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取代藥師揀選,拿藥用時不到1分鐘;輸液不擔心,“小眼睛”盯著藥瓶,一有情況就給醫生報告;診療不麻煩,數據取代人跑路,從進門到出門一個護士站就能搞定全部流程……
以上的就醫體驗來自成都一家數字化醫院。4月底,投資60億元的京東方成都數字醫院正式開診營業。當“數字”遇上醫療,這個醫院有何不同?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醫療設備裝上“智慧大腦”
看病有了“雙保險”
成都京東方醫院國際醫學中心的病房里,護士站的3塊大屏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其中一塊屏幕上,將每一位患者的輸液信息一一排列,15床患者的信息名片上亮起了黃燈,系統提示,該床位患者輸液液體還有15毫升,即將輸液完畢。
輸液系統是如何實現實時監控的?在病房,記者找到了答案——一個遙控器大小的設備卡在吊瓶上方,像“小眼睛”一般,監控藥瓶的狀態,不僅能測算輸液時間,監測剩余藥量,如果發現流量突然變大或者變小,還能發出警報提醒醫生。
無獨有偶,在急診病房,芯片被植入注射泵中,也能夠監測醫生的用藥,“急診藥品注射需要非常精確,多一毫升就可能對患者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成都京東方醫院急診病房相關負責人介紹,有了智慧化注射泵,可以輔助醫生用藥,相當于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裝上了“雙保險”。
記者在醫院還見到智慧搶救車、智慧藥柜、智能查房車等設備,醫療設備的智慧化賦能無處不在。
分布式采血室+“一體化診區”
診療不用滿院跑
在醫院走了一圈,記者發現,無論是專科門診還是綜合門診,幾乎都配備了采血室。傳統的醫院,采血室都集中在一個區域,為何在這里如此分散?
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為了讓患者在就醫的時候有更好的體驗。“患者不需要跑上跑下做檢查,在一個區域就能完成絕大部分的診療。”
讓患者少跑路的背后,是看不見的數據在跑路。
該院從規劃之初便以患者為中心,打造集問診間、藥房和采血處等多單元的“一體化診區”,同時配合自動化藥物配送等智慧系統,讓患者獲得一站式就醫體驗。
為了讓效率進一步提升,醫院還在墻體和地下布局了密密麻麻的物流通道,不同顏色的箱子裝上不同的醫療、辦公、餐飲物品,從而實現自動化無接觸精準運輸。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