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已經建成44家示范“智慧醫院”。1月8日,中國(重慶)智慧醫療創新技術應用發展高峰論壇在渝舉行,會上,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正式發布了《2020智慧醫療發展研究報告》,圍繞智慧醫療產業發展概況、技術與應用發展趨勢等五大方面對智慧醫療的最新發展做了報告,報告認為數字經濟飛速發展下,中國智慧醫療市場規模高速增長,全面“爆發”迎來好時機。
“智慧醫療”將更智能化、信息化、便捷化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高級工程師胡陶解讀《報告》時介紹,2020年,中國智慧醫療行業規模已突破千億元大關,預計2021年規模將達1259億元,行業將進入智能化、高效化、規模化發展的高速增長期。未來,智慧醫療將成為推動中國數字經濟飛速發展的“新動能”。
目前,中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西部地區等四大區域產業聚集區初具規模,位于產業聚集區的互聯網企業紛紛展開智慧醫療產業布局,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
《報告》顯示,數字賦能智慧醫療已成為主流趨勢,大數據分析也將在疾病監控、輔助決策、健康管理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而NB-IoT+物聯網芯片等融合應用,也將彌補傳統醫療設備的缺點,成為移動醫療設備的標配。
在分析智慧醫療技術與應用發展趨勢時,胡陶介紹,在終端層,智能化醫療器械及終端設備將加速普及應用,集中體現在無線智能診療設備、可穿戴式智能監測設備方面。
《報告》在展望中指出,從技術趨勢來看,一是5G加速商用,將推進智慧醫療加速落地;二是人工智能+大數據,會助力智慧醫療發展;三是NB-IoT+物聯網芯片研發,會加速醫療設備商用。
從服務需求來看,創新智慧醫療服務應用會注重用戶體驗。提供醫療運營管理可視化平臺,輔助管理層及時感知事件風險,提高決策的時效性。各種便捷的數字化工具,連接線上線下場景,實現醫療服務全鏈條、全流程的打通,有效支持醫療服務體驗的持續優化;其次,智慧醫療將賦能個體保健,連接健康信息與就醫場景。智慧醫療能充分發揮數字技術效率優勢更加為醫生和患者等提供便捷且全面健康信息數據。
重慶已建成44家示范“智慧醫院”
《報告》顯示,目前在重慶,已建成44家示范“智慧醫院”,重慶市衛生健康專網已完成市-區縣-鄉鎮三級建設。截至2020年11月,已完成市-區縣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數據中心建設,全市近80%的二級及以上醫院可開展各類預約診療服務;初步建成全市醫學影像云中心,17家市級醫院已接入該云中心。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任王衛介紹,重慶已經建成“衛生健康云”基礎體系,醫療機構數據平臺實現全市250多家公立和民營的醫療機構的HIS數據全接入,建成全市衛生健康數據交換與共享系統,數據匯聚條數達140億條,數據量級和標準化程度位居全國前列。目前,在90%的區縣實現了遠程醫療服務應用。
基于5G通信的商業化普及,5G醫療應用潛力巨大,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驅動醫療設備向個性化發展。《報告》顯示,目前,重慶在遠程影像診斷、醫務管理系統、醫療機器人、智慧醫療解決方案、5G+醫療急救車、智慧醫院綜合服務平臺、遠程急救客戶端應用、智能化安全輸液控制系統等方面具備多點應用。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副院長何大維介紹,去年10月22日,該院成功為酉陽縣車田鄉衛生院開展首次互聯網醫院遠程協作聯合門診,先后為4例患者完成了遠程聯合治療。2021年,該系統有望在大重慶區域得到廣泛運用,未來還將建成面向全國的開放性服務系統。
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景根元在會上表示,在持續向好的趨勢下,面當下醫療大數據發展過程中的挑戰,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要避免不良行為對智慧醫療發展產生泡沫化的風險;在信息安全與個人隱私保護上要加強數據安全保護,避免患者隱私泄露濫用的風險;在數據共享及標準建設上要規范數據應用避免出現數據孤島現象。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