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分享 > 阿里、京東、字節陸續涌入,“互聯網+醫療健康”是下一個社區團購嗎?

    阿里、京東、字節陸續涌入,“互聯網+醫療健康”是下一個社區團購嗎?

    2021-06-08 分享 Eli

    阿里、京東、字節陸續涌入,“互聯網+醫療健康”是下一個社區團購嗎?-智醫療網

    前言:

    2021年3月,京東健康老年醫學中心正式上線,同期,阿里健康上線金牌護士。

    疫情過后,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大廠都在積極布局醫療健康,疫情暴露出的巨大的健康醫療需求,加速了互聯網巨頭對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與進場。近日,從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企業在健康服務領域的最新的動向來看,他們要將互聯網思維貫徹到養老健康服務的決心已經落地。

    不可否認,互聯網改變了世界,其影響力也在涵蓋衣食住行的生活場景中持續滲透著。對于傳統行業,互聯網巨頭的每次涌入,都必然會帶來一次行業震動。因此,互聯網巨頭在養老服務領域的動態也被我們所關注甚至說被賦予了期待。本文將從互聯網巨頭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動態出發,進而探討互聯網健康產業發展將往何處去。

    part01

    互聯網巨頭深化對健康服務領域的數字化滲透

    早在社區團購大戰中,就有相關推測,既然互聯網巨頭已經涌入了社區商業,那么,他們當中是否會有人看到社區當中豐富的養老服務呢?事實證明,互聯網巨頭切入醫療健康,再從醫療健康切入養老服務,已經在逐步開展了。

    1、字節:初探醫療健康領域

    根據公開資料,截止到2021年2月1日,字節跳動在過去13個月里,共有37筆對外投資,除了繼續加大在教育、企業服務、游戲領域的投資外,持續加碼科技,并在醫療、消費等領域開始了新的布局。

    阿里、京東、字節陸續涌入,“互聯網+醫療健康”是下一個社區團購嗎?-智醫療網

    圖:字節旗下的小荷APP

    2020年11月,字節跳動推出自己在醫療健康領域的首個業務品牌「小荷醫療」,同時發布了面向醫生的小荷醫生App以及面向消費者的小荷App。這是一款包括在線問診、醫療咨詢、病情記錄、健康測評等多種功能的綜合性醫療App,以對標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

    2、百度:押寶“AI”——老牌互聯網大廠的“名譽”之戰

    早期,百度以醫療知識分享、醫療信息檢索切入醫療健康賽道,但其提供的健康服務飽受詬病,尤其在醫療搜索領域,百度因“魏則西事件”受到社會大眾的強烈指責,醫療競價廣告事故頻發,百度也背負巨大輿論壓力。

    阿里、京東、字節陸續涌入,“互聯網+醫療健康”是下一個社區團購嗎?-智醫療網

    圖:百度旗下的靈醫智惠

    而AI加持醫療,如今被百度寄予厚望。根據公開資料,借助于AI技術,百度打造了AI醫療智慧醫療平臺——靈醫智惠,并以此向醫療機構提供五大技術解決方案:臨床輔助決策系統(CDSS)、眼底影像分析系統、醫療大數據解決方案、智能診前助手、慢病管理。

    目前這部分的業務主要面向B端市場,為醫院提供技術支持。這也說明未來互聯網醫療行業用戶流量將更多的來自于醫院內及健康端,也將催生更多B端合作,政企協同發展成為主流。

    3、騰訊:投資+合作,切入大健康領域

    騰訊目前在大健康領域布局包括基于騰訊旗下產品微信端的布局、服務平臺的搭建、AI+醫療產品的發布、以及合資成立的線下診所等。除此之外,騰訊還對其他大健康產業進行了大量的投資,騰訊先后為丁香園、掛號網(后改名微醫集團)融資1.7億美元。

    阿里、京東、字節陸續涌入,“互聯網+醫療健康”是下一個社區團購嗎?-智醫療網

    圖:騰訊旗下的騰訊醫典

    目前騰訊自有醫療產品包括:微信智慧醫院、智能硬件產品糖大夫、保險平臺微保、醫學科普平臺騰訊醫典、醫療人工智能平臺騰訊覓影。

    4、阿里/京東:從醫藥零售切入健康服務

    京東、阿里作為以電商起家的互聯網大廠,在從事醫療健康方面有天然的優勢:那就是通過淘寶、天貓、支付寶、京東等流量入口,消費醫療服務可全方位地觸達潛在用戶。

    阿里、京東、字節陸續涌入,“互聯網+醫療健康”是下一個社區團購嗎?-智醫療網

    圖:阿里健康與京東健康都分別在

    支付寶、淘寶以及京東界面開設獨立板塊

    除了共同的引流優勢外,他們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都是類似的,其業務主要圍繞醫藥電商、互聯網醫院、智慧養老、消費醫療板塊。

    在醫藥健康方面,經過多年的布局,目前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已經發展相對成熟,在智慧醫療領域,主要還是依靠人工智能,阿里、京東旗下目前已經有多款智能產品。其“互聯網醫療”業務主要是與多家醫院達成合作,為患者提供從掛號、問診至購藥的一站式服務。當然還有健康碼、云問診、消費醫療等業務。

    在幾大板塊中,他們在互聯網醫藥零售賽道極具優勢,也發展最為成熟。但目前來看,他們顯然并不滿足于既有現狀,而是選擇了從舒適區藥品銷售流通中抽身,逐步發力健康服務,試圖啃下這塊硬骨頭。

    健康服務板塊,支付寶【醫療健康】頻道最近上線了“上門護理”板塊,支付寶用戶通過App即可便捷預約由金牌護士提供的護士上門護理服務,包括上門打針、上門換藥、院后護理、術后康復、就醫陪診等等。

    總結:互聯網大廠入局健康服務市場,在資金、技術、流量、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優勢明顯,且他們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都非常類似,這說明“互聯網+醫療健康”這一商業模式發展已經相對成熟了。

    part02

    政策支持、市場及疫情催化互聯網+醫療健康迎來新發展

    互聯網大企紛紛進入醫療健康賽道,這背后離不開政策、市場的雙重驅動。

    1、有利的政策支持

    “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在行業內早已顯現多年,國家政策層面也已將信息化、標準化列為全國醫衛工作的重點。

    政策層面,“互聯網+藥品流通”相關規定大幅松綁。2020年11月1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對外發布了《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與上一輪征求意見稿相比,這次意見稿引人注目的突破是將網絡處方藥銷售“有條件放開”,對于一些模糊地帶進行了清晰界定。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如按此管理辦法執行,將有利于規范互聯網藥品銷售行為,也有利于品牌醫藥零售企業發展藥品互聯網銷售,“網售處方藥的銷售格局或將重新劃分”。

    同時,“互聯網+”也逐步納入醫保覆蓋范圍。2019 年 8 月,國家醫保局印發《關于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就“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項目管理、定價機制提出統一的指導意見,并將其納入醫保覆蓋范圍。

    而這一舉措也正是打通互聯網醫療發展的關鍵環節,在全國范圍推廣電子醫保卡,有利于落實醫保脫卡支付,助力互聯網醫療發展。

    2、我國養老健康產業擁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中國當前養老產業現狀,無論是地產化的機構養老還是偏向家政化的居家社區養老,其面臨的共性問題都是缺乏優質的醫療服務。雖然目前存在針對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產品和服務,但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難以滿足中國數量巨大的缺乏自我生活能力的老人人群的需求。

    而通過互聯網技術的介入,可以高效配置社會資源和醫療資源,最大化資源利用率。把“互聯網+”植入到醫養結合體系中,從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出發,重新審視養老和醫療服務的關系,緩解養老服務的供需矛盾,高效配置醫療資源。

    3、疫情催生互聯網+健康服務

    之前,我們分析過疫情催生社區團購市場,進而引起互聯網巨頭涌入社區團購大戰中,給社區養老項目帶來新商機。其實,除了社區團購,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行業也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

    阿里、京東、字節陸續涌入,“互聯網+醫療健康”是下一個社區團購嗎?-智醫療網

    圖:拼多多APP首頁的“醫藥館”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2020年6月全國掛牌的互聯網醫院已接近600家,截止到現在,字節、阿里巴巴、京東、騰訊、拼多多、餓了么等互聯網企業旗下都有醫療健康賽道,而對于被疫情激發的巨大醫療健康市場,“財大氣粗”的互聯網平臺此刻看到了可以大展身手的舞臺。

    4、互聯網企業切入醫藥健康賽道是大勢所趨

    阿里、京東、字節陸續涌入,“互聯網+醫療健康”是下一個社區團購嗎?-智醫療網

    圖:美團“網紅”小藥箱

    巨大的醫藥市場,讓擁有巨大流量優勢的美團外賣、餓了么等外賣平臺也紛紛切入醫藥電商,入局醫藥O2O市場。早在2015年,美團外賣就與醫藥O2O平臺叮當快藥進行全面合作,增設“藥品”入口,為用戶提供“28分鐘送藥到家”服務,共建全國最大醫藥O2O平臺。在運營方面,美團前段時間推出的“0.01元買小藥箱”活動,也吸引了大批用戶。

    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大廠紛紛從醫藥零售商轉為養老服務商,以及目前對老年健康服務的切入,也同樣引起了養老圈不小的震動。作為行業風向標的互聯網巨頭們的行動,也似乎在暗示互聯網醫療生態圈推動下的健康服務是未來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

    part03

    互聯網企業邁入醫療健康服務的幾大特點與趨勢

    1、醫藥電商是互聯網巨頭跨界醫療健康的起點,也是其主要營收來源

    無論是平安好醫生、微醫等傳統互聯網醫療平臺還是阿里健康、京東健康這些行業新秀,醫藥都是其營收的主要來源。根據阿里2020年的財報顯示,阿里健康2020財年營收96億元,其中,醫藥自營業務營收達到81.3億元,占比84.8%,醫藥電商平臺業務11.7億元,占比12.2%,兩者合計占有97%,醫藥電商業務挑起了阿里健康營收的“大梁”。

    而同樣的,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京東健康2020 年上半年總營收88億,醫藥電商的營收約77億,占比約87.6%。

    而作為老牌互聯網醫療企業平臺的平安好醫生和微醫,和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的相似之處就是,主要營收來源都是醫藥電商。但與先天就具備流量優勢的互聯網巨頭相比,其醫藥零售反而沒有多大優勢。

    根據公開資料,平安好醫生2020全年營收68.66億元,醫藥電商業務“健康商城”營收為37.13億元,占比約54.07%。目前其正嘗試通過健康險的方式,創造營收。

    2、從醫藥電商轉向健康服務,更多持謹慎態度

    從當前互聯網企業在養老服務領域的動態來看,其踏入養老服務持一種更為謹慎的態度,多選擇以投資、合作的方式切入這一賽道。

    對于健康服務的院內場景,多選擇與醫院進行合作,比如:截至2020年3月末,支付寶已經簽約的醫療機構數超過15000家,其中二級和三級醫院數量超過3900家,并在全國17個省,近400家三級醫院接通醫保支付。

    而對于院外場景的居家醫療護理,則是選擇養老行業里成熟的企業進行合作。比如京東、阿里先后與金牌護士合作,以解決了居家養老群體對護理服務的剛性需求。因此,對于居家護理,互聯網大廠不會直接切入這一市場,而是選擇以合作方式進入。

    3、從線上走向線下,著力打造健康管理線上線下閉環

    而近幾年,為了提前健康服務布局,阿里、騰訊、京東等玩家早已轉型布局線下健康產業,搶占賽道。在醫藥零售領域,阿里為了深化在大健康領域的布局,早前與張仲景大藥房聯合改造的全國首家未來藥店,同時,還向漱玉平民大藥房注資約4.54億元,之后與華人健康正式簽訂戰略投資與合作協議,其主要通過資本的形式與實體零售藥店形成深度的利益捆綁。

    而騰訊走的也是同樣的路子,早前拿出約5億美元投資全國連鎖藥店“最大規模”的交椅 —— 高瓴資本集團的中國藥店。依托高濟醫療其華北、西南、廣東、河南四個大平臺及門店近12000家門店收入囊中。

    阿里、京東、字節陸續涌入,“互聯網+醫療健康”是下一個社區團購嗎?-智醫療網

    圖:京東集團推出“家醫守護星”智能音箱

    在線下服務場景,主要以技術化方式,推動智能化養老,在線下通過人工智能這把鑰匙打開養老行業的大門。對于居家老人,京東集團推出“家醫守護星”智能音箱、“長輩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硬件產品對其進行智能化健康管理。

    阿里、京東、字節陸續涌入,“互聯網+醫療健康”是下一個社區團購嗎?-智醫療網

    圖:為天貓精靈

    阿里以智能音箱“天貓精靈”作中控樞紐,打造“智聯網養老院”,以此控制高清無線攝像頭、各種傳感器、智能開關、LED智能燈泡等設備。天貓精靈與北京等地的養老院合作推出智聯網養老項目,為更多養老院提供先進的AI養老解決方案。

    同時,他們也會選擇與線下醫院、線下康養社區、養老院等機構合作,利用自身優勢,以數智化技術賦能康養機構,以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全場景的醫療健康和康養服務,形成用戶從線上問診到診中院內診斷到診后健康管理的閉環。

    4、人才爭奪戰可能會成為下一個競爭點

    目前,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營收除了過于依賴“賣藥”以外,其與傳統醫療機構最大的劣勢在于醫生團隊的培養上,尤其是在各大互聯網企業都紛紛開設的互聯網醫院板塊,對于醫生的培養非常薄弱。

    阿里、京東、字節陸續涌入,“互聯網+醫療健康”是下一個社區團購嗎?-智醫療網

    圖:廣大實體醫院積極加入互聯網醫院的建設浪潮

    我們可以明顯看到互聯網企業在互聯網醫院、問診等服務環節更多扮演的是平臺商的角色。這就隱含一個問題,那就是當眾多互聯網企業都開始搭建“互聯網醫院”戰場“攻城略地”時,誰能擁有人才資源,誰就占據優勢。因此,如何深度捆綁醫院,讓其能與平臺建立長遠合作?這也是互聯網企業從醫療零售順利切入到健康服務面臨的問題。

    而最糟糕的情況是,如果出現惡性競爭的情況,可能會給傳統醫院帶來“二選一”的困境。也會造成互聯網+健康服務的亂象,影響市場秩序。當然,一些互聯網企業也看到了這一問題,比如:京東健康老年醫學中心將通過建立老年醫學院培養老年醫學人才,推動醫療服務與康養服務融合發展。而這些自培專業人才,也會轉化為人才儲備,提升自身在健康服務領域的競爭力。

    結語:

    互聯網巨頭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在健康服務領域上的競爭,會推動養老健康服務升級,也會給略顯沉悶的養老產業帶來更多變革和創新。在醫療健康爭奪戰中,無論最終是阿里、京東這樣的一方“霸主”還是微醫、好大夫、丁香園這樣的“專家”獲得最終勝利,都將給養老服務行業帶來一次深刻變革。

    來源:上游號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