹿,宣稱要讓用戶可以一站式使用到便捷的在線醫療健康服務。
而從京東拆分出來的京東健康,在2020年8月獲得高瓴資本8.3億美元B輪融資,隨后不久就登陸港交所實現IPO,成為新晉獨角獸。
互聯網與醫療彼此深度融合
未來趨勢為何?
醫療行業因其專業性和諸多技術壁壘,一直處于相對傳統的市場環境之中。然而,近2年,隨著疫情爆發,全球互聯網化進一步加速,正迅速催生出一批“互聯網+ 醫療”的探路者。
一方面,阿里、騰訊、京東、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選擇在醫療領域發力,在獲得資本市場的傾注同時,也引起醫療圈不小的動蕩。它考驗著非醫療屬性的巨頭對于醫療行業的專注度與理解能力!
另一方面,傳統醫療企業也正積極探索互聯網化,希望通過線上模式打破傳統壁壘,進一步推動企業自身突破。以聯影推出的線上直采平臺醫信通為例,正通過互聯網改變傳統醫采模式,減少中間環節。拜耳、邁瑞、威高、樂普等醫療頭部企業選擇擁抱改變,通過線上平臺推進自身醫療產品和服務的下沉。未來,隨著“互聯網+醫療”進一步深化,行業間邊界進一步交融,將真正借助優勢,為百姓最終帶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