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背景】
互聯網醫療已成為互聯網新一輪投資的熱點。2015年1月31日,《reMED2015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報告》發布,報告指出2014年是互聯網醫療爆發元年,未來10年有10倍增長空間可期,?到2017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125億元。去年,阿里巴巴開始加速推進“未來醫院”計劃,旨在幫助醫院提高運轉效率,優化醫療資源配置。互聯網醫療這種新的醫療服務方式,全新的就醫流程,使得許多民眾、醫院甚至是政府都在期待其快速發展和不斷完善,期待接受其在寧靜之后掀起的“狂風暴雨”的洗禮。
【名詞解析】
互聯網醫療,是互聯網在醫療行業的新應用,其包括了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咨詢、電子處方、遠程會診、及遠程治療和康復等多種形式的健康醫療服務。
【實例論證】
北京友誼醫院是支付寶服務窗的合作單位之一,只要患者的手機下載安裝了支付寶錢包,在其“服務窗”中搜索關注“北京友誼醫院”,并綁定友誼醫院的診療卡號后,就可以在手機上進行掛號、交費、查取檢驗報告等操作。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支付寶繳納掛號費和醫藥費,都支持醫保結算,可以在門診大廳內的自助終端機上進行“醫保分解”,完成分解之后,醫保報銷的費用將實時返還到患者的支付寶賬戶上。需要發票的,還可以在窗口補打發票。
北京友誼醫院理事長劉建介紹,患者到友誼醫院看病時,無需在醫院大廳多次排隊,在手機上即可完成掛號、交費、排隊候診與支付、取報告等環節,大大縮短就醫排隊時間。
“支付交費”是就醫流程的再造,這讓患者獲得全新的就醫體驗。“各個窗口都排隊,重復次數最多的就是交費。統計發現,在醫院就診流程中,最耗費時間的排隊環節就是交費。如果能減少這樣無意義的等待時間,病人就會方便很多。”北京友誼醫院門診部主任崔玫說,按照傳統的就醫流程,如果患者掛號排隊20分鐘,候診30至60分鐘,再加上化驗檢查、繳費等,整個就診流程可能需要花費兩三個小時,而使用支付寶錢包的患者,在醫院的時間大概只要1小時。
【分析】
互聯網醫療是創業者的尋夢之地,而夢想的路上總是伴隨著風險。目前國內互聯網醫療雖然處于上升趨勢,但是整體醫療服務環境仍然不完善,還面臨著諸多挑戰。
挑戰之一,亟需配套政策。
目前互聯網醫療對于政策支持的期許主要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希望多點執業政策進一步放開。互聯網擁抱醫療激發了廣大患者的需求,然而我國醫師多點執業政策卻因為多方面原因遇冷。沒有醫生資源的大量流入,互聯網醫療的發展也將遭遇瓶頸。另一方面是希望網售處方藥政策盡早落地。我國現有的醫藥市場中,處方藥的需求占比高達80%,且處方藥種類多,有剛性需求,若網售處方藥的政策徹底開放,勢必將對醫藥電商的整體銷售帶來巨大的增量。
挑戰之二,標準缺失。
根據我國工信部統計的數據,目前國內現有移動醫療APP數量已達2000多款,但是這些軟硬件所提供的患者信息是否真的能反應患者的健康狀況仍然是一個問題。相關監測指標是否具備醫療上的科學性與準確性?對此尚無統一的標準和權威的規范,由此將可能帶來數據冗余、利用率低等問題。還有在線問診的規范方面,缺乏統一的規范可能會帶來醫療糾紛的風險。
挑戰之三,信息孤島。
互聯網的精神在與聯通個體發揮集體智慧,然而在互聯網醫療行業,信息孤島的現在卻非常突出。這個問題反應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各醫院自成體系,互相之間尚未實現共享。由于現行醫療體制的不足,我國的病種編碼、收費代碼、以及藥品和耗材數據庫等都是各地區政府或各地醫院獨立管理,醫療信息難以共享和流通。其次,院內與院外彼此獨立,為醫療數據的有效利用增加難度。目前的個人健康數據尚未實現規范的整合,這些數據與醫院的個人診療數據庫也尚未實現有效對接,原本大有可為的用戶健康數據變得無用武之地。
我們應該相信,要想讓互聯網醫療真正的實現風暴,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健康效益,就應該好解決好這三個挑戰,放開多點執業政策和網售處方藥政策、設立醫療患者健康檔案信息標準、建立醫院醫療信息共享機制等應該要納入議程,以此來推動互聯網醫療的進程。
來源: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