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張鈸院士出任腦陸科技首席技術顧問

    張鈸院士出任腦陸科技首席技術顧問

    2020-09-08 資訊 Eli

    張鈸院士出任腦陸科技首席技術顧問-智醫療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張鈸被聘為腦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兼腦陸科技首席技術顧問。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腦科學的巨大潛力受到各國政府和科學界的高度重視。腦機接口是一種全新的輸入輸出方式,現有的成果已在醫療、健康、娛樂、家居、工業、軍事等領域初露頭角。國內該技術產品市場剛剛起步,想象空間無限。

    腦陸科技公司通過AI+BCI(人工智能+腦機交互)技術驅動,聚焦腦科學、腦電算法、大腦健康、類腦決策計算等前沿信息技術,建立腦機開放平臺,推動各領域的實際落地應用,打造下一代人機交互模式。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張鈸,是人工智能領域的泰斗,經歷了所有人工智能技術革新的階段。張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深度學習觸及天花板,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圍棋三個領域外,短期很難再獲得發展。他表示擔心機器人統治人類是遠慮,但腦機接口的研究和應用卻近在咫尺。”

    他認為,發展人工智能要慎重,但也要有敢闖無人區的魄力。有從0到1的突破,人工智能才能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張鈸表示自任腦陸首席顧問前進行了嚴謹思考和對公司的了解,團隊的出身和技術實力肯定沒問題,更看重的是團隊在產品應用上的思考,“我研究了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前40家頭部企業,與場景結合后,真正產生實際價值的公司是有可能在風口褪去后,走得長遠的。比如制藥、與保險結合的人工智能健康公司,腦陸科技在精神健康、睡眠等領域的應用有機會創造出巨大價值,而且對人類有正向意義。”

    張鈸認為不在乎短期光環的團隊,可以做一家真正長遠,對人類有價值的公司。

    張鈸院士出任腦陸科技首席技術顧問-智醫療網
    張鈸與腦陸科技核心團隊

    他曾笑言表示,其它專業可能能吃老本,唯獨計算機不行,因為行業的飛速發展導致新技術日新月異,一天不讀論文不看資料就可能聽不懂年輕學生的問題。

    張鈸,作為世界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者,仍在不斷思考探索技術未來的思想者和先鋒者。去年,李飛飛教授辭任谷歌首席AI科學家,重回斯坦福大學,并宣布成立斯坦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并致力于三個方向:1)推進和發展下一代AI科學,著重與腦科學和認知學交叉;2)研究和預測AI對人類社會和生活影響;3)設計和實踐以人為本的AI技術和應用。類似于張鈸和李飛飛教授,作為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領域具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們,仍在持續探究推動人工智技術造福于人類本身,推動前沿技術的向善發展。

    而作為新生代的探索者,腦陸科技核心成員來自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清華大學及牛津大學等國內外頂尖高校,在人工智能算法、互聯網產品、銷售、商業運營擁有復合經驗,因此能夠在短時間內將產品落地。公司以腦機交互技術、智能技術及數據技術為核心,持續推出高精度的腦機產品和前沿腦機技術。

    除張鈸外,腦陸研究院首批公布的顧問中還有眾多學術和醫學領軍專家人物,包括華南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國家人體組織功能重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老年癡呆診斷與康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凱博士;北京郵電大學人機交互實驗室主任劉偉教授;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副主任醫師、北京市神經變性病學會理事王琳博士;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委會委員郭毅博士;宣武醫院副主任醫師、國際血管聯盟世界青年專家委員會秘書長郭建明博士;西南石油大學能源系統網絡安全實驗室主任劉智博士等。

    腦陸科技的創始團隊表示,所有的技術都將圍繞產品,有些一兩年內就會推向大眾,有些是五到十年,但100%的研究成果要轉換到為人們服務,不會停滯在實驗室或paper層面,這是腦陸團隊和顧問專家們共同的認知。

    腦陸研究院與多家世界頂尖和數十位各領域專家合作,布局“未來腦科技”,已開展的重點合作技術方向為:高效睡眠、腦健康與人類終極幸福等。

    “推動科技在產品中體現,在確定的幾個方向深入。”腦陸科技創始人王曉岸和盧樹強博士表示,“很有幸與張,還有不斷加入的很多前輩老師合作。他們的鼓舞和幫助,讓我們堅定不移的去實現用腦科學提高人類幸福感的愿景,共同創造更好的人機未來。”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