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原標題:21深度|互聯網醫療向縱深發展,還有哪些難題待破解?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建成互聯網醫院超1100家,7700多家二級以上醫院提供線上診療服務,三級醫院網上預約診療率已達50%以上,90%以上的三級公立醫院實現了院內信息互通共享。遠程醫療協作網覆蓋所有的地級市2.4萬余家醫療機構。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表示,“互聯網+醫療健康”已逐步從實體醫療機構的“可選項”變成“必選項”。
據了解,互聯網+醫療健康的規范發展已連續三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1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推動互聯網醫療服務縱深發展。
“互聯網醫療體系中,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的醫保支付正在實現中,醫保支付唯一的難點在于平臺型互聯網醫院,一直要等到全國醫保基金統籌的那一天,等到醫院或參保人群都有了醫保電子憑證。”近日,在2021“健康中國 幸福生活”互聯網醫療高峰論壇上,國際醫藥商學院副院長徐偉向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的媒體指出。
難點在平臺型互聯網醫院
徐偉表示,無論是在實體醫院還是互聯網醫療,醫保統籌地區將醫保付給參保患者時主要依據兩個條件:一是患者是否屬于自己的統籌地區,二是患者就診的醫院是否是自己統籌地區的定點醫療機構。
據了解,互聯網醫療分為遠程醫療、互聯網診療和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主要以上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為主體,具有直接邀約和平臺匹配兩種模式,是為提升基層、邊遠地區醫療衛生機構的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的。互聯網診療即常提的慢病無需到醫院,居家復診。互聯網醫院一類為依托于實體醫院的,另一類是由企業或公司搭建平臺,匯集全國各地的醫生和就診患者的。
目前多地已將遠程醫療服務納入了醫保。互聯網診療的醫保支付正在實現中。
徐偉表示,異地就醫政策對互聯網診療和互聯網醫院醫保支付是一個非常好的促進,患者跨省就醫時在國家異地就醫平臺做好備案,便可以實現實時結算。目前異地就醫的政策和信息平臺建設都已到位。因為各地的診療項目和報銷范圍還有差異,所以患者異地就醫時用就診地的醫保目錄,打包所有的費用,實時傳遞到參保地,再以參保地的政策進行結算。
“唯一的難點在于平臺型的互聯網醫院。因為平臺中的醫生和患者來自全國各地,不歸于一個統籌地區。除非做完省級統籌,再等到全國統籌,并且醫院和參保人都有了醫保電子憑證,平臺型互聯網醫院才會有很好的醫保支付。”徐偉表示。
數據安全是前提
在持續推進互聯網醫院的過程中,除平臺型互聯網醫院醫保支付的難點外,數據安全也面臨著挑戰。“隨著新技術的應用以及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密碼保護、信息安全、病人隱私也成為了將來需要關注的重點。一旦所有的互聯網醫院服務進入信息化平臺后,數據存在哪里,由誰來管理,將來一旦泄露,誰來承擔責任,都是需要提前考慮和規劃的。”南京市衛生信息中心主任殷偉東表示。
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也表示,挖掘和運用數據的前提是保證數據的安全和質量,目前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也在分析和落實科研開發的數據安全問題。
此外,金小桃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我們要繼續將衛生健康事業向前發展,除了提高醫療衛生水平、服務質量以及臨床科研等外,面對著數字中國和數字時代的到來,顯然要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目前互聯網+醫療健康的關鍵問題是名醫上線,優質醫療資源怎樣體現在互聯網醫療上,這件事迫切需要解決。
據了解,為進一步發揮名醫優勢,整合全國各地優質的醫療資源,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2017年4月,我國成立了名醫聯盟委員會。“現在看來隨著疫情的進一步發展,未來病毒與人類的共存情況不會減少,有了這些專家支撐形成的機制,我們才能保證將優質醫療資源沉淀到每一個老百姓當中,特別是偏遠山區、貧困山區的人民群眾當中。所以沒有現代化的手段,沒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武裝,沒有互聯網+,沒有大數據推動人工智能,智慧醫療的這種前沿模式是很難做到的。”金小桃表示。
醫患高效對接
疫情使互聯網醫療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也促進了互聯網醫療的廣泛應用,加強了人們對互聯網醫療的了解和認可。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74.4%的中國網民在疫情期間參與過在線問診、醫藥電商或互聯網健康咨詢等互聯網醫療服務,67.1%的網民表示對互聯網醫療接受程度有所提升,超過七成的網友認為互聯網醫療在疫情期間起到了減少人群聚集、接觸,避免交叉感染,減輕門診壓力、分診分流的作用。
“南京市鼓樓醫院也在疫情背景下,針對醫院外地患者多、復診不方便的情況,上線了互聯網醫院,以期實現患者‘最多跑一次’,縮短就醫時間,離院后能得到隨訪與管理的目標。”南京鼓樓醫院醫務處屈峰表示。
據了解,2019年12月,鼓樓醫院獲得了互聯網醫院牌照,2020年1月25日正式上線。目前,鼓樓互聯網醫院上線科室達37個,注冊醫生685人,上線藥品648個。實現了診前預約掛號、復診、線上的咨詢用藥、職工咨詢和在線探視等功能。
屈峰介紹,鼓樓互聯網醫院將整個診療流程分為患者端、醫生端、藥師端和藥方端四個端口。患者端不僅實時體現患者掛號情況,還包含患者自帶的一些檢驗單、影像與病理等的所有信息,在一個端口可以查閱所有內容,便于醫生診療。醫生端可實現線上的咨詢復診、開藥、開住院單等,并開發了針對職工的免費問診模式,起到了分診作用。藥師端負責線上審方。
在鼓樓互聯網醫院建設的過程中,圓心科技與鼓樓醫院合作完成了電子處方流轉平臺。“鼓樓醫院的電子處方流轉平臺主要是與圓心科技合作的,南京市的也全部委托他們來做。”南京市衛生信息中心主任殷偉東表示。
北京圓心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芳表示,在幫助300多家實體醫療機構建設并運營互聯網醫院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互聯網醫院不僅可以打破醫生資源在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醫生精準匹配到患者,減少醫生診療精力的耗費以及醫療資源的浪費。同時通過醫助進行線上分診,初步進行患者癥狀預評,然后導診給最適合醫生,實現醫患高效對接精準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