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中新網專訪 | 醫渡云:從更長遠角度布局醫療“新基建”

    中新網專訪 | 醫渡云:從更長遠角度布局醫療“新基建”

    2020-11-27 資訊 Eli

    中新網專訪 | 醫渡云:從更長遠角度布局醫療“新基建”-智醫療網

    “后疫情時代,完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機制,建立科學系統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成為當下重要課題。”醫渡云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閆峻日前在中國衛生信息技術/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交流大會期間對中新網記者表示,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領域頻頻“攻城略地”,在促進醫療資源合理流動的同時,也讓醫療服務越發觸手可及,尤其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醫療救治、藥品研發、復工復產等方面都讓我們看出其價值所在。

    人工智能將在公共衛生領域如何創造價值奇跡?

    中新網專訪 | 醫渡云:從更長遠角度布局醫療“新基建”-智醫療網

    ??將數據“孤島”連成“新大陸”

    醫療行業是專業性很高的行業,其中醫療數據的“臟、亂、差”問題在大多數醫院都存在,致使很多醫院信息系統數據無法互聯互通,進而形成了數據孤島。

    閆峻認為,當前醫療數據難利用主要表現為“縱向難”和“橫向難”兩個方面。縱向數據難“回家”:國家層面數據平臺的數據統計需層層上報,但數據上行容易,下行難;橫向數據難“串門”: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等數據也難達到互聯互通。這種弊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有所體現。

    本次疫情防控中,醫療體系和疾控系統之間、醫院和醫院之間、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之間、基層政府和上級管理部門之間等存在較明顯的信息孤島問題,這些信息有待根據授權進一步互聯互通。

    保障公共健康和應對公共衛生危機離不開有效的高質量數據。作為人工智能的基礎元素之一,數據治理的地位日益凸顯。

    閆峻認為,通過數據的梳理以及人工智能的應用,目的就是打破信息孤島,讓疫情防控不再各自為戰。

    面對這個問題,今年6月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做好信息化支撐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到:“完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提升軟硬件環境,支撐醫療衛生機構根據疾病監測數據集標準實現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的數據交換,打通疾控、醫療、實驗室等信息,實現醫療衛生機構、疾控機構疫情相關核心信息快速報送。”

    破除數據孤島,將助推醫療人工智能進一步發展。閆峻介紹,以醫渡云為例,作為一家在醫療人工智能領域長期深耕的企業,面對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兩場戰役,及時推出了城市免疫平臺,正是利用醫療人工智能技術助力相關部門及醫療行業緩解這個痛點。

    平臺根據授權將雜亂無章的醫療數據變成結構化的、標準化的、可以計算的數據,然后構建相應的智能模型,最終落實到真正的應用,進而輔助醫療機構高效開展臨床、科研和醫院管理等工作,最終惠及更多的患者。

    據介紹,城市免疫平臺可以實現對傳染病的主動監測與多點觸發的智能監測預警,以及傳染鏈路的智能追蹤和疫情的模擬仿真等,以早發現、早研判、早阻斷為目標,為疫情防控爭取寶貴時間、減輕醫護人員以及醫療資源的壓力,構建動態平衡管理閉環。

    閆峻認為,醫療大數據既有科研價值,也有產業價值,如何合規治理、應用數據是需要深度思考的,讓醫療數據釋放價值的同時重視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也需要整個行業一起推動和完善。解決了數據孤島問題,相信人工智能賦能下的醫療行業將會迎來更為廣闊的藍海。

    長遠布局醫療“新基建”

    作為穩增長、培育新動能的重要力量,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備受關注,各地相繼出臺一系列“新基建”推進計劃。而人工智能是醫療“新基建”的重要領域之一。

    閆峻認為,人工智能離不開場景化應用,把握好特定場景進行人工智能落地應用具有重要意義,而新冠疫情揭開了人工智能真實的需求場景,也對人工智能企業技術實力提出了考驗。

    疫情前,醫渡云助力寧波市構建了“寧波市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綜合監管服務子平臺”,在疫情中,平臺動態顯示著確診病例變化情況、不同類型的累計病例、確診數量的預測、疫情發展趨勢對比分析、RT指數、RT變化趨勢、治愈率情況等最新信息,對寧波市抗擊疫情、精準施政發揮了積極作用。

    當前,“新基建”成為經濟領域的高頻熱詞,從中央到地方密集部署實施。閆峻認為,醫療“新基建”需要技術水平更高,發展目標更長遠。因此,布局更要著眼長遠,要基于強大的AI底層能力,以及日常不斷的實踐和積累,“平戰”結合。

    而醫渡云城市免疫平臺,正是通過自主研發的數據智能基礎設施“醫療大腦”,從疾病發生前、中、后,對于公共衛生應急事件的爆發進行動態監管和預測仿真,以便相關部門作出及時決策。

    出處:搜狐網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