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大數據+人工智能 為腫瘤患者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

    大數據+人工智能 為腫瘤患者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

    2020-10-30 資訊 Eli

    大數據+人工智能 為腫瘤患者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智醫療網

    面對腫瘤的時候,如何選擇治療方案?患者及家屬往往不知所措,很大程度是聽取主治醫師的治療建議,采用較為標準的臨床治療方案。其實,在以往接受過治療的癌癥患者中,很多有價值的信息還未充分發掘,例如圖像組學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腫瘤治療的新手段層出不窮,如何找到適合每個腫瘤患者的治療策略,將腫瘤從“大病”變為“慢病”,是每一個腫瘤相關從業人員的理想。既往海量的治療數據,除了開發新的治療手段和藥物,還可以通過醫療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技術利用,讓腫瘤治療中的“個體化治療”得以實現,使得腫瘤的治愈率不斷提升,對腫瘤患者生存周期對延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

    近日,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要大力發展智能醫療,推廣應用人工智能治療的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準的智能醫療體系。研發人機協同臨床智能診療方案,實現智能影像識別、病理分型和智能多學科會診。

    專委會常務副主委師穎瑞介紹,為了順應國家大戰略的號召,在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腫瘤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年會上明確提出了該觀點。會議不僅邀請了諸多海內外腫瘤放療界的頂尖教授,還邀請了普通高等教育教育醫學類創新課程“十三五”規劃教材《醫學人工智能導論》主編,普及醫學人工智能核心內容,希望能夠讓所有的醫務工作者了解醫學人工智能的知識框架、基本思維和重要的醫學人工智能應用,使更多的腫瘤患者得到益處。未來,專委會計劃將這些前沿的醫工結合理念,充分發揮專委會醫學教育的優勢,開展青年醫師醫學人工智能專項培訓班,積極向基層醫院推廣,讓更多的腫瘤患者獲益。

    專委會是經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批準成立的國家級學術性社會組織,屬于非盈利性社會組織,主委掛靠單位為湖南省腫瘤醫院,首屆主任委員為醫院胡炳強。通過審核的注冊會員有505名,委員以上任職者221位專家教授均由高級職稱骨干專家組成,分布于全國各省市的130余家三甲醫院及大學。委員會絕大部分專家均有國外留學、進修、工作等經歷,其中在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留學的專家占總留學人數的58%以上。

    胡炳強介紹,專委會建立了全國放療共同體,正在打造中國版“腫瘤放療大數據人工智能科研共享平臺”;開展了放療專題《青年論壇》直播系列活動;組織了多中心遠程視頻會診;組織國內多中心聯合開展科研項目等。

    本次大會總觀看量1.8萬余人次,會議時長1150分鐘,針對當前國內腫瘤放射治療的前沿技術、有價值的學術研究、新進展及新資訊進行了充分的分享和交流,拓寬了國內廣大中青年腫瘤放射治療學者的知識面,切實為老百姓提供了更新、更全、更優的診療服務。

    來源:紅網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