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讓數字化醫療承擔起了更多的責任。數字化、信息化正逐步加速醫療生態重構,大數據、5G、人工智能幫助醫院高效利用現有資源,也在這次防控大考中發揮重要作用。
對普通市民來說,不論是智慧醫療,還是未來醫院,似乎都是一個不算熟悉的概念。新技術能否給看病就醫走通幾條“捷徑”?在市數字化辦牽頭下,市衛生健康委會同相關單位,帶領試點醫院,組建“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工作專班。通過“便捷就醫”7大應用場景建設,開創了上海“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與數字醫療創新發展新局面。而瑞金醫院也于近日揭開了“未來醫院”的面紗。
從候診開始問診,效率“杠杠滴”
“以前到醫院看病,隊伍老老長,現在我學會了手機預約,沒想到還可以買好小菜算好時間去看病,比以前方便了。”市民李阿婆就是“精準預約”場景的受益者。去年疫情期間不出門,她纏著子女教會了她如何用只能手機來預約看病。作為瑞金醫院消化科的老病人,李阿婆看病有了新辦法,而且,她發現排隊時間縮短了,整個人心情也變好了,“看毛病效率杠杠滴。”
依托一網通辦、上海醫聯等平臺,通過全市所有醫療機構的數據互聯互通,率先在全國完成省級號源池的統一,全市各級醫療機構通過大數據賦能實現精準預約,借助后臺智能分析實現精準預約時段劃分。在瑞金醫院,通過實現對每個專科、每位醫生出診時間的精準預約時段劃分,患者在手機上完成預約,部分科室預約時段已從原1小時,縮短到了30分鐘。
而就在患者踏入醫院開始,智慧醫療服務就已經展開。在“智能預問診”場景,專班從患者和醫生的雙重視角出發,共享255個專科知識庫,覆蓋80%臨床科室,實現了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患者智能專科預問診服務。據統計,一名醫生原輸入一份病史約5分鐘,有了智能預問診的病史信息以后,縮短到1.5分鐘,達到了“病情先預知,問診更全面,輸入更便捷”的應用實效。
一部手機看病,真的可以
經常跑醫院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一張醫保卡、一本病歷本,里面夾雜著各種各樣的票據,開好藥發一個塑料袋,亂糟糟塞進去又打仗一樣“逃離”醫院。那么,在醫院看病,是不是可以實現一部手機就解決呢?在“電子病歷卡”場景,基于電子印章、電子簽名等安全技術保障,讓“免冊就診”不再是夢!
在上海,通過“隨申辦”移動端即可隨時查閱門診電子病卡和電子出院小結,真正做到了免冊可就診,病歷可追溯,檔案隨身查。瑞金醫院目前門診電子病歷應用率已超過95%,也是目前綜合性醫院全國唯一通過國家電子病歷應用水平七級和互聯互通5級乙等的醫院,這也是全國最高級別。
去年,上海市基于“隨申辦”移動端,實現了“醫保電子憑證”和診療過程“無感支付”的“脫卡”“掃碼”支付體驗,做到了“告別往返跑,支付零排隊”,實現“減環節”、“減時間”的目標。瑞金醫院是上海首家實現診間直付、首家開出醫療收費電子票據的醫院,共開出醫療電子票據707.4萬張。
診中互聯互通互認場景,也讓市民就醫重復檢驗檢查,減少了就醫負擔和時間。目前,上海已經實現了所有醫療機構的跨院互聯互通,明確了44項互認的檢驗檢查項目,構建全市就診檢查記錄“一張網”,全市各級醫療機構醫生工作站已100%接入。
遠程醫療,讓距離并不遠
5G+AI,為數字化醫療場景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在瑞金醫院,遠程超聲、遠程康復等通過遠程技術實現的交互式醫療體驗項目奪人眼球。通過遠程超聲機器人,可使醫生操作遠在千里之外的機械臂,實時進行超聲掃描并給出診斷意見。而為滿足老百姓在家門口做康復的愿望,瑞金醫院和企業合作開發了“康復力道直播”模塊,通過機器人實時力反饋技術、5G延時抖動預測與回滾技術實現康復治療遠程評定、康復遠程訓練的目的。
5G還運用到了急救體系。醫院急診室已無縫對接120指揮調度系統;車載遠程會診設備讓救護人員獲得專家指導,實現“上車即入院”新場景。目前,上海擬通過此次轉型實現全國首次全面落地。同時,瑞金醫院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航空救援及海上救援力量。未來將通過5G+北斗+海事衛星“融合網”,打造海上救援通訊網,實施遠程健康救治指導。
目前,全市有56家公立醫療機構獲得互聯網醫院牌照,瑞金醫院屬首批開展單位。通過遠程醫療協同,全市已構建區域分級診療緊密合作關系。瑞金醫院與嘉定區開展“瑞金—嘉定”智慧健康城區試點工作,目前已開展遠程查房、遠程會診,遠程影像讀片等模式,使基層醫療機構能夠獲得瑞金的醫療支撐。同時,整個醫療服務延申擴展至長三角及援建省市。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是上海致力于區域醫療高質量發展的初衷。
暢想未來,瑞金“智慧”還在繼續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院長寧光看來,醫療不是冰冷的,應該是有溫度的。技術改變生活,在醫療領域,數字化轉型,到底是為了改變怎樣的生活?瑞金醫院圍繞患者無感知、健康全感知、醫療高效率的建設理念,在去年新落成的轉化醫學國家大設施進行了有益嘗試,建成了全面感知、泛化連接、智能進化、數字孿生的瑞金未來智慧醫院雛形。
智慧病房具備患者跌倒預警及移動感知的智能地板,實時探測床體狀態及在床患者體重的智能病床,具備隱私保護可探知患者行為、情緒、心跳、呼吸的無感體征探測器,還有一系列物聯網醫療設備將成為瑞金未來智慧病房的標配。自動化的代謝物干濕分離收集裝置、機器人物流、機器人床邊服務,機器人護理輔助也將減輕醫護人員工作強度。
在瑞金,從生物細胞3D打印技術,到3H研究所派發的智慧手環……未來的技術發展將會顛覆現有的醫學的診療方式與治療方法,醫學也將從疾病診療衍生至全周期健康管理。
瑞金醫院副院長胡偉國說,數字化轉型不僅給老百姓就醫帶來便利,其實也大大提高了醫生診治效率,改變了醫生的行醫模式,更加精準的幫助醫生進行診斷,提供治療建議,醫生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病人溝通,給病人更多人文關懷。
首席記者 左妍
“便捷就醫”7大應用場景建設搶先看
場景一 精準預約——一步到位,簡便易行
診前精準預約,既縮短群眾在院就診等候時間,又減少門診病人聚集,讓就醫過程不再漫長。
場景二 智能預問診——候診即就診
診前智能預問診,既減輕醫生工作負擔,又增加有效的醫患互動時間、增強群眾就醫的體驗度。
場景三 電子病歷卡——免冊可就診,病歷可追溯,檔案隨身查
電子病歷隨身帶,既免去了電子病歷攜帶不便,增強群眾就醫感受,又做到既往病史隨時查,便于醫生綜合判斷。
場景四 互聯互通互認——檢查不重復,省錢又省心
診中互聯互通互認,既避免了群眾重復檢驗檢查、減少了群眾就醫負擔和就醫時間,又增加群眾就醫的獲得感。
場景五 醫療付費一件事——一部手機走醫院
醫療付費一件事,既減少群眾就醫付費的排隊時間、避免人群在醫院聚集,又減低了醫院運行成本。
場景六 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 一鍵預約、一步檢測、一網查詢
核酸檢測網上申請和疫苗接種記錄隨時查, 既有效優化群眾核酸檢測流程,又緩解醫院核酸檢測壓力。
場景七 智慧急救——上車即入院
5G將急救車和醫院聯為一體,醫院急診室已無縫對接120指揮調度系統,及時獲取急救患者信息做好相應準備;車載遠程會診設備讓救護人員獲得專家指導,提高救治成功率,實現“上車即入院”新場景。
來源: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