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報告稱,隨著“讀屏”時代到來,以及不良的用眼環境與行為習慣,我國干眼發病率呈逐年上升態勢。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干眼患者約有3.6億人,干眼成為繼近視眼之后又一國民眼健康問題。未來中國相關機構將進一步填補國內外干眼診療領域研究空白。
由中國眼科機構愛爾眼科發起的中國國內首個“10.10干眼關愛日”活動10日在北京啟動,同期愛爾眼科角膜病研究所發布《國人干眼多中心大數據報告》。報告覆蓋中國東北、華北、華中、華西、華南五大區域的8個城市,首次探索國人干眼癥的病因、臨床特征、地域之間的差異,為臨床干眼的精準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干眼是由多類原因造成淚液質或量異常或動力學異常,導致淚膜穩定性下降,是一種現代人的高發眼病。中國醫師協會眼表與干眼學組委員、愛爾眼科角膜病研究所所長李紹偉教授指出,干眼常見的癥狀是眼睛有異物感、干澀感、疼痛感以及疲勞感,有時候對風和空調比較敏感,有時會出現視力波動和模糊等。有四類人群易得干眼癥:一是長期熬夜和長期用眼的人;二是長期化妝和戴隱形眼鏡的人;三是高齡的人群,尤其是女性;四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人群,以及長期服用一些藥物的人群,包括抗抑郁藥、鎮痛藥等。
干眼臨床診療專家介紹,醫療機構門診就診的干眼患者占眼科總就診人數的30%以上,覆蓋全年齡段人群。
亞洲干眼協會理事、中華眼科分會專家會員、愛爾眼科角膜病研究所名譽所長孫旭光教授強調,隨著互聯網、手機等的發展,由視頻終端造成的干眼,在中青年群體(甚至青少年兒童)中越來越多。伴隨空氣污染造成的干眼也成為常見現象。除了環境、生活方式因素外,干眼致病原因還與全身性疾病、藥物及情緒等因素相關。
中國臨床調查亦發現,經常使用視頻終端者干眼發病率高達93%,佩戴隱形眼鏡患者患病率高達90%,干眼病患呈現增長態勢和年輕化趨勢。
孫旭光教授提醒,干眼是一個慢性疾病,是逐漸積累的,干眼輕則會引起不適感,即刺激、干燥、疼痛,影響正常的生活和休息;重則會引起角膜的潰瘍,甚至穿孔,最后失明。所以干眼一定要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
《國人干眼多中心大數據報告》顯示,不同干眼類型中,蒸發過強型(缺油)占比最高,達51.3%。
從地域分布來看,北方混合型干眼占比最多,為49%,而南方則以蒸發過強型干眼占比最多。
從年齡與性別來看,60歲以上干眼患者中,混合型干眼占比最高。說明隨年齡增長,更易同時出現瞼板腺功能及水液分泌的異常。女性患者較男性干眼相關癥狀及體征更重,更易得干眼。
李紹偉教授表示,目前國內外對于干眼的研究尚處于起始階段。我國不同地區的干眼差異非常明顯,必須要考慮到整個國家地域的特點。未來中國相關機構將進一步擴大研究醫院數量及病例數,以期不斷填補國內外干眼診療領域研究空白。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