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專家的替身,護士的跑腿”宜碩科技人工智能助力智慧化病房建設

    “專家的替身,護士的跑腿”宜碩科技人工智能助力智慧化病房建設

    2021-04-13 資訊 Eli

    “專家的替身,護士的跑腿”宜碩科技人工智能助力智慧化病房建設-智醫療網

    “小白,請往前一點,讓我看看病人的膚色。”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張建醫生一邊說,一邊輕觸手邊的遙控,旁邊屏幕中的鏡頭,像是一雙聽話的眼睛,慢慢地接近患者。透過屏幕,醫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遠在千里之外的西藏日喀則市的小患者,觀察他的膚色、狀態,甚至可以“面對面”與小患者對話。

    張建醫生口中的“小白”,學名叫“AirFace(艾菲仕)智能移動遠程醫療機器人”,是一款具有人臉識別、自然語音交互、遠程協作等功能的醫療服務機器人。作為遠程醫療服務平臺的升級版本,“小白”不僅可以成為“專家的替身”,實現遠程床邊查房、遠程床邊會診、遠程聽診、遠程移動教學及培訓,更能成為“護士的跑腿”,進行自動查房、自動宣教、自動體溫檢測、取藥送藥等服務。部署到醫院隔離病區,能夠降低醫護感染風險,提升醫療效率,節省醫療物資。

    兩地醫院進行遠程床邊會診

    緩解醫護資源缺口問題,人工智能技術升級遠程醫療

    《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末,全國衛生人員總數達1292.8萬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77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3.18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2.61人,每萬人口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6.41人①。醫護資源不充足、高年資專家及專科醫生稀缺、東西部優質醫療資源分布失衡等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醫聯體的模式下,遠程診療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相較于傳統遠程會診,“小白”打破了場地、時間的局限,基于激光雷達及機器視覺技術、深度學習,可以實現自主移動、跟隨及避障、自然語言交流及語音識別功能等功能,遠在千里之外的病人在當地醫院能“面對面”得到專家診療,社區或邊遠基層醫生也可以跟著專家在大醫院查房、遇到疑難問題隨時連線請教,真正實現優質資源的高效共享。

    “‘小白’身高1.45到1.6米,可以自主移動或者遙控移動,速度在每秒0.3到0.6米之間。達到需要查房的患者床邊后,可以自動接通遠程查房專家的手機、電腦、平板等設備,并實時顯示患者的病史、檢驗檢疫信息,專家可以通過高清視音頻的模式與患者及現場查房醫師進行交流,判斷病情并給出診斷建議。”機器人“小白”的設計者、上海宜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雷浩介紹,除了能夠實現遠程查房之外,“小白”還能夠實現遠程聽診、遠程床邊疑難病例討論、遠程床邊多學科會診等功能。

    對于醫生來說,“小白”可以代替他們隨時隨地進行床邊查房,實時監控患者的生命體征數據,輔助醫生進行判斷診療,成為他們的“替身”。而對于護士來說,“小白”則可以作為“跑腿”,將他們從大量的重復性勞動中解脫出來。

    “醫護人員可以遠程對‘小白’發出宣教任務,它可以自主移動到患者床邊,通過視頻、音頻、語音、圖文等多種形式進行健康宣教,回答患者相關健康問題。”雷浩介紹,護士可以通過“小白”完成患者床邊宣教、醫囑執行、查看患者信息、定期查房、取藥送藥、檢查體溫、填寫調查問卷等基礎工作,讓護士可以將精力用于護理核心工作。

    小白機器人為患者進行智能宣教

    通過聯合科研項目,建立全球領先數據庫,AI賦能先心病輔助診斷

    先天性心臟病,是我國主要的新生兒出生缺陷之一,近年來每年出生先心病患者約 9~15 萬。《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顯示,我國現有先心病患病人數約 200 萬人②。早期發現對于先心病的及時診斷和有效干預至關重要。上海宜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人工智能自動化心音篩查算法,能夠自動進行先心病判斷,幫助醫療機構以科學便捷的方法及早發現先心病新生兒。

    雷浩介紹,通過聯合科研,宜碩科技和國家級兒童醫學中心合作,將數字聽診器和人工智能聽診輔助系統相結合,通過具備藍牙功能的聽診進行心音采集,使用智能聽診器將人體四個部位的聽診錄音上傳至云端,由專家在云端系統對上傳的心音進行數據標記。其后,再將采集和標記的心音音頻數據作為訓練和測試的樣本輸入,通過大量樣本數據訓練得出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對心音進行自動判斷,進而輔助先心病診斷。

    簡單易操作的AI聽診輔助診療系統,大大降低了對先心病篩查醫護的要求;標準統一的心音判斷,提高了目前使用最多的“雙指標法”參差不齊的篩查準確率;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兒科三級分級診療體系,通過初級篩查中心、區域篩查中心、國家篩查中心三級診療,可以有效提升先心病早期檢出率,促進先心病診療資源下沉,提高患兒存活率。

    目前,宜碩科技已完成12000例患者的50792個心音音頻數據處理,建立起全球領先的心音數據庫;對心音是否存在雜音的鑒別診斷,綜合準確率可達90%以上;心音聽診輔助診療系統已覆蓋11個省市近30家醫院,通過該系統發現的最小患者出生僅12天。除了心音之外,宜碩科技還建立起全球領先的呼吸音數據庫,采集用戶量超過10000例,采集音頻數據超9萬條,綜合準確率達82%。

    人工智能先天性心臟病自動篩查

    建立智慧化病房,醫護服務機器人未來可期

    “如果說機器人遠程查房是第一階段,集成智能聽診及人工智能算法、建立三級體系是第二階段,那么集成可穿戴設備、建立智慧化病房就是第三階段,也是我們接下來的重點方向。”雷浩談到。

    目前,以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為樣板的“兒科智慧化病房”已經初具成效,在這里,不僅能夠實現遠程床邊MDT查房、移動自主病宣、移動床邊查房,還能夠實時監測患者的體溫、心率、呼吸率、血氧飽和度,實現自動生命體征數據監測。2020年,該項目獲得第三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獎”。宜碩科技以5G、人工智能、醫護機器人、智能聽診、智能可穿戴設備打造的5G智慧化病房入選國家衛健委首批5G醫療衛生標準行業應用優秀案例甲級單位清單。

    “目前機器人艾菲仕在全國10個省的近50家醫院做了部署,未來會盡快推廣到更多家醫院乃至走出國門。”上海健康醫學院院長吳韜對未來醫護服務機器人在醫院更豐富的使用場景充滿憧憬,他表示,還需抓緊對機器人技術功能和適用場景進行不斷改進和完善,如進入手術室、急診室和重癥監護室等,從而發揮機器人擅長完成的不斷重復性工作、比較危險性工作、需要更加精準性工作。“但無論如何進化,都要保證以患者需要為主導。”吳韜強調。③

    參考文獻:

    ①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

    ②高漫辰,張鳳文,潘湘斌.《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 2019》先天性心臟病部分解讀[J/OL].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21(03)

    ③健康時報網2018-06-29上海交大醫學院推出自主研發人工智能機器人

    來源:健康時報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