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影響,全民健康意識大大提高,醫療健康領域成為最熱門的投資領域之一。2020年,世界醫療健康機構的總計募資超過160億美元,同比提高57%。
中國的醫療健康風險投資交易也創新高,總計121億美元,是2019年的2倍。其中,生物醫藥、醫療器械、診斷領域都達到了100%以上的增長幅度。
隨著國內醫療健康領域資本熱度的水漲船高,相關企業的市場競爭壓力也隨之增加。2020 全年中國醫療健康IPO數量達到 63 起,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超過 65%。
阿斯利康作為全球領先的創新制藥公司,2020年在中國區的總收入達到53.73億美元,占全球收入的20.2%,是中國市場表現最好的跨國醫藥企業之一。
阿斯利康如何判斷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如何持續保持該領域的領先地位?搜狐智庫《致知100人》對話了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
美國、德國等歐美發達國家醫療衛生支出占GDP的比重普遍超過10%,而中國僅占比6.6%。王磊堅信,隨著中國消費升級和居民收入提高,這個行業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他還提到,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3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16萬億元,有利的政策監管環境也將支持大健康產業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持續增長態勢。
談及未來,王磊尤其看好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前景。“由互聯網醫療帶動的服務和產品消費潛力不可小覷。”
王磊透露,2019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為1336.9億元,同比增長35.6%。2020年受疫情影響,部分醫療服務由線下轉至線上,市場規模增至1960.9億元。
他分析指出,由于疫情期間不方便外出,更多患者選擇線上問診,遠程醫療服務需求爆發式增長。“互聯網+醫療”在突破時空限制、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等方面展現了巨大優勢與潛能,極大地拉近了大眾與醫學資源的距離。
在王磊看來,互聯網醫療還能幫助醫療資源覆蓋國家級貧困縣和邊遠地區,協助解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勻問題。同時能提升縣、鄉、村及社區基層醫療水平,尤其在慢性病診療、大病初篩方面。
他表示,中國的數字化醫療版圖正在逐步成熟,制藥企業也在探索以患者為中心的數字化生態系統建設。
“我們將進一步擴大與醫藥電商和互聯網醫院等平臺的合作,打造數字化醫療創新生態圈,推動醫療行業進一步轉型和升級。”王磊判斷,5G、AI、物聯網、大數據等高新技術與醫療領域的結合將成為大勢所趨。互聯網醫院、醫藥電商等服務不但已深植大眾日常,而且需求猛增,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以下為采訪精編:
搜狐財經:您怎么看待中國當前在醫療健康行業的消費潛力?
王磊: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穩步推進下,中國民眾對健康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管理能力提高,對疾病全程管理意識加強。
一方面,受疫情影響,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互聯網醫療服務迅速升溫。“互聯網+醫療”在突破時空限制、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等方面展現了巨大優勢與潛能。隨著5G、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與醫療服務的進一步融合,互聯網醫療將在提升醫療質量、效率與可及性等方面繼續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由互聯網醫療帶動的醫療服務和產品消費潛力不可小覷。
另一方面,中國老齡化進程在不斷加快,催生了巨大的“銀發市場”。有專家指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目前已經達到了2.5億左右,預計2025年將突破3億。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的日常護理等醫療服務需求升級,需求的爆發將促使未來中國老年器械與醫療市場快速增長。
同時,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管理慢性疾病的成本也在增加。在 60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多種慢性病共存情況較為常見,其中,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為主要病種。不斷增長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人數的增加,將激發遠程醫療、可穿戴設備、慢病管理、養生保健、營養品等醫療保健產品、服務的需求增長。
我們會將最創新的藥品和最先進的診療手段引入中國,并推出全病程管理解決方案,推進“互聯網+醫療”的進一步應用與落地。
搜狐財經:阿斯利康是一家以創新為驅動力的全球性生物制藥企業,請談談在創新藥方面的布局。
王磊:我們自1993年進入中國以來,已經為中國患者引入呼吸、心血管、代謝、腫瘤、消化、腎臟疾病等領域的近40種創新藥物。2013年,我們成立中國新藥研發部。2019年,宣布上海研發平臺升級為全球研發中國中心。目前,我們正通過自主研發與外部合作,積極推動八個中國本土原創新藥的開發,加速將創新藥物帶給中國及全球患者。
我們未來將在上海中國總部和北京、廣州、無錫、杭州、成都五大區域總部分別聚焦醫療人工智能、基層智慧醫療、精準診斷、健康物聯網、數字化醫療、中西醫結合現代化等智慧醫療領域,借力當地優勢產業資源,全面融入地方經濟,推動醫療全產業鏈深度融合,不斷激發創新藥品和醫療解決方案。
搜狐財經:互聯網+”正在強勢進入醫療行業,您怎么看待互聯網醫療在中國普及的意義?
王磊:通過結合線上線下,提高醫療服務整體效能,優化患者診療過程和體驗是物聯網醫療最大的優勢之一。在患者就醫的傳統場景中,從掛號、初診、檢查、配藥到復診乃至后期每一個環節幾乎都需要在醫院內完成,效率低下,也間接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在數字化醫療模式下,可以有效打破場景壁壘,且能圍繞患者需求,開展線上復診、診后管理、疾病科普與教育等系列醫療服務。
除危急重癥、疑難雜癥外,大部分患者只需要在初診階段到醫院接受醫生的檢查和診斷,再視不同疾病情況進行分級診療。對于適合線上診療的常見病患者,后續的復診、處方、購藥都可以在同一個醫生的指導下線上完成。如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患者可再進行線下轉診。對慢性病的長期管控和個人健康管理,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將更高效、及時。同時,醫生也可以充分利用時間為更多患者提供專業意見,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實現醫療資源的優化。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在不斷化解“看病煩”與“就醫繁”的問題。以實體醫院為線下場景,互聯網醫院為平臺,緊密融合線上線下的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將帶來分級診療的另一種形式,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
此外,“互聯網+醫療”在突破時空限制、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等方面展現了巨大優勢與潛能,極大地拉近了大眾與醫學資源的距離。“互聯網+醫療”能夠幫助醫療資源覆蓋國家級貧困縣和邊遠地區,協助解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勻問題,并且提升縣、鄉、村及社區基層醫療水平,慢性病診療、大病初篩方面尤其如此。
隨著5G、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與醫療服務的進一步融合,互聯網醫療將在提升醫療質量、效率與可及性等方面繼續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能助力完善慢性病監測體系,包括例如慢性病與營養監測、死因監測、腫瘤登記等方面;通過AI技術,則能實現更多高技術要求的應用如醫療影像、輔助診斷、藥物研發、疾病風險預測等功能。互聯網醫療將是行業發展大勢所趨。
搜狐財經:在此趨勢下,阿斯利康準備如何調整自身的研發、投資重點與產業布局?
王磊:我們近年來持續加大在數字化醫療、電商平臺、互聯網醫療平臺等領域的合作,幫助患者實現“足不出戶”的線上購藥和問診途徑,最大程度提升患者體驗。比如通過應用數字化工具,打造數字平臺,推出遠程醫生培訓、患者輕問診、患者教育等服務,幫助促進醫生之間和醫患之間的溝通。
我們將進一步擴大與醫藥電商和互聯網醫院等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合作,,打造數字化醫療創新生態圈,推動醫療行業進一步轉型和升級,助力“健康中國2030”目標的早日實現。
搜狐財經:隨著老齡化加劇,“銀發經濟”市場潛力巨大。阿斯利康在這方面將會做出哪些創新布局?
王磊:后疫情時代,互聯網醫院、醫藥電商等互聯網醫療服務不但已深植大眾日常,而且需求猛增,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及人口老齡化趨勢,中國對于創新藥物、健康管理和慢性病管理的需求也將與日俱增。目前,我國接近75%的老年人群至少具有一種慢性病,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為41%。
我們意識到,應對老齡化,滿足該人群的健康需求,不但需要優質藥物,更需要提供覆蓋教育、篩查、診斷、治療、康復、隨訪等所有環節的全病程疾病管理方案。對慢性病的長期管控和個人健康管理來說,線上線下結合將是一種更高效、及時的方式。5G、AI、物聯網、大數據等高新技術與醫療領域的結合將成為大勢所趨。
我們將繼續加碼本土研發,提升中國研發實力,將適應中國市場需求高質量創新藥品、更廣泛的治療方案和高科技賦能的治療診療流程帶給中國,更好地滿足中國中老年患者未被滿足的醫療健康需求,提升就醫體驗。
來源:搜狐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