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5G智慧醫療開啟新時代

    5G智慧醫療開啟新時代

    2020-12-02 資訊 Eli

    5G智慧醫療開啟新時代-智醫療網

    5G紅外線測溫、AI防護服穿脫行為監控、5G遠程會診、智能影像閱片……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5G等新技術在醫療領域發揮了支撐的作用。在5G加持下,人們的就醫模式將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27日,在2020世界5G大會的“5G與公共衛生、健康醫療論壇”上,專家認為,醫療服務正在逐步從信息化向智能化過渡,5G的應用將更為廣泛。

    全國已建900多家互聯網醫院

    疫情期間,在武漢華中科大附屬協和醫院,AI影像智能閱片幫助臨床醫生高效準確篩選疑似病例;在上海瑞金醫院,AI防護服穿脫行為監控對醫護人員的穿著規范進行檢測,提升院感防治;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則建設了基于物聯網的急診綠色通道……

    “我們充分發揮了互聯網技術,遠程、高效、智能、便捷的獨特優勢,全方位助力疫情防控。”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指出,5G與醫療衛生產業的深度融合,極大地促進了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流動,收集和存儲,也為醫學人工智能的數據模型訓練和算法進化等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將為醫療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據毛群安介紹,目前全國已經有900多家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協作覆蓋了所有的地市級24000多家醫療機構,5500多家二級以上的醫院,可以提供線上服務。

    機器人也可以做手術和把脈

    5G將如何改變普通人的就醫模式呢?中國聯通醫療基地總經理高偉介紹,從診前、診中、診后,都可以找很多的場景跟5G相結合。在診前,急病患者一抬上救護車,通過5G數據回傳,病人在路上,后方的救治方案已經形成,診中則可以開展遠程機器人手術,診后通過可穿戴設備進行健康管理。“隨著真正智能化的終端和芯片的技術發展,未來有更多的場景會用在整個大健康各個方面。”高偉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間,中醫藥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指出,5G也將助力中醫藥騰飛。

    “5G用在中藥藥物篩選、中藥溯源、中藥資源普查方面大有用途。”中國工程院院士、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同樣表示,借助5G、VR和大數據應用,傳統的“望聞問切”甚至可能變為“機器人把脈”。

    推動建立醫療健康領域5G應用標準體系

    “5G智慧醫療的發展,必然也會帶來更多挑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院長樊瑜波指出,比如在進行5G遠程手術時,如果遠程的決策和現場的決策出現沖突,該如何解決,如果手術過程出了問題,應該由誰負責,這些問題不僅僅關乎技術,也關乎倫理和安全標準,需要有關部門去推動數據共融、決策共融。

    對此,毛群安表示,國家衛生健康委和衛生部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推動5G智慧醫療新時代的到來,一是積極推進5G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試點,圍繞著急診救治、遠程診斷、智能疾控、健康管理等八個方面開展應用研究,培育可復制、可推廣的5G智慧醫療健康新產品和新業態。二是完善醫療健康領域5G應用的標準體系,重點研究制定面向5G醫療健康的基礎標準、終端標準、網絡標準、安全標準等,滿足智慧醫療、健康產業發展需求。 三是健全醫療健康5G應用安全體系,強化5G+醫療健康產品和系統安全防護,形成安全可靠的技術體系,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

    關鍵詞

    智慧交通——更高效、更便捷的生活方式指日可待

    在“5G為出行提速 為生活加彩”5G與智慧交通論壇上,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高級副總裁兼全球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德纮演講時特別介紹了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一種開發方式)的發展。

    “我相信,未來的TOD可以演變成為一個智慧化的生態社區,導入多種產業,不單單服務于出行、辦公、家居、會展,同時也進一步跟教育、金融、零售、養老等生活上的重要技能進行具體銜接,而打造出一個所謂的TOD集約化的生活。”

    “TOD作為大型的交通樞紐需要強大的通信網絡來支撐日常的運營。而5G相對于4G具有10倍的連接數量。” 李德纮相信,更高效、更便捷的生活方式指日可待。

    (羊城晚報記者 孫晶)

    工業互聯網——5G“高速路”的第一輛車

    在27日舉行的“5G與工業互聯網”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5G與工業互聯網的結合已從5G+工業互聯網(通過5G連接企業生產線的工件、裝備)發展到5G*工業互聯網(融合進企業網的云邊端),發揮5G與工業互聯網的乘數效應。”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旗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5G就像修一條信息化的高速公路,這條路修好以后,就是開什么樣的車的問題。做通訊這些日常應用,并不能很好地發揮5G的作用。”

    李軍旗指出,工業互聯網很可能會成為5G這條信息化高速公路上跑的第一輛車。“工業互聯網對數據的傳輸和一系列的場景、速度、帶寬等都提出更高要求。所以,有了5G的加持,會加速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落地。”

    作為5G領域全球領軍者,華為高級副總裁、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張順茂分享了華為5G+工業的實操案例。華為通過5G、云、AI 等技術的融合應用,在港口實現了龍門吊的遠程操控。裝卸效率提升20%,規模使用后,人力成本可下降50%以上,同時大大提高了港口無人化水平,提升了整個裝卸過程中的安全性。

    (羊城晚報記者 林曦)

    6G——5G方興未艾,6G已在路上

    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6G改變世界。如果說,5G將要實現的是人、機、物的連接,那6G呢?

    2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建華在2020未來信息通信技術及戰略國際研討會上表示,“5G可持續發展基礎亟待夯實,創新演進刻不容緩。”

    談到新技術的未來,陸建華認為,天地網絡融合(空天地海全域覆蓋)是6G共識。清華大學團隊為實現天地網絡融合所做的智慧天網與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跨網融合后,發展形成6G初級網絡,其應用可以大幅提升綠色、安全、智能生產水平,前景無限好。智簡6G還可以帶動空間網絡、終端、信息服務等產業的發展,從而開創網絡時代新局面。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在演講中談到:“5G拓展通信空間,6G則完善通信智慧,是研究智能、通信與人類未來的相互關系的新體制,三者遵循從“線”到“面”再到“體”的演進邏輯”張平說。

    張平認為,在人、機、物的基礎上,“靈”(即意識)將成為6G時代全新的通信對象。而網絡通信技術領域的發展已進入真正的“無人區”,急需新的創新范式。“中國須有自己的破局辦法”他說。

     

    來源:金羊網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