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藥板塊眾多的子領域中,數字醫療正是當下炙手可熱的投資風口之一。其中,政策支撐是最底層的邏輯,而與之相關的政策總基調,可以簡單的概括為幾乎全面的利好。
2020年的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在抗疫、防疫需求的支撐下,數字醫療價值凸顯。因此,政策對數字醫療的傾斜進一步加大,催化行業加速發展。
而這些年的發展速度,可以說快的超乎想象。根據Analysis數據,2015年時,我國數字醫療市場規模僅不到500億元。
到2020年末,這一數字暴漲到了約2000億元,同比增速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46.7%,比2019年足足高出了10個百分點,疫情加速數字醫療行業發展的邏輯被證實。
行業高景氣下,長久以來聚焦”大金融”與”大健康”這兩條主線的平安集團,憑借自身相關業務的協同與互補,在數字醫療領域取得了耀眼的成就。
尤其是抗疫期間,平安集團旗下的數字醫療資產之一:平安智慧醫療,在疫情監控、醫學知識推送、線上咨詢等方面,為政府、民眾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服務,并各界廣受好評。
而且,上述服務大部分是公益性的。在筆者看來,這即是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平安集團肩負社會責任的最佳展示,同時也是一次極佳的技術展示。
作為提供上述服務主體的平安智慧醫療,正是憑借著疫情期間的優異表現,由此進入了投資者的視野。
深度參與抗疫,平安智慧醫療底氣何來?
在談及平安智慧醫療的具體業務之前,首先要了解數字醫療的行業格局,這有助于理解平安智慧醫療與平安旗下其他醫療資產的區別。
以政策面為核心驅動,隨著電子處方、電子醫保憑證等重點政策的發布,打通了處方外流的線上渠道、線上醫保支付等關鍵環節,由此確立了目前數字醫療以藥品銷售為主的格局。
然而,數字醫療范疇極廣,線上藥品銷售只是核心主題中的一個,醫療信息化、智能化則是另一大核心主題,支付相關的醫保科技同樣也是核心主題。
平安集團的大健康生態圈,亦是圍繞著這三大數字醫療的核心主題來構建。據平安智慧城市聯席總經理高孟軒介紹,平安集團內部醫療資產的分工主要為:
● 知名港股上市公司平安健康(1833.HK)主營藥品線上銷售、在線診斷等C端業務;
● 包含了醫保、商保的醫保一體化業務主要看平安醫保科技;
●而從事醫療信息化、智能化等B端業務的核心就是平安智慧醫療。
需要說明的是,在股權關系上,平安智慧醫療是平安智慧城市的重點板塊,而平安智慧城市與平安健康二者之間非并表關系。
平安智慧城市是平安集團旗下專注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科技公司,也是平安智慧城市生態圈的主要建設載體,除智慧醫療外,該公司還深耕職業教育、智慧市民服務、企業數字化經營、智慧環保等智慧城市細分賽道,至今已與全國超過152個城市以及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展開合作。今年4月,平安智慧城市剛剛躋身2020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
關于平安智慧醫療之所以有能力深度參與抗疫,高孟軒認為最核心的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平安智慧醫療以醫療信息化為主營業務,正好滿足部分抗疫需求,典型如疫情監控、疫情預測;
其二,平安智慧醫療的B端業務主要面向政府(G)和醫院(H),在渠道上具備先天優勢。
再回到行業層面,我國公立醫院系統和衛生監管部門的信息化建設正處于發展階段,未來還著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在高孟軒看來,平安也正是看準了我國醫療信息化的大趨勢,故而投入重金來參與這塊市場。
而在競爭格局上,雖然有能力開展醫療IT業務的公司并不在少數,但是真正大范圍介入G/H端渠道的企業卻非常稀缺,平安智慧醫療則正是其中之一。
必須說明的是,一旦與G/H端渠道建立合作關系,這種合作關系一般非常堅固。高孟軒認為,堅實穩定的G/H端渠道,是平安智慧醫療在行業內構建起了第一道護城河。
高孟軒頗為自豪的回憶道,正是由于多年深耕G/H端渠道,疫情期間平安智慧醫療主動出擊,向政府推薦部分智慧醫療業務可用于抗疫。
之后,在G/H 端渠道的背書下,平安智慧醫療得以特批并快速參與抗疫,事后亦取得了極高的評價,這就形成正反饋螺旋,強化了在G/H端的影響力。
同時,高孟軒也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平安智慧醫療在疫情期間的幾個典型案例,印象非常突出的有:
●向15個省市提供疫情預測分析報告,并統計全球疫情數據與各國病死率,特別對美國、西班牙等地進行疫情趨勢分析,準確率高達 99.98%。
●平安智慧醫療的智能語音排摸系統,幫助湖北省武漢市近20個社區的工作人員進行語音排摸,數量近5萬多戶,累計排摸次數則超過了100萬次,排查出疑似患者3000多例。
由此可見,客戶優勢為平安智慧醫療在疫情期間提供了需求增量,而公益性的服務本身則有助于渠道的鞏固。除此之外,技術上的優勢亦是平安智慧醫療的另一重底氣。
技術是支撐平安智慧醫療價值的核心力量
機會來臨的時候,最怕的是沒有能力,而平安智慧醫療則憑借豐富的技術儲備,抓住了疫情這一絕佳的展示機會。
從底層技術來看,擁有全球最大的醫療數據庫之一,根據數據內容的不同,又可將其分為疾病庫、藥品庫、治療庫、醫療資源庫、個人健康庫這5大數據庫。
高孟軒詳細介紹了5大庫的數據構成,具體包括了:
● ICD所有的3萬種疾病、9000種以上癥狀信息、20萬以上藥品信息、50萬常見處方、1.8萬指南、100萬以上醫療機構信息、350萬以上醫生信息;
● 以及基于知識圖譜構建了300萬以上醫學概念、3300萬以上醫學關系、3000萬以上醫學證據等等。
其中,脫敏處理的億級人口的健康信息和醫療數據,在筆者看來是最大的亮點。
方法論上講,信息學的兩大支柱,一個是數據,另一個則是算法。正是平安擁有著這些海量數據,就有能力為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訓練和評估提供了強大的數據和知識支撐。
“有了這些數據,才能做出好的模型和應用” 高孟軒如是說。
基于上述已有數據,平安智慧醫療自主研發了超過70種AI疾病預測模型、90種智能影像模型、2000種疾病診斷模型、120種疾病治療模型、50種疾病問答模型以及2種端到端管理模型。
這些模型的有效性也經受住了考驗,前文提到的對新冠疫情的趨勢分析,接近100%的準確性就是明證。
在去年的一場心血管病綜合管理能力的人機大戰中,平安智慧醫療AskBob醫生的心血管病綜合管理能力以97.7 vs93.9媲美參賽醫生團隊。
這就說明,AskBobAI醫生對相關醫療數據的學習,目前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三級醫院醫生的水平。AskBob醫生的高水平,離不開海量數據庫的支持,與算法上的優勢。
根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2019》數據,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超過3.3億,治療、康復需求旺盛。既然平安智慧醫療AI醫生在心血管病方面的應用已頗為成熟,未來商業化前景可期。
這場人機大戰結果在高孟軒眼中,是對未來醫療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高度給出了指引,可以說寓意深遠。同時,也大大增強了對平安智慧醫療的產品及研發能力的信心。
作為以科技見長的平安智慧醫療,在研發能力同樣展示在學術方面。主要的學術成果包括:
● 2018-2020年全球數字專利TOP100位列第一;
● 在SCI知名期刊已發表論文超過了100篇,如2021年2月,平安智慧醫療還連同平安醫療科技美國華盛頓研究院(PAIIInc.)、平安智慧城市、平安健康與臺灣長庚醫院等單位,在國際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影響因子12.1)上發表論文,首次提出了一個可檢測髖部X-ray影像中全部可見的放射骨折類型的測量模型;2020年9月,在國際腫瘤學重點醫學期刊JNCI上發表鼻咽癌病情惡化風險預測論文等。
● 在6項醫療影像國際競賽中獲得第一,5項醫療自然語言處理國際大賽中獲得第一。如2021年4月,在國際計算語言學協會(ACL)舉辦的生物文本處理領域醫療問答評測(MEDIQA 2021)比賽中,平安智慧醫療AskBob醫生團隊在第二項任務(多答案自動摘要)評測中獲得冠軍,戰勝了UCSD、CMU、George mason univ、上海交通大學等多支知名隊伍。2020年,在國際標準信息檢索評測TREC 2020 Deep Learning Track中,段落檢索任務的全部兩項子任務(再排序和全排序)同時奪冠。2019年,國際頂級自然語言處理會議EMNLP舉辦的COIN 2019文本理解大賽上,包攬本次大賽總成績世界冠軍以及選擇題文本理解(準確度90.6%)和完形填空文本理解(準確度83.7%)兩個子任務的全部單項冠軍。
從技術優勢到核心業務
擁有了底層技術上的優勢,在應用層面就可以做很多工作。由前文可知,平安智慧醫療的業務主要面向政府與醫院,高孟軒則如數家珍的為我們介紹了具體業務。
先來看G端業務,主要分為機構監管、疾病管理和市民服務三大部分。
我國醫療機構在數量上呈典型的金字塔狀,頂層三級醫院數量偏少,而以基層醫院、診所為代表的基層醫療機構則數量眾多。
高孟軒認為,將基層醫療納入監管,是我國推進基層醫療建設的重要一步,這也是平安智慧醫療業務的主要推進方向。
在機構監管方面,平安智慧醫療目前已覆蓋了深圳市5個區2000多家診所。具體功能包括,處方提示預警、資質提醒、第三方管理等等。目前,正在廣東推廣試點。此外,平安智慧醫療還承建了廣東省疫情哨點信息系統,全省1.8萬家診所上線,覆蓋全省21個地市,已上報80多萬條就診記錄。
平安智慧醫療針對G端客戶開發的疾病管理系統,又可以分為傳染病管理與慢病管理系統。傳染病管理系統的典型應用,就是對新冠疫情的監控預警。
平安智慧醫療的傳染病預測模型,高孟軒為我們做了非常詳細的介紹,主要是以彼時的問診數據、交通數據等為因子來建模。
亮點之一,是將疫情數據代入模型做回測,發現該模型可以在疫情爆發前7天就可以提示預警,這為模型在未來傳染病監控、預測方面的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實踐基礎。以珠海衛健委聯合平安智慧城市打造的珠海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平臺為例,該平臺已全面對接了珠海市屬多家醫院、疾控中心、120急救中心、核酸檢測四大監測渠道,并基于知識庫和人工智能技術針對癥候群、新冠多點觸發上報、藥品管理等搭建了七大預警體系,不僅可以精準查詢全市的疫情狀況,還提升了應急資源的動態跟蹤和高效調配能力。
傳染病管理系統的另一大應用是新冠肺炎影像模型,運作模式是由G端推動,向H端部署。該模型以平安智慧醫療的智能AI影像為基礎,參與輔助診斷,不僅覆蓋了1500多家醫療機構,還成功實現了出口,滿足了部分海外需求。
而平安智慧醫療慢病管理系統的核心功能,則包括慢病篩查,用藥、問診、體檢數據跟蹤、家庭醫生輔助管理、輔助診斷等。
據高孟軒介紹,目前平安智慧醫療慢病管理系統已經在甘肅省全面上線,覆蓋全省14市州、88個區縣,2萬多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當前在幫助當地政府管理200多萬高血壓患者和40多萬糖尿病患者。此外,平安智慧醫療還協助浙江省長興縣打造基于AI、大數據技術的慢病健康畫像網格化管理,選取長興縣16個村居診療相關數據接入構建的模型進行健康畫像構建、疾病風險預測、個人健康指數評定。在患者的方案執行過程中智能干預引擎大幅提升動態追蹤效率,其中隨訪率提升33%、患者依從性提升47%,人力節省90%、管理效率提升5倍。
在市民服務方面,平安智慧醫療主要是市級互聯網醫院平臺建設,比如深圳健康云、珠海市互聯網醫院。即實現了便民的區域性互動,同時也滲透了機構監管訴求。邏輯上,也是一件由G端去推動的事兒。
疫情期間,平安智慧醫療AskBob疫情速遞平臺嵌入300多個地方政府平臺和官方媒體,每天為超百萬民眾提供了自查自診、心理咨詢、專家線上服務等服務內容,并與多地衛建委展開合作。
相較提供G端的服務聚焦于監管而言,平安智慧醫療提供給H端的服務內容顯得更豐富一些,包括最基礎的智能分診導診、診療程式化平臺、AI影像業務、醫生服務工具、慢病管理等等。
高孟軒指出,由于我國醫療人才總量偏低且分布不均,基層醫療人員配置又相對薄弱。因此,類似醫生導航系統的診療程式化平臺就變的非常有意義,對基層醫療更是如此。
目前,該平臺收錄的適應癥已有2000多種,累計調用量達3000多萬次,在使用上已初具規模。
AI影像業務是平安智慧醫療的明星業務,尤其是針對眼科的小型OCT設備,具有體積小、便攜的特點,并針對23種病灶提供智能閱片服務,非常適合基層醫療攜帶出診。平安智慧醫療將“平安智慧醫療眼部OCT篩查系統”通過研究合作先后進入上海、深圳等多個社區開展“一碗湯”距離的醫療資源下沉,社區老人可接受到快捷篩查,看病直連對口三甲醫院,與深圳市眼科醫院合作的“人工智能輔助慢性致盲性視網膜疾病社區篩查及綠色轉診——新時代醫防模式的探索”獲得了由深圳市衛健委主辦、深圳市醫院管理者協會承辦的2020年深圳市現代醫院管理創新項目“簕杜鵑”獎。
醫生服務工具,主要是AskBob醫生站,致力于成為醫生好助手,在診療時候,它作為醫生的導航儀,能把與患者相關的個性化檢查、檢驗、用藥相關輔助診療信息及時地推送到醫生手邊,做好醫生的輔助;在醫生科研時候,它是醫生的虛擬科研助手,把與醫生領域相關的、最新的科研文獻、科研熱點推送給醫生;在醫生學習的時候,它是醫生的虛擬助理,把醫生關注領域的最新會議、期刊、直播各種信息匯聚整理好,推送給醫生;當醫生做患者管理時候,它是醫生的虛擬護士,幫醫生做患者的隨訪、患教等方面的支持。目前使用該服務的醫生已達75萬人。譬如,AskBob醫生站引入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周智廣教授領銜的內分泌專科團隊,共建內分泌醫師專科教育項目,更好地為內分泌專科醫生拓展了線上教育平臺。
針對H端的慢病管理,主要是以醫生與患者的診療、隨訪為核心內容。目前,已服務了600家醫院,13萬患者。譬如,平安智慧醫療聯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開展智慧糖尿病管理,有效地推動患者依從性提升23%,空腹血糖達標率提升45.9%,糖化血紅蛋白(HbA1c)達標率提升48.3%;聯合平安壽險向“優糖險”的客戶推出 “醫生團隊、健康管理師、營養管理師”組成的“三師共管”為基礎、包含10項線上線下專業服務的智能化糖尿病管控方案,為血糖異常人群提供友善安心,簡單便捷的慢病管理服務,通過平安保險客戶投訴電話等信息中總結的客戶的需求點,線上提供專業化督促服務,幫助客戶進行日常血糖管理,線下通過各項醫療便捷措施,為客戶提供就醫診療的全流程服務。
展望
我國醫療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至今已有多年,目前在政策幾乎全面利好下,在未來可以說是大有可為。
站在當下,又作為業內人士,高孟軒對現有政策保持了一份難得的冷靜,他表示政策基調雖然是大利好,但是很多細則都沒落地,正是這些細則,會對行業的發展趨勢產生巨大的影響。
比如,在《醫院智慧管理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文件中,對整個評估體系的分級細則,就是對企業發展的最直接指引。
據平安智慧醫療介紹,其產品已經具備幫醫院做到最高級6級的能力,這充分體現了平安智慧醫療在研發上的前瞻性。這與傳染病管理平臺在疫情期間所表現出的前瞻性,有異曲同工之妙。
拉長周期來看,從行業標準的建立到走向成熟,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工作需要逐步完成。
高孟軒承諾平安會積極參與并推動一系列行業標準的制定和出臺,為我國醫療信息化、智能化之路添磚加瓦。
來源: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