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健康”的東風,青島再度開啟“博鰲時間”。正在進行的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二屆大會大咖云集,全球論道未來健康產業新趨勢。6月4日上午,以“創新促進健康,以數字技術賦能健康中國”為主題的大會分論壇圓滿舉行,行業翹楚智慧碰撞,共話“智慧醫療”的前景與機遇。
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2030”戰略持續落地,國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人民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要求持續上升。在疾病譜改變、人口老齡化、城鎮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傳統醫院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于是紛紛向互聯網“問路”,以大數據、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導向的智慧醫院建設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海爾旗下大健康生態品牌盈康一生以“醫患合一”的理念超前布局,旗下上海永慈康復醫院、四川友誼醫院、杭州怡康護理院等為代表的智慧醫院,以患者的需求和體驗為核心,從疾病治療到身體康復一站式涵蓋,用智慧打造不一樣的醫療服務。
智慧“內核”以患者需求迭代醫院升級
近年來,人民對健康的需求與日俱增,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新科技推動醫院功能不斷演進。國家對以智慧服務、智慧醫療、智慧管理為核心的智慧醫院概念的圈定逐漸清晰。智慧醫院建設作為推進醫院現代化進程的客觀需求,已成為一種難以阻擋的趨勢。
“智慧醫院是以患者為中心,需要根據患者需求而改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最終能夠實現價值,提升效率。智慧醫院建設具備全面透徹感知,全面互聯互通、全面智能決策和全面智能應用四個特征,既能幫助醫護人員和管理人員提高工作效率,又能為患者實時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提供便捷通道。”永慈醫院院長沈旭東在論壇發言中表示。縱觀永慈醫院近年來圍繞智慧醫院的探索,不難發現最大的亮點莫過于“醫患合一”模式的落地實踐,一切均圍繞著用戶需求而創建和改變。
作為專業的重癥康復醫院,永慈醫院基于物聯網+康復治療做出了諸多探索。讓患者在機器上“算數”,在機械設備輔助下行走,在“機器人”的幫助下進行各個部位的訓練……這一幕即出現在永慈醫院打造的康復機器人物聯港。針對傳統康復過程模式和周期固定,患者和家屬面臨較大壓力的現狀,基于對患者康復需求不斷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康復機器人物聯港應運而生。讓“機器人”化身經驗豐富的治療師,為患者提供個性化康復訓練。
這種康復設備與服務一站式的解決方案,改變了傳統康復過程大量枯燥的人工訓練,從而提升患者體驗。在物聯港中,42臺設備可同時容納40人次治療,簡單易用,患者一分鐘即可完成上機。康復機器人模擬治療師手法,結合游戲化的虛擬場景,帶動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在保證訓練質量、提升趣味性的同時,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為康復提供量化參考,進一步提升康復體驗和效果。
在盈康一生所搭建的智慧醫院生態中,物聯網技術是基礎,但智慧的搭建不是新技術的堆積,而是以不斷滿足用戶的迭代需求作為“智慧”的內核,再以用戶需求而帶動智慧醫院建設的不斷升級。
今年4月獲評三甲醫院的四川友誼醫院,也開展了互聯網醫院的建設。醫院打造的腫瘤MDT診療平臺可以立足于患者的疾病特點、經濟條件來量身定制、實施個性化診療方案,多年來備受患者和家屬認可,已經成為友誼醫院的一張靚麗名片。
目前,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集中在北上廣和省會城市的三甲醫院具備先進的醫療設備和優質的醫護資源,但也面臨巨大的就醫壓力,路途遠、排隊長,讓一些急于就醫的外地腫瘤患者“遙不可及”。圍繞用戶需求,友誼醫院腫瘤MDT多學科診療進一步升級,將“5G遠程會診”納入常態,聚集盈康一生生態內全國多家名院先進的診療力量與經驗,打破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滿足患者“家門口”看名醫的迫切心愿。
去年受疫情影響,53歲的食管癌復發患者老張在公立醫院遲遲排不上隊,窒息危險隨時可能降臨,焦急的家人輾轉聯系到友誼醫院,腫瘤科立即為開展了腫瘤多學科(MDT)專家會診,來自院內放療科、腫瘤科、影像科、重癥醫學科等多個科室的專家,以及華西醫院、省人民醫院的兩名權威專家齊聚一堂,為老張一對一制定了一套個性化治療方案。在完成了幾輪放療、化療后,老張終于轉危為安,平安出院。
智慧平臺 提升患者體驗鏈接醫護價值
在智慧醫院的搭建中,醫院不再只是一個機構,也不只是一個實體,而是作為一個平臺重塑醫療服務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每一個利益攸關者都會在這個鏈條上重新定位。這也是盈康一生“醫患合一”的生態基礎,即圍繞患者這一核心,將患者體驗和家屬滿意度鏈接到醫護個人價值的提升上。
傳統的醫療服務是從患者到醫生環環串聯的模式,導致信息滯后,只聚焦患者已有的需求,由于醫護人員日常工作事物繁瑣,還時常應付大量臨時狀況而分身乏術,導致患者就醫體驗差。智慧醫院中,通過物聯網化、互聯網化、智能化,實現全方位自動信息采集和及時有效的傳輸,最終目標是為人服務,助力醫護精準掌握患者狀況,從而把更多時間用在醫療照料上。體現以人為本。
例如在永慈醫院,智慧護理、智慧病區、智慧診療APP……物聯網技術無處不在,通過建設病區信息系統、生命體征自動傳輸系統、床旁交互系統、病歷語音輸入等,為病人和醫護提供連續、全程的優質服務;醫療數據可以在移動終端實時呈現,醫生、護士、康復師可通過手機、PDA,隨時獲得患者信息;醫生可實現遠程監控重癥病人的呼吸機、心電監護參數以及各項檢查及醫囑情況。在提高患者的滿意度的同時,讓護士得以從非護理工作中抽身,真正“將時間留給護士、把護士還給患者”。
在盈康一生生態中的杭州怡康護理院,配備了“智能輸液監控系統”。輸液的余量,調節輸液滴速能夠實時準確監控,并通過電子系統將數據傳輸到護士站的大屏幕上。當輸液器內剩余液量少于設定值時,就會及時提醒護士,當病人輸液時出現異常情況時,能夠及時報警保證輸液安全。“還未按鈴護士已至”的服務細節,讓患者和家屬減輕看護壓力,更體會到了溫情與關懷。
“醫患合一”的模式,打造“醫護圍著患者轉”的全新服務格局。物聯網科技與患者相關的全節點并聯、信息實時,從而形成最佳患者體驗;醫護人員依托便捷完善的數字化信息系統減輕了工作壓力,提升工作積極性;醫療機構降低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運營和監管效率;醫患家屬可隨時查詢就醫費用,信息透明、明白消費,增加了醫患的信任度。這種“服務人、解放人、增值人、互信人”的“物聯網醫療生態”環環相扣,在全鏈條實現多方共贏。
“醫患合一”的新生態打破了傳統的醫療模式,充分激發出醫療“創客們”的自驅力,在各個環節提升醫療服務品質。目前,盈康一生已在全國布局20家醫院,實現了重癥康復、老年護理、腫瘤綜合治療、家庭健康管理四大類醫療場景的布局。秉承“天下人一生盈康”的愿景與探索,在物聯網醫院打造不一樣的醫療服務過程中,以“智慧答案”助力人人得享健康。
來源:大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