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 5月29日,由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指導、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中醫藥產業信息分會主辦、小鹿中醫承辦的“2020年度互聯網+中醫醫療領域數據分析報告”新聞發布會暨“神農保”項目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此次發布會發布了《互聯網+中醫醫療領域數據分析報告2020》,并啟動我國首個中藥險品種“神農保”項目。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健康中國戰略穩步實施,互聯網診療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更加凸顯了“互聯網+醫療”在應對疫情、滿足人民群眾就醫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2018年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闡明了互聯網+醫療服務在傳統醫療領域中的優勢,確定了互聯網+醫療服務與傳統醫療服務的結合點,并提出互聯網與醫療健康深度融合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尤其明確指出要“支持中醫辨證論治智能輔助系統應用,提升基層中醫診療服務能力”,表明國家在大力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同時,十分關注中醫藥產業智能化、互聯網化的發展進程。
原衛生部副部長、原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陳嘯宏在致辭中表示,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革命為全民健康帶來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互聯網+醫療健康”的融合,不僅深刻普惠了全民健康,更為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施提供了有力工具。此次行業數據分析,不僅能對行業發展和監管起到很好的參考價值,也能讓更多的人關注互聯網中醫醫療行業。
《互聯網+中醫醫療領域數據分析報告2020》主編、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司副司長申敬旺重點介紹了《互聯網+中醫醫療領域數據分析報告2020》的出臺背景與突出特點。
據介紹,該報告由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中醫藥產業信息分會組織海南小鹿中醫互聯網醫院、平安正陽中醫互聯網醫院、阿里健康中醫服務版塊、百度健康定向問診服務等單位共同完成,共采集在線中醫醫療服務數據218.9萬余人次,在線提供中醫醫療服務的執業中醫師數據5.2萬余人。通過對統計數據綜合分析,可以發現2020年“互聯網+中醫醫療”呈現六大特點。
互聯網+中醫醫療快速發展
新增醫生與患者數量均同比大幅增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我國患者就診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從線下就診引流到線上咨詢現象明顯。據小鹿醫館(國內最大的中醫互聯網診療平臺)統計數據顯示:疫情暴發較為嚴重時期(2020年2-3月),互聯網線上問診新增患者環比增長51.45%,新增醫生環比增長57.86%,問診量環比增長49.31%;與2019年同期對比新增患者數增長83.62%,新增醫生數長241.60%,新增問診量108.06%。
此次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有更多的中醫師,尤其是中高級職稱的中醫專家參與到線上的中醫醫療相關服務。此結果應與疫情期間各類醫療機構患者限流,政府政策加強對民眾的引導,以及互聯網醫療快速普及和發展等因素有關。
呼吸科常見病線上問診大幅下降
本次調研樣本中,總共涉及的線上咨詢及診療的病癥共1781項,其中被問詢最高的是脾胃常見病癥(10.16%),比2019年提高了1.77%。而2019年度占比最高的呼吸科常見病,在2020年占比則出現大幅下滑,從15.27%降至3.75%。
新冠疫情下,大規模人員流動受限,居家辦公生活成為常態,從而減少了呼吸道流行性疾病的傳播;如果出現呼吸道流行性疾病癥狀(發熱、咳嗽、流涕、咽喉腫痛等)的患者,大部分也會選擇去線下醫院檢查治療,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另外,大量呼吸系統疾病科普的推廣,使全民疾病預防意識大幅度提升,進而降低了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
互聯網上中醫知識得到進一步推廣和普及
2020年度中醫診療排序前20的病癥名稱與2019年度有明顯不同。2019年度中醫診療排序前20的病癥名稱均為西醫或中西醫共用詞匯,而在2020年度中醫診療排序前20的病癥名稱中,使用了濕熱病、血瘀、腎虛、氣滯、虛證、氣虛證、陰虛、調理等中醫術語,說明在互聯網上,越來越多的醫生使用中醫治療身體疾病與調理身體不適,中醫問診得到了醫患的廣泛認可,中醫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普及。
高級職稱醫生是醫療資源主要供給者
數據分析顯示,在互聯網中醫資源中,高級職稱的中醫師是互聯網中醫醫療服務的主要資源供給者,尤其是三甲醫院的中醫專家,更受線上患者的關注。數據顯示,占比不足0.5%的高級職稱醫生提供了半數以上的互聯網醫療服務。
三項(關注度、好評度、服務度)TOP100醫生占比數據中,高級職稱(主任醫師及副主任醫師)占比均超過74%。主任醫師職稱的中醫師在網上關注度、好評度、服務度三方面的占比均高于其他職稱的中醫師。此外,年齡在50-60歲之間的醫生這三方面的占比排名均高于其他年齡段的醫生。
個性化中藥處方突出
此次調研數據顯示,在互聯網中醫醫療方面,所有統計的用藥訂單數據中,中藥配方顆粒、中藥飲片等體現個性化用藥方案的超過99%,而中成藥訂單只占全部訂單的0.66%。說明互聯網中醫醫療服務更加個性化,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優勢及特點。
統計數據還顯示,選擇自煎飲片的訂單量占比不足全部湯劑訂單(包括中藥配方顆粒、中藥自煎飲片、中藥代煎飲片)的1/7,僅占全部中藥飲片訂單的三成,可見線上患者更偏好于使用便捷的顆粒劑產品或飲片的代煎服務。
互聯網中醫醫療區域發展不平衡
2020年本報告編委會的統計數據表明,北京、廣東、河北、山東、四川、河南、山西等地區的互聯網中醫醫療采集到的數據較多,占總數據的54.83%。而寧夏、貴州、海南、新疆、青海、西藏等地的中醫醫療所采集到的數據較少,僅占總數據的2.04%。
申敬旺說,從2020年度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我國互聯網+中醫醫療模式正得到越來越多的患者認可,越來越多的中醫師正在被這一新興領域吸引,互聯網+中醫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但中醫資源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需要引起重視。
此次發布會同時啟動了“神農保”項目。該項目是2020年小鹿中醫和泰康在線合作研發的我國第一款中藥險品種,由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中醫藥產業信息分會提供信息對接與指導,泰康在線為承保單位,小鹿中醫提供醫療平臺支持,江陰天江、華潤三九、廣東一方、天津康仁堂、北京本草方源、北京同仁堂等6家中藥制藥企業提供藥品服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