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朱順炎出任阿里健康董事長兼CEO。當年11月,阿里健康發布了2021財年中期業績,顯示首度扭虧為盈,實現2.79億元利潤。朱順炎是何方神圣,真的可以帶領阿里健康走順之后的路嗎?
01
畢業即創業,第一位伯樂是雷軍
1996年,風華正茂的朱順炎從華中理工大學計算機軟件專業研究生畢業,他并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選擇找個工作,而是與兩位研究生同學共同創辦了一家軟件公司。
朱順炎
這僅僅是個開始,在此之后,朱順炎先后創業了10余次,真正給他帶來機遇的是2003年,他創辦武漢迅彩科技有限公司,在這里,他遇到了第一位伯樂——雷軍。
作為湖北老鄉,當時朱順炎找到天使投資人雷軍希望其投資自己的迅彩科技,雷軍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到了當時還在UC的俞永福幫忙觀察。
然而,俞永福看過項目后,沒有給投資,但卻看上了朱順炎這個人,一直惦記把這個人招致麾下。據說,為了拉朱順炎進UC在內部還引起了紛爭,最后俞永福用自己的股份作為對賭收購迅彩,從而邀請朱順炎入局。
朱順炎在UC的表現也不負其望,先是負責UC的市場推廣及商業化體系搭建,之后又出任UC首席運營官。
2014年,阿里花了42個億收購了UC優視。至此,正值人生壯年的朱順炎正式加入阿里巴巴。
02
在阿里8年,終于走出后臺
2021年,是朱順炎在阿里的第8年。
朱順炎先后工作于阿里媽媽、阿里大文娛、創新業務事業群,雖然歷任要職,但成為新聞人物還是最近一兩年的事。
第一次被關注是在2019年6月,當時張勇全員郵件中宣布同時提拔五位總裁,朱順炎就是其中之一,被提拔為創新業務事業群總裁。
朱順炎第一次從阿里的后臺走向了前臺,朱順炎自己也表示,那是第一次以自己為中心的全員郵件。郵件發布之后,阿里內部都在問朱順炎是誰。
2020年3月15日,阿里宣布,朱順炎出任阿里健康董事長兼CEO。
今年4月,在第五屆未來醫療100強大會上,朱順炎首次發布阿里健康戰略新圖景:做照顧你和家人健康的“行家里手”。此次公開亮相恰好時值其接手阿里健康一年,這一次朱順炎正式被推到了臺前。
03
阿里健康誕生,一直命運多舛
阿里健康其實脫胎于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二十一世紀有限公司,2014年1月,阿里宣布投資中信二十一世紀有限公司,同年10月,中信二十一世紀發布公告,正式改名為“阿里健康”。
2015年3月17日,阿里健康官網正式上線。然而躊躇滿志的阿里健康,上線不到一年,就遭受了迎頭一棒。
事情是這樣的,2014年7月,阿里巴巴開始了它的“藥品安全計劃”,讓消費者通過移動終端掃描藥品的身份證——“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碼”,甚至2015年1月,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網的數據都正式遷移到阿里云上了。
阿里健康眼看就要一炮而紅了。
2016年2月,食藥監總局叫停電子監管碼。此時,有媒體甚至認為阿里健康被判“死刑”了。
奈何阿里財大氣粗,阿里健康又迅速尋找了新的出路。
2016年9月,阿里健康和天貓簽署服務協議獲得股東大會100%贊成通過,阿里健康獲得天貓醫藥的獨家運營權,協助天貓發展其醫藥保健電商業務并收取費用。
之后,阿里健康在賣藥的路上持續高歌猛進,可是阿里健康始終沒有走出虧損的魔咒。
04
人員持續動蕩 朱順炎不斷“試錯”
去年3月,疫情形勢緊迫,用戶需求爆發,朱順炎臨危受命上任后,更名阿里健康APP(升級為“醫鹿”)、梳理業務架構、重塑信息服務與交易業務的背景。
阿里健康董事長兼CEO朱順炎
由于過去的職業生涯與醫療健康領域并無交集,朱順炎在內部也稱自己為醫療的“門外漢”。過去一年多以來,無論是在業務規劃,還是組織架構、人員管理上,阿里健康都經歷了不小的波折。
“從去年3月到春節前,業務模式幾乎每個月都會有調整,管理層也持續出現變動。”據知情人士透露,朱順炎的一些舊部也追隨到阿里健康,這些“空降兵”與阿里健康既有團隊的磨合需要一個過程,朱順炎本人對業務的熟悉和原有管理層的布局調遣也需要一個過程。阿里健康業務模式,從與藥企的拳頭品種合作搞疾病教育,進而做大電商銷售規模,到春節前更名“醫鹿”之后,不得不學走京東健康的路,大量吸納骨干醫生資源,啟動“醫生直播”項目。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和眼下所有互聯網醫療平臺一樣,大家都把寶押在醫生身上,采用“醫帶患”模式增粘性、吸流量、促銷售,但效果仍是差強人意,事倍而功半。阿里健康之前在“天貓醫藥館”上積攢的電商優勢,顯然已被京東健康取代,而在醫生人脈資源的積累上,又被平安好醫生、微醫和醫聯遠遠拋在后面,“后起之秀”京東健康目前資金充沛,在醫生端的投入巨大。
05
“扭虧為盈”與“模式跑通”是兩碼事
2020年11月25日,阿里健康發布了2021財年中期(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六個月)業績。數據顯示,2021財年前半段,阿里健康取得71.62億元收入,同比增長74%。毛利同樣大幅度增長,上半財年總計18.6億元,同比增長80.3%。更重要的是實現了2.79億元的利潤,首度扭虧為盈。
“用戶規模”是此次扭虧為贏的核心驅動指標。
報告顯示,當期阿里健康醫藥電商平臺活躍消費者超2.5億,自營店年活消費者超6500萬,醫療服務平臺(2020年4-9月)累計凈活躍用戶數超3.3億。在過往的工作經歷中,這是朱順炎擅長的。
賬面上的扭虧為盈,只表明這是疫情之下用戶主動購買藥品的電商行情爆發。與互聯網醫療同行所期待的靠醫療服務帶來強粘性激增的診療處方營收,是兩回事。
去年年底,因為抓住了返鄉核酸檢測與疫苗預約登記這兩個流量型的公共衛生業務,阿里健康旗下的醫療健康服務平臺“醫鹿”APP成功引流。疫情控制之后,如何留住用戶,將成為朱順炎急需思考的問題。
近日,朱順炎在接受多家媒體聯合采訪時表示,疫情以來互聯網醫療在線問診量大幅增長,但對這樣的增長數據應該更理性地看待。在用戶需求急劇爆發時,沒有任何企業做好了面對這一需求的準備。而在疫情得到控制的今天,大多數互聯網醫療平臺并沒有更好地沉淀下用戶。
對此,朱順炎寄希望于通過發力“醫療內容”這一入口,引導用戶消費,然而在醫療內容建設方面,阿里健康并不具備先天優勢,無論是騰訊、京東健康,抑或是好大夫在線,都較之有著更早的布局。在采訪中,朱順炎還寄希望于“保險”來促進盈利,而在此領域有著先天優勢的平安健康將會成為其較大的對手。
朱順炎回答上述媒體提問的細節,其實不難發現,阿里健康的戰略仍是模糊的,未來朝哪個方向走,似乎朱順炎本人心里并無實底,仍是走一步看一步。
阿里健康在醫生端的劣勢,目前顯然未被弱化,而優勢卻面臨著京東健康的挑戰,內外部的挫折對阿里健康的發展還是有很大的壓力。
真正考驗朱順炎的,是醫療健康行業面臨的四個方面挑戰,同時也是阿里健康核心要解決的問題,即醫療信息的不對稱、醫療服務可及性不足、醫療行業數字化有待提高、醫療保障成本高。
他能解開這些難題,并帶領阿里健康走出困境嗎?
必讀君將繼續關注朱順炎和阿里健康在互聯網醫療圈的未來作為。
來源: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