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的信息化、互聯網化、智慧化與醫保政策研究的高度融合必不可少,并將至少在醫保數據真實性、績效考核和支付結果科學性、制度務實性三個方面發揮作用。”
11月13日,由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騰訊醫療健康事業部聯合舉辦的首屆“珞珈-騰訊醫保創新論壇”在武漢舉行。武大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鄧大松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醫保產業實際上是健康服務業,醫療健康保障方面前中后期“三架馬車”都很重要,而服務又是老百姓最關注的,醫術再好、藥品的效果再好關鍵落腳點是服務。
武大副校長唐其柱、騰訊醫療副總裁倪劍文等嘉賓為聯合實驗室揭牌
論壇上,雙方共同揭牌“大數據與健康保障聯合實驗室”,并聯合發布了《科技向善,智享醫保——智慧醫療保險藍皮書》。據了解,聯合實驗室以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作為牽頭單位,由騰訊大數據實驗室、武漢雕龍數據實驗室、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健康保障研究部、西安交通大學以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單位組建而成,致力于打造國家級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提升智慧醫保精細化管理和科學決策水平。
其中,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擁有全國唯一社會保障國家級重點學科、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社會保障研究創新平臺,擁有雄厚的專業人才資源。而騰訊在云計算、大數據、AI、信息安全等方面有著深厚技術及移動互聯網資源優勢。在此次合作中,各方將利用各方優勢,深挖醫保與創新技術高度融合的發展潛力,帶動“產學研”深度合作,共同推進醫保科技的發展。
國家醫保研究院副院長應亞珍表示:“此次論壇發布的《科技向善,智享醫保——智慧醫療保險藍皮書》,是聯合實驗室的階段性成果,武大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向運華表示:“這一項成果是集合了眾多的專家共同完成的,基本內容包括宏觀政策、智慧醫保、技術產品、應用案例,以及對智慧醫保建設的展望與思考。”
騰訊醫療副總裁倪劍文介紹,騰訊目前面向國家醫保局、各省市醫保局、13億參保人及數以萬計的醫療機構,提供技術保障和持續的創新能力。
來源: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