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 2021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生命大數據助力健康中國”主題論壇在貴陽舉辦。論壇由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華大智造”)等機構承辦,吸引眾多科學家、行業專家等齊聚,共同探討最前沿的生命大數據科學研究進展和技術應用,分析最新的生命大數據行業發展趨勢。
論壇上,北京301醫院超聲診斷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謝芳,發表了以《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在超聲醫學的應用》為主題的演講,對人工智能技術在超聲醫學的應用范圍與前景進行了詳盡解析。謝芳博士表示,人工智能現正在重構一種新的醫學模式,遠程超聲機器人必將引領醫療變革,推動醫療服務更高效,更均衡,更精準。
緩解超聲醫學領域痛點,推動醫療服務均質化
當前,國內的超聲醫學領域存在專業醫生缺口巨大、醫生培養周期長、超聲影像漏診誤診率高等痛點。與此同時,超聲診斷高度依賴操作者或診斷醫生的經驗,主觀性較強,這就導致對于診斷結果缺乏統一的標準。而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的引入,則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痛點,推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謝芳博士在演講中表示,一方面,人工智能通過提供實時探頭的操作指引和患者身體定位,模仿專業醫生的取圖手法,可以更好地獲取圖像。另一方面,超聲終端獲取的圖像上傳至云服務器進行智能輔助閱片,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對圖像病灶進行智能識別和標記,從而提高超聲診斷效率。
據謝芳博士介紹,作為全球首款實現專業醫生直接遠程操控超聲探頭,即可對病人實施遠程診斷的超聲設備,遠程超聲機器人可通過集成機器人、實時遠程控制及超聲影像等技術,搭載5G網絡,突破傳統超聲診療方式的局限。
此外,5G遠程超聲機器移動車,通過5G+超聲機器人的結合,基于觸覺交互反饋系統,可真正實現遠在千里之外的醫生對病人進行超聲診斷。不僅彌補了專業醫生數量的不足,更實現了智能化與標準化,推動醫療服務均質化。
打破時空限制,使優質醫療資源更廣泛覆蓋基層
當前,優質醫療資源總體上供給不足、分布不均衡,是國內衛生領域的突出問題之一,也是造成很多患者跨區域就醫、增加醫療成本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相關部門在近年來持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積極推動相對優勢的醫療資源往地市下沉。
遠程超聲機器人能夠拓展超聲診斷的時空邊界,讓優質醫療服務走向更多偏遠地區。據謝芳博士介紹,遠程超聲只需要借助網絡就可以將先進的醫療技術覆蓋到基層的醫院,如偏遠的鄉鎮醫院、民營醫院,或者是社區醫院、邊疆地區等。同時其還可以應用“跨時空”遠程教學觀摩等。
據悉,遠程超聲機器人可廣泛應用于基層篩查、B端體檢、院前診斷、緊急援助等多場景,助力醫療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提升優質醫療資源的普惠性和患者的診療體驗。就在不久前,華大智造5G遠程超聲機器人移動車在浙江省安吉縣“早篩、早診、早治”項目中走進當地企業,利用5G遠程超聲機器人移動車,與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遠程進行乳腺癌義診。5G遠程超聲機器人也已被上海醫院采購,未來還將使更多患者享受到新技術的紅利。
疫情期間馳援多地,為抗疫阻擊戰提供堅實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抗擊新冠疫情期間,華大智造遠程超聲機器人也做出了積極貢獻。在2020年2月,浙江省人民醫院的醫生即是通過醫生端的手柄操作,遠程控制60公里外的桐鄉院區隔離患者床旁的超聲機器人,完成了對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疑似患者的診斷,為制定下一步具體診療方案打下了基礎。
此外,華大智造遠程超聲機器人還支援了包括武漢黃陂方艙醫院、雷神山醫院、武大中南醫院等抗疫一線。跨越超過 20 個省市地區、3000 多公里,幫助醫生遠程、實時會診病患。在快速、準確診斷病情的同時,最大化地避免醫護人員感染、最大程度地保障醫護人員安全。
憑借創新發展的專業技術與廣闊的應用前景,華大智造遠程超聲機器人不僅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三類醫療器械認證,同時獲得歐盟市場準入的CE認證。
在當天的演講最后,謝芳博士為現場嘉賓暢想了遠程超聲機器人在超聲影像領域應用的未來。她表示,未來超聲診斷一定可以實現自動掃查、自動檢測、自動識別病灶與自動形成診斷報告,并觸達更偏遠的地區。人工智能現在正在重構一種新的醫學模式,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提升,未來的超聲檢查肯定會更加的智能化,醫療服務也會更高效,更均衡,更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