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藥電商平臺憑借自身供應鏈優勢,提供便利的產銷渠道,產品種類多的醫藥電商平臺更受青睞。雖然線下購藥依然是主流,但有六成多的消費者會使用網上藥店購藥,消費習慣已經培育較好。其實線上購藥不僅存在于C端,B端也已形成了線上采購的習慣。隨著醫藥電商交易規模持續增長,供應鏈大數據及技術也相應優化,終端藥店的SaaS服務升級,更多醫藥平臺采用“互聯網+電商新零售”模式,協助傳統藥店實現轉型。互聯網醫療時代來臨,藥企電商模式多樣化,謹慎選擇!
醫藥行業的互聯網化已呈現不可逆轉的趨勢。隨著醫院打破“以藥養醫”模式從而影響到了眾多藥企的獲利,政府降低網絡藥品交易門檻,縮短了藥品的商業鏈條,藥企和網絡企業紛紛尋求布局“互聯網+醫藥”。2020年中國醫藥電商直報企業(不含A證)B2B模式市場份額為93.4%,B2C模式占比6.6%,可見目前B2B業務模式占據著中國醫藥電商的主流。雖然醫藥電商B2C模式市場份額不高,但是它已經成為一個比較成熟且活躍的醫藥電商細分模式。雖然醫藥電商B2C企業進入壁壘不高,但其主要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流量、物流配送服務、診療服務能力和附加能力上。
醫藥電商經營模式,服務指南:
一、消費習慣和疫情發展客觀上促使用戶粘性增加。
伴隨著美團,餓了么,京東到家等平臺的進入,醫藥電商平臺在流量,物流,技術等各個方面都迎來了高速發展。與夢同行_醫藥電商不同的模式我們應該如何選擇?
到2020年,醫藥電子商務活躍用戶數平均增長5.44%。
新冠肺炎爆發后,國家衛健委發文鼓勵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引導病人在網上購藥,以避免就醫或購藥引發交叉感染,也對新的消費習慣、顧客粘性的形成及鞏固起到重要作用。
二、多種模式并起,衍生品出現。
當前,醫藥產品+醫療服務的模式屢見不鮮,醫藥電商通過“藥房+診所”的在線診療方式,實現了醫療場景的閉環,構建了“醫+檢+藥”的新型服務模式,逐步從單純的藥品銷售服務向以藥品銷售服務為主,延伸到健康管理等一系列增值服務。
三、醫藥電商的模式。
當前我國醫藥電商的主要模式有零售類B2C模式、在線和線下合作020模式和第三方交易服務平臺模式。
(2)B2C模式是指企業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消費者通過在線平臺購買所需藥品,平臺覆蓋了眾多的產品和品牌,消費者可以直觀的進行比較選擇,最后由物流企業進行配送。即將在線“互聯網+”平臺與線下實體藥店相結合,實現區域內藥品的專業化即時配送,保證配送的及時性。
(3)O2O模式是指專門為客戶提供即時藥品配送,解決了客戶的需求,并保證了藥品質量。手機、平板等智能設備的普及,標志著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成熟,催生了各種各樣的醫藥app;醫藥電商基于精確的地理位置提供訂單和服務;京東、天貓等電商推出了快捷送達,限時送達服務。
2021年上半年,醫藥電商用戶使用率最高的平臺是阿里健康,使用率為46.8%,其次是美團和京東健康,使用率分別為38.3%和37.9%。此外,早期入局的叮當快藥、1藥網,使用率相對較低。互聯網平臺入局醫藥電商,具有較大的資本、流量、物流優勢,加上一站式購物模式更加便宜,不少消費者也會偏向于在慣用的電商平臺或外賣平臺上購買醫藥產品。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醫藥電商的融合發展和支撐,企業將通過日常藥品交易和消費者瀏覽信息,根據當前的需求導向,定期更新藥品品種和信息,甚至進一步連接藥品生產企業,實現智能化生產等,有望成為改變現有醫藥網絡交易模式的新機遇。
來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