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創業邦
近日,功能神外創新醫療器械與智能診斷服務商諾爾醫療NeuroEchos宣布完成3000萬Pre-A輪融資,由澳銀資本、元生創投聯合投資,老股東跟投。
癲癇是中國當前第二大神經系統疾病,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腦部疾病,以神經元過度放電導致反復性、發作性和短暫性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為特征。我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國有超過1000萬活躍癲癇患者,約30%的癲癇患者需要通過外科干預的方式進行治療,其中癲癇病灶的精準定位為外科手術前的重要診斷步驟。
立體定向腦電圖(SEEG)通過立體定向技術將腦電極置入腦內獲取癲癇患者的深部腦電情況,同時結合大腦功能影像及病患臨床行為癥狀等,綜合判斷并定位致癇區或致癇網絡來指導癲癇外科手術實施致癇灶毀損/切除,以達到有效干預和治療癲癇的目的。SEEG 技術于 2014 年在中國開始實施,目前尚處于供給側瓶頸導致需求側需求無法有效釋放的階段,全國近300萬難治性癲癇病患群體需求側存量潛在市場規模總量在750億元-1500億元。
諾爾醫療創始人楊歡表示:“諾爾自成立以來持續聚焦功能神外癲癇精準診斷領域,通過創新醫療器械+人工智能融合方式,變革包括癲癇在內眾多功能神經疾病診療方式。此次諾爾融資順利完成,將加快推進諾爾全球首款3.0T磁共振兼容SEEG電極臨床試驗、產品注冊以及后續多款軟硬件產品的研發布局,同步推進基于SEEG技術核心算法的智能AI輔助診斷數據平臺的建設。未來諾爾將不斷利用所構建的腦部大數據平臺,結合多產品管線智能軟硬件產品,持續推進腦科學與功能神外方向多個領域的縱深布局。”
澳銀資本投資副總監李樂寧博士表示:“諾爾開發的全球首款3.0T核磁共振兼容立體定向腦電圖SEEG電極,不僅避免了電極植入前后圖像配準帶來的誤差,還使核磁結構像影像與功能神經影像的精準融合成為可能。這不僅提高了SEEG手術的成功率,更為醫生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提供了準確、可靠、多維度的依據。諾爾的另一特色是其基于SEEG電極特有的腦電AI分析系統。傳統的皮層電極采集的腦電信號存在較大誤差,硬膜下皮層電極又因為創口過大、只能術中操作等原因不能長時間采集。而這些電極采集到的信號本身也是經過映射的二維信號,并不能反映腦電的實際情況。SEEG電極可以在兩周左右的時間,采集大腦三維腦電信號,不僅清晰記錄異常腦電的傳播網絡,還為進一步探索腦電的奧秘提供有力依據。因此諾爾的數據庫也將為腦科學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澳銀非常有幸能夠陪伴諾爾,為大腦異常放電導致的疾病患者提供堅實、有力的依靠。“
元生創投醫療器械合伙人陰杰表示:“在神經外科手術更加智能化、精準化的大背景下,諾爾開發的3.0T磁共振兼容SEEG電極產品未來的應用空間非常廣闊,一定會惠及更多的癲癇患者。諾爾醫療正在開發的深部腦電信號AI處理系統更是為未來對于更多復雜腦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有力工具。好產品的研發和商業化離不開優秀團隊的持續付出,我們非常欣賞諾爾團隊做事業的初心和決心。元生非常有幸能夠陪伴諾爾,持續開發針對復雜腦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產品,造福廣大腦疾病患者。”
【關于諾爾醫療】 諾爾醫療成立于2017年8月,團隊成員來自于ULCA、清華、浙大等著名高校,由功能神經外科臨床專家、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引領性人才構成。
諾爾醫療已經研發完成一代3.0T磁共振兼容立體定向腦電圖電極、1.0基于癲癇波的AI輔助智能檢測系統、二代Macro-Micro射頻消融電極,并啟動2.0基于高頻小波的AI輔助智能診斷系統與三代激光消融治療電極的產品研發。
諾爾SEEG 診療產品采用軟硬件相結合的模式,硬件上擁有面向難治性癲癇診斷的電極產品(一代、二代)以及面向癲癇治療為核心目的的激光消融產品(三代)。諾爾一代SEEG電極是世界首次實現 3.0T 磁共振兼容的電極,二代電極在一代基礎上將可實現 500Hz及以上高頻神經放電信號的采集、分析及診斷。軟件上諾爾輔助決策系統通過 SEEG 癲癇波以及 pHRO 核心算法實現結合3.0T磁共振兼容腦電自動識別與標注,輔助提升腦電圖師監測與識別效率,極大縮短 SEEG 術后腦電信號讀圖時間。諾爾所布局的多款功能電極在性能上已做到國內最優,同時將憑借自身在AI和大數據領域的專業優勢,形成“AI軟件支撐診療效率,硬件實現規模變現”的雙輪驅動邏輯,利用諾爾先進的神外領域創新技術造福全球病患,立志成為全球功能神外領域智慧醫療領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