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科技股屢創新高,資本市場對于科技行業的熱情空前高漲。但事實上,在所有行業的熱度排名中,大健康領域才是最熱的。因為它既有科技的加持,又和國家戰略息息相關。在這樣的背景下,結合了科技和大健康的醫療人工智能完成了新生。
2019年4月份,美國FDA審批通過了IDx-DR的人工智能三類醫療器械證件,這個證件讓全世界的醫療人工智能企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正是這個證書的問世,也加快了我國藥監局對于醫療人工智能的審批流程。
2020年,藥監局審批通過了多張醫療人工智能三類醫療器械證書。特別是數坤科技可以自主完成冠脈CTA影像后處理及診斷的心血管AI三類證,我們可以看到,數以萬計的生命將會得到更好的關注。
12月28日,數坤科技再次宣布新一輪5.9億戰略融資,融資額創造行業歷史。為此,深潛atom特意采訪了數坤科技的CTO鄭超先生,以分析醫療人工智能如何造福無數家庭。
01
差異化競爭,
數坤科技直接切中醫療痛點
幾年前,醫療人工智能在國內剛剛興起之時,很多醫療工作者對于這一陌生的領域,內心是困惑的。理論上可以在供給端提供變革性的工具,卻引發了眾多醫生的擔憂,有些醫生擔心自己被替代,有些則是擔心人工智能是否真的有效。
而后隨著一篇又一篇的醫療人工智能的論文出現在各大頂級期刊之中,以及國家的政策支持下,人工智能逐漸被醫療行業所認可,2017年醫療人工智能整體融資241筆,切切實實的在圈內火了一把。
縱然如此,網上依然不斷傳出對于醫療人工智能的無用論,比如醫療影像AI都躺在醫院吃灰。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實際的應用證明,醫療人工智能對于醫療各個環節的幫助是實實在在的,在中國醫療發展相對緩慢以及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現實下,發展醫療人工智能更是意義重大,然而在某些特定條件下醫療人工智能產品吃灰的情況確實存在。
在行業早期,很容易出現創業公司扎堆在同一個領域的現象,這樣的好處是加速對市場和用戶的教育速度,從而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研發和使用環境。這可能會導致一家醫院同時與數個公司合作的現象,眾多產品在臨床使用中表現各異,加上公司的運營策略差別,造成了一些不同產品在醫院使用率的差別。然而這種現象,并不能否認醫療人工智能的作用,但在這個過程中,醫生對于人工智能的算法的使用并未停止。另一方面,這也讓不少醫生看到人工智能的價值。如果人工智能可以解決醫生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但操作起來對于時間和能力要求更高的環節,對于臨床效能的提升將是巨大的。冠脈CT增強斷層掃描影像重建和診斷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場景。
數坤科技的成立,正趕在行業發展的最好時期。2017年,已經前瞻性的認識到人工智能的巨大能力,看待人工智能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論文需求,大家對人工智能給予了更多的厚望,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在更多科室應用。經過和眾多醫生專家的溝通后,數坤科技看到了冠脈CTA圖像重建及診斷的強烈需求。CTA血管識別和圖像重建又是心血管疾病診斷必須的臨床路徑,如果通過人工智能完成冠脈 CTA 影像中血管的的識別和重建,可以切實解決醫生的核心需求。而這也是數坤科技的的算法能夠成為粘性最高的人工智能產品之一的原因。
相比已經廣泛應用的初期影像AI產品,動輒成百上千張的冠脈CTA圖像對算法要求更高,識別起來更加困難、耗費時間更多。而這些困難,卻是人工智能的強勢點。為此,數坤科技與不同醫院合作,構建了能夠處理不同設備,不同掃描標準下影像的深度神經網絡模型,并基于此全面打造了數坤心血管AI系統。能夠應用于絕大多數冠脈CTA影像,完成標準化,精細化血管重建,同時給出相應的診斷報告。
02
與醫生共同成長
做其職業生涯同行者
對于工程師和醫生來說,雙方對于彼此行業知識是互相不精通的,而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則是需要兩個領域的知識的配合。為此,數坤的工程師們在開工前,都要經過“住院”這一關,讓他們更好的理解醫療場景以及如何與醫生保持更好的溝通,正是這一基本操作,讓數坤產生了對于醫生和人工智能之間全新的關系定位。
人工智能是醫生的助手、是醫生新時代的聽診器,是過去這些年主流市場對于人工智能的定位。與傳統的設備不同,人工智能的研發,醫生的參與感更強,每一個細微的成長都傾注了數坤和醫生的心血。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雙方都有了不同的成長,在他們看來,人工智能并不是醫生的助手,而是醫生工作中的同行者。
在這種認同下,醫生的內心已經從使用者上升到了創造者,無論是數據的標準上,還是在產品的應用上,全部都會嚴格要求,從而做出讓自己認可的產品。
這種行為也必然會反饋到算法的優化上。鄭超舉了個肺小結節的例子,現在的人工智能已經可以識別到4mm以上的肺小結節,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但是,對于患者來說,病灶越早檢測出來越好,4mm依然不能滿足醫生和算法雙方的共同訴求。為此,雙方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工作模式,首先,專家負責第一批數據的標注;之后,數坤發揮AI優勢,通過首批數據研發出基礎算法輔助進行更大量的數據標注;最后,年輕醫生在高年資專家指導培訓下完成規模性的質檢和確認,并且給出反饋。
同理,在冠脈CTA的算法研發中,利用這種工作模式,已經可以實現了輕中重度冠脈狹窄的圖像后處理和輔助診斷。基本可以保證,只要人類肉眼可以觀測到區別,人工智能便能檢測出來。這套全新的流程,既能保證醫生能力利用最大化,并且可以促進年輕醫師和AI的共同成長。
各系列產品已在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安貞醫院、上海瑞金醫院等全國 400 余家三甲醫院高粘性使用,在復旦大學心血管醫院排名榜前 30 名醫院中,已有 29 家醫院在心血管領域與數坤開展深度臨床合作。
為了感念眾多專家的幫助,并且發揮醫生同行者的作用,2020年數坤科技推出了“數坤學院”,在線上為眾多年輕醫生提供了人工智能的理解和使用的寶貴經驗,希望通過這種共贏的方式,可以讓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完成的臨床應用。
03
商用以及下沉,
數坤科技如何造福更多的患者
在2019年整個行業融資遇冷時,資本對數坤科技熱情從未停歇,2019年和2020年累計完成了4輪融資,其中2020年累計融資額達到10億人民幣。除了日趨完善的技術和快速增長的市場之外,作為一家企業,領先的商業化進程則是數坤從未被資本市場拋棄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
數坤一直在進行商業化的積極探索。比如,常見的與醫療器械打包售賣;或者作為常規方案售賣給醫院;比如與藥企的商業化探索;又或者是與體檢機構的合作,體檢與AI的合作將會快速完成疾病的早篩。
而獲得三類證書后,數坤心血管AI則有了更多的選擇,鄭超表示,數坤科技也在和行業專家一起積極推動心血管影像AI的收費目錄,醫保付費的方式,將會讓人工智能可以服務更多患者。而隨著眾多醫療器械和耗材價格的下降,將會為醫保騰出更多的資金完成心血管疾病的篩查服務。
另外一方面,數坤最近幾年一直在堅持,如何讓人工智能的成本更低。醫療環境的數據敏感性,數據很難離開醫院;另一方面,AI需要接入醫院原有的信息化系統,才能完全融入醫生的工作流,實現臨床易用。數坤一方面不斷優化算法,降低AI算法對于硬件性能的依賴,另一方面,采用更為柔性的接入系統,滿足不同醫院信息化系統接入不一的需求,希望能夠解決這一問題。
診斷→干預→轉診是醫療人工智能正常工作流程,特別是診斷過程數坤科技能夠發揮人工智能優勢的必要環節。對于患者來說,當冠脈狹窄達到中度,人工智能就會發出干預,并且會建議患者轉診到其他科室,并且會在患者的電子病歷檔案中給出保健和治療建議。
目前,心血管患者數量達到了2.9億,心血管病死亡占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農村為44.8%,城市為41.9%。心血管病的疾病負擔日漸加重,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下沉則是數坤繞不開的一條路。
在數坤科技CEO馬春娥看來,AI正在將專家級的醫療服務能力逐步復制和擴展到基層居民身邊。將有利于補全基層診療服務短板,強化公共衛生服務效率,幫助解決我國優質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和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足的結構性難題。
而在數坤科技人工智能算法的推廣過程中,由上到下的推廣模式,則是最適合這個醫療行業的新生命。因為醫療的特殊性,每個數字背后都是一個生命和一個家庭,需要更加嚴謹,并且產品的推廣也離不開專家和大醫院的背書。
目前數坤科技已經布局到42+大中城市,而通過這些大城市的醫聯體、醫共體的合作,則是下沉的關鍵。以數坤在北京市平谷區醫院的合作為例,通過與平谷區醫院的合作建立京津冀基層醫學影像人工智能中心,計劃將AI心血管病、AI腦卒中、AI肺癌的篩查和影像產品部署到區內及京津冀地區25家基層醫院和對口幫扶醫院,讓這些地區的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大專家”水平的智能醫療服務。同時,數坤科技與北京友誼醫院合作,可以聯系專家到平谷區醫院提供技術支持,確保了診斷→干預→轉診的閉環。
平谷區衛健委主任曾表示,用人工智能和模擬醫院解決基層臨床問題,不僅提升了基層的醫療水平,還可以快速收集、分析、預測疾病數據和區域健康走勢,對重大疾病進行聯防聯控,對重點人群、康復人群等進行有效管理和預防。
醫療人工智能三類醫療器械證的過審,理論上醫生的數量可以被無限復制,標志著醫療已經進入了全新的時代。而對于數坤來說,目前最大的挑戰,依然在于如何在商用和下沉之間找到平衡,更好的造福心血管患者。
來源:深潛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