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基于移動通信、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間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對促進院內外業務協同,合理調配診療資源,提供個性化醫療服務,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具有重要意義。
在實際應用中,鄭州移動充分發揮通信技術及產業鏈協同優勢,積極推動5G與醫療行業深度融合,面向院內、院外等多類場景,開展5G智慧醫療應用場景探索與實踐,助力醫療服務水平和醫院管理效能的提升,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的共享和下沉。
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冬生 通訊員 陳春曉 文/圖
移動5G助跑遠程智慧醫療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之一。2016年以來,國家相繼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政策紅利及市場需求催生醫療健康產業蓬勃發展。5G時代的到來,正在改變傳統醫療服務的理念和模式,將真正推動醫療服務的發展,助力醫療服務向移動化、協同化和優質化方向邁進。
據介紹,鄭州移動5G+智慧醫療應用解決方案包含遠程會診、遠程示教、遠程超聲、移動醫護、VR探視、醫療影像云、醫養一體化、院前急救和醫療機器人等應用場景,依托5G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的優勢特性,既可有效滿足遠程操控類業務毫秒級響應速度、毫米級精準度的要求,也可提高醫療設備的安全性和使用率,提升醫院管理效能,還可滿足父母、親屬實時查看ICU病人或新生兒的探視需求。
在辦公室,醫生遙控搖桿,就可以操控千里之外的機械臂對病患進行B超檢查;在5G急救車中,醫療人員可以通過車載移動醫療裝備持續監護患者生命體征,并通過車載攝像頭與遠端專家會診病情協同診斷治療;醫生查房,可以通過5G網絡遠程實現,還能實時調閱病人信息、與其他大夫在線交流……如今,在鄭州,這些5G醫療技術已經走進現實。
應用場景之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據相關數據統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年會診量在700萬次以上,病床數在1萬張以上。2017年,國家發改委批復鄭大一附院為“互聯網醫療系統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承擔單位,負責促進“醫聯體”、“醫共體”和分級診療體系的建立。同年,移動公司與鄭大一附院達成合作協議,全面提升遠程醫療業務向移動化、遠程化、智能化發展。
如今,3年過去了,在雙方的共同創新和研發下,已經實現了5G智慧醫療專網建設的落地和實際應用。
鄭大一附院的B超專家可通過5G系統,遠程操控基層醫院的超聲設備對患者做實時檢查。利用移動5G網絡,鄭大一附院具備了遠程手術能力,移動公司在本地部署了邊緣計算(MEC)節點,手術設備的控制信號可以在本地進行及時處理,有效降低遠程手術的時延。還有基于5G+AI技術的醫療機器人,能夠自主識路、自動避障,為患者和訪客提供導航導診、檢驗檢測、消毒防疫、代替醫生進入隔離區查房等服務。此外,通過移動5G網絡、云視訊產品及位置服務能力,鄭大一附院也部署了應急通信車,能夠有效提高急救車的應急救援能力,使患者上車即入院。
據悉,移動公司與鄭大一附院也合作制訂了5G固移融合醫療專網解決方案和實施方案,打造了國內首個基于SA架構的5G智慧醫療專網。該方案結合了中國移動5G網絡優勢和鄭大一附院的行業資源優勢,探索出了一條5G+醫療行業DICT創新發展的新模式。
來源: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