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想智慧醫療分別從腎病專科系統、醫廢智慧管理和智慧醫院數據集成三大場景,推出相應解決方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安想(平安聯想)智慧醫療成立于2016年,前身為聯想智慧醫療,2016年,其獨立為聯想旗下戰略性發展業務,并在北京、上海、天津成立研發中心,2018年,平安集團通過注資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聯想智慧醫療也在2019年更名為平安聯想智慧醫療,成為平安旗下的緊密型控股子公司。
作為醫療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目前,安想智慧醫療先后打造了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皖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等醫療信息化標桿案例。
“這只是醫院整體業務流程優化的一個切入點”,5月25日,安想智慧醫療CEO林林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搭建一個大的信息化平臺,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專科提供定制化需求,是安想智慧醫療正努力推進的方向。他強調,“今天醫院里婦科醫生和肝膽科醫生用的其實是同一個系統,只是模板可能不一樣。然而不同科室其實有科研和規范化的需求,各自需求并不一樣。我認為未來的趨勢是大的信息平臺加上專業化專科系統。”
例如,安想智慧醫療此次發布的森睿智慧透析方案TDMS+就是“強專科”的體現。這一方案出自安想和全球腎病服務廠商費森尤斯醫療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森睿軟件,不僅傳承了費森尤斯醫療在腎病專科領域的經驗積累,同時也融合了安想智慧醫療豐富的醫療信息化經驗。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發布的《2020智慧醫療發展研究報告》,2020年,中國智慧醫療行業規模已突破千億元大關,預計2021年規模將達1259億元,行業將進入智能化、高效化、規模化發展的高速增長期。
從A股市場來看,已有衛寧健康(300253.SZ)、東華軟件(002065.SZ)、東軟集團(600718.SH)、國際醫學(000516.SZ)、思創醫惠(300078.SZ)等諸多行業參與者,在此背景下,安想智慧醫療的優勢在哪里?
對此,林林認為,醫療信息化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在這一賽道存在著眾多行業參與者,如何在齊頭并進的狀態下實現彎道超車,在于各家的差異化。
“安想智慧醫療擁有一個結合標準化和定制化的產品體系,我們的系統產品70%的模塊是通用的,30%是根據醫院特點進行個性化定制,在標準化的模塊之上,我們會根據醫院具體需求進行一系列定制,這一方面降低了研發的壓力,縮短了商業時間,另一方面通過定制化,能夠最大程度滿足醫院需求”,林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此外,林林提到,安想智慧醫療的另一大優勢在于智慧醫院的頂層設計,“公司擁有一支專家咨詢團隊,其根據院方理念進行系統的頂層設計,從而落地能符合院方管理理念的系統產品”。
林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安想智慧醫療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覆蓋面廣泛,融合面向醫療機構、政府監管部門、居民患者等使用群體”,一方面,圍繞智慧醫院提供全套智慧醫院核心業務系統、區域衛生及個人健康管理的一體化智慧醫療整體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圍繞智慧醫療服務模式創新變革,安想在腫瘤專科、腎病專科系統、醫療廢物管理等專業細分領域亦有貢獻。
此外,安想智慧醫療CEO林林展望了他對公司未來醫療布局的展望:“第一是解決標準化和效率的矛盾。第二是專注于細分領域的強化,推進‘大平臺+強專科’戰略。同時,依托平安醫療生態圈的資源,并在未來將可能智能化的模塊應用到業務中,形成集聚優勢”。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