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分享 > 發展數字經濟,引領未來

    發展數字經濟,引領未來

    2020-11-06 分享 Eli

    發展數字經濟,引領未來-智醫療網

    在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沖擊的大背景下,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迅猛,不僅在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生活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更成為推動我國未來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

    數字經濟“大放光彩”

    以4G/5G為代表的數字基礎設施提供堅實基礎

    無論是解決醫療醫護需求、無人醫療、健康監測、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等場景,還是滿足人們宅家生活的遠程辦公、遠程教育、泛游戲、泛視頻和云化類等場景,以4G/5G為代表的數字基礎設施都為抗擊疫情提供了最為堅實的支撐。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應用發揮重大作用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應用在疫情態勢分析、物資保障調度、發熱檢測、物資投送、疫苗研發、病毒溯源等方面和復工復產的態勢追蹤、人員流動、運輸調度等方面都大顯身手,起到關鍵作用。

    互聯網和電商產業極大降低疫情負面影響

    “無接觸配送”服務、在線問診、直播教學、互聯網辦公、遠程即時維修等線上服務方式極大地降低了疫情對生產力和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為非常時期人們正常的生活學習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發展數字經濟,引領未來-智醫療網

    數字經濟迎來“井噴式發展”

    國家建立健全數字經濟政策體系,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大幅優化

    2020年以來,中央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密集部署加快新基建,明確提出加快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同時,高度重視發揮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作用,在4月9日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和5月18日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中,均提出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

    此外,5月30日發布的《關于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中,明確提出釋放消費潛力、擴大投資尤其是對新基建的投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數字經濟發展系列舉措。這些政策和舉措均為數字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企業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產業數字化進程提速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商業地產、餐飲、影院、旅游等帶有服務屬性的線下門店業態,但與此同時,短視頻、網絡游戲、在線教育、生鮮電商等眾多線上商業生態迎來爆發式增長。“冰火兩重天”的現實倒逼傳統企業反思并加速線下與線上業務的融合。

    有調查顯示,疫情期間約四成的餐館嘗試開拓線上外賣,云賣房、云賣車、云上市、云發布甚至云演唱會等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產業數字化進程明顯提速。

    各方對于數據的理解加深,數據的價值不斷釋放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數據和信息成為關鍵要素。

    數據是政府掌握疫情動態精準施策的“指南針”,是互聯網企業和專業開發者推出防疫 App服務的“源動力”,是科研機構破解病毒研發治療方案的“金鑰匙”,是廣大民眾實現知情權和加強自我防護的“透視鏡”。

    在產業數字化進程中,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突破性意義將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深刻理解,數據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價值不斷釋放。

    無人駕駛、智能機器人優勢全面體現,人工智能需求旺盛

    面對新冠病毒,人工智能算力、算法助力病例篩查、藥物研發,智能機器人承擔消毒、送藥、送餐、回收被服和醫療垃圾等工作,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體現出諸多人力所不能及的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物流配送這一無論對傳統經濟還是數字經濟都具有重要戰略意

    義的領域,在疫情導致純粹人工運輸和配送模式捉襟見肘的特殊時刻,無人駕駛、機器人配送尚做不到“臨危受命”。這說明一種技術的發展還滯后于需求,將來對人工智能的需求必然會愈發旺盛。

    數字經濟彰顯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全球數字經濟或將掀高潮。新冠肺炎疫情充分證明,一場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經濟社會的打擊不亞于一場局部戰爭。但是,在黨和國家一系列有力舉措下,再加上數字經濟的韌性“補位”,這次疫情已得到較好控制。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波及范圍和最終影響尚無法確定,但是鑒于數字經濟助力抗疫的重大作用,全球或將重新審視數字經濟的重要性,掀起一輪數字經濟發展的新高潮。

    發展數字經濟,引領未來-智醫療網

    發展數字經濟的5大抓手

    1.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和技術發展是當務之急

    著力推進通信網絡、大數據、5G等數字基礎設施和新技術的發展,高標準推動傳統寬帶網絡、互聯網數據中心等傳統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解決不同省(區、市)不同地區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基礎設施水平差距大的問題,積極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提高數字資源交互效果,為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2.深化數據治理和數據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

    如同農業時代的土地、勞動力,工業時代的技術、資本,數據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要素。

    政府作為掌握海量公共數據的主體,應支持在醫療衛生、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先行先試,研究分級分類公共數據開放策略,探索建立科學有效的公共數據開放共享體制機制,加快推動社會各方開發利用公共數據資源的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最大程度釋放公共數據的潛能。

    對于互聯網企業、電商平臺等采集的數據,應建立健全數據流通、平臺經濟、數據反壟斷等相關立法,明確數據流通涉及的產權、定價等交易環節,規范數據采集、存儲、使用、共享相關行為,規范平臺各相關主體的權責,為數據流通創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環境。

    同時,要加快推出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切實加強對個人數據的保護。

    3.強化重點領域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是現實所需

    引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三大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著力推動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平臺化、生態化升級,實現數字經濟助推實體經濟發展的疊加和倍增效應。

    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向重點行業的滲透應用,加快推進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能交通、無人駕駛、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智能經濟應用發展。

    4.開展數字經濟相關基礎性研究是固本之源

    數字經濟具有許多不同于傳統經濟的特點,使用傳統經濟學理論加以解釋和指導已不能完全奏效,亟須開展基礎性研究。

    應推動高校、科研院所、研發中心加強對相關理論、技術和實操等方面的研究,在數據產權、競爭理論、企業組織、組織管理、產品定價等領域加快取得突破性成果,同時也可培養一批基礎理論功底深厚、研發技術過硬的數字經濟領軍人才和骨干人才。

    5.加強數字經濟國際交流與合作是大勢所趨

    以數字絲綢之路跨境電商為依托,加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互聯互通,實現數字流與信息流的互聯互通,連接各個國家的核心生產要素和優勢資源。

    加強與國際社會在智能化研發、智能化產業、智能化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加強對數字經濟國際規則的研究,提升我國話語權。

    內容來源:澎湃新聞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