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健康最大。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暴發,加速了醫療健康行業的數智化進程,大健康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
根據國家相關規劃,到2020年,“健康中國”帶來的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元;2030年將超過16萬億元,是目前市場規模的3倍。
在疫情突發的當口,數字化、智能化將如何加速大健康行業變革,大健康產業生態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如何抓住大健康行業的新風口?
6月21日下午,1藥網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長于剛,金域醫學創始人、CEO梁耀銘,復宏漢霖聯合創始人、CEO劉世高,好大夫在線創始人、CEO王航,數坤科技聯合創始人、CEO馬春娥,BVCF百奧維達董事長、創始合伙人楊志一同現身《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2020(第二十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暨中國企業家生態大會的直播間,在康復之家創始人、董事長柏煜的主持下共同探討了上述問題。
在線醫療迎來黃金時代
疫情之下,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此前在大眾視野中并不活躍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迅速升溫。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在線醫療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2011年~2018年,我國在線醫療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6.1%,2019年達到632億元,增速呈現加快趨勢。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作用下,預計我國在線醫療市場規模增速將達到45.0%以上,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不少學者認為,互聯網醫療開辟了抗疫的第二戰場。對此,好大夫在線創始人、CEO、銀川互聯網+醫療健康協會會長王航深有體會。
好大夫在線創始人、CEO、銀川互聯網+醫療健康協會會長王航。
在王航看來,互聯網醫療體現了調配全國各地醫療資源的作用。在一線抗疫現場,醫生已經滿負荷運轉,而第三方互聯網醫療平臺匯集了全國不同地區的醫生,他們可以在線服務疫情高發地區的患者需求。
換句話說,第三方互聯網醫療平臺通過調配那些相對不那么緊張地區的醫生資源,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醫療資源供給。
王航提到,包括好大夫、丁香園等在內的第三方互聯網醫療平臺,有著天然的開放通道。通過API接口可以將醫療服務輸出到幾乎所有互聯網的高流量平臺,如新浪、百度、騰訊、阿里、人民日報、學習強國等媒體和企業,甚至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國聯通這些石油化工和移動通信企業的線上平臺。只要在互聯網上有線上社區的地方,都可以成為第三方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在線咨詢和診療的入口。
王航也經常將第三方互聯網醫療平臺比喻為“開在線上的基層醫療機構”,因其可以根據疾病癥狀的輕重緩解對人群進行篩查,同時緩解了他們就醫的焦慮。
除了第三方互聯網醫療平臺,很多實體醫療機構甚至公立三甲醫院也在發力線上,陸續建立起自己的互聯網醫院平臺。未來,公立三甲醫院的醫療平臺和第三方平臺將同時存在,雙方是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線醫療發展強勁之時,并不意味著會取代線下。
“線上線下各有優劣,線上不受地域、時間、貨架等方面的限制,可以減免交叉感染,還有實時的數據追蹤,和精準化、個性化的營銷及服務。但人們不能完全避免去線下做各種各樣的檢查,如抽血、拍X光片、做CT等。”1藥網以醫藥電商起家,其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長于剛認為,未來一大趨勢是線上線下的有機融合。
金域醫學是一家以第三方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業務為核心的企業,主要運營模式在線下。其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梁耀銘透露,金域醫學正在與京東、阿里等公司的互聯網醫院平臺做一些線上線下融合的探索:如果醫生在線為患者開了醫學檢驗或病理診斷單,到金域醫學的線下機構做完檢驗或診斷后,檢驗或診斷報告會直接流轉回線上的醫生那里。
新技術重塑大健康
“我們正在進入到數字化時代,人們為什么不能在家進行健康檢測,為什么不能在線體檢呢?非得去現場嗎,不一定。比如,馬桶應該有體檢的部分功能,這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直播中,柏煜說道。
康復之家創始人、董事長柏煜。
于剛對此表示贊同,他給出的另一大趨勢預判是,未來大健康行業的發展都是科技驅動。比如人工智能,大量知識型、重復型的工作可以被它進行部分取代。比如大數據,可以深度了解患者的健康行為,可以用于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比如可穿戴設備,可以實時監控患者的健康狀況。
1藥網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長于剛。
數坤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企業,其聯合創始人、CEO馬春娥表示,該公司的使命是打造“數字醫生”,解決醫療行業醫生(尤其是好醫生)稀缺以及工作量繁雜的問題。
“很多時候,醫生就像機器人一樣,屁股不能離凳子,眼睛不能離屏幕,手機不能離鼠標,”馬春娥稱,數坤科技的人工智能產品基本能解決醫生90%的重復性工作,醫生使用后最大的感受是,不像以前那么累,能夠有時間和病人進行交流。
數坤科技聯合創始人、CEO馬春娥。
馬春娥還看到,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顯示出中國醫療資源分布極其不均衡,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療幾乎失守,沒有發揮到基層醫療應有的功能。人工智能正好可以起到分診的作用。
目前,數坤科技與一些地方政府在聯合做以基層醫院+人工智能為特色的輔助診斷中心試點。在這種模式下,基層醫療機構只需做數據采集,通過互聯網把數據傳到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先為患者進行初步診斷,醫生再審核它的診斷結果。
人工智能,不僅有數坤科技這樣的專業公司在做,還有大量醫療公司也在與之結合。
梁耀銘在醫學檢測行業已經工作了26年。在他看來,在人口紅利下,中國有著大樣本、大數據、大服務和大網絡。以金域醫學為例,它一年有7000多萬樣本量,相當于50個三級醫院的樣本量。
金域醫學創始人、CEO梁耀銘。
基于此,金域醫學在跟很多機構做研究,比如跟華為做宮頸癌篩查的人工智能系統開發,和騰訊合作研發自動顯微鏡研發等。此外,金域醫學還用基于大樣本、大數據的人工智能助力了一位院士的腎臟病研究。
“在這樣的技術之下,企業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準確度,使產品和服務更廣泛地應用到普通老百姓。” 梁耀銘稱,而隨著中國政府對新基建的鼓勵與號召,將使得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疾病初篩、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供更大可能。
今年6月,在經歷全球新冠疫情、美股數次熔斷、瑞幸造假等眾多波折后,中國有兩家腫瘤精準醫學企業先后登陸納斯達克,并且在美股表現不錯。其中,被稱為“中國腫瘤NGS(二代測序)第一股”的燃石醫學,上市首日收盤價較發行價上漲49.27%。緊隨其后的泛生子,則稱其達成了全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癌癥精準醫學公司上市項目(按綠鞋前計)。
在生物醫藥公司復宏漢霖的聯合創始人、CEO劉世高看來,燃石醫學和泛生子受到資本熱捧的原因之一,是利用數據來創造價值。“當你有足夠多的臨床數據時,受到投資人的追捧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疫后大健康新機會
“十年后,大健康將成為超過房地產、汽車的最大產業。”在2019(第十八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東升演講時說道。
不久后發生的全球性新冠疫情,再次讓大健康成為炙手可熱的行業。吸引了格力、比亞迪等家電、汽車企業紛紛入局。在今年3月的一場直播中,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表示,格力電器將投資10億元在醫療器械領域。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企業和創業者對大健康領域垂涎已久。
那么,對于已然成為香餑餑的大健康行業,新手們該如何入手呢?
BVCF百奧維達董事長、創始合伙人楊志表示,如果疫情成為常態化,從投資角度來看,可以考慮這幾個方向:醫藥耗材(如口罩、防護服)、醫療器械(如呼吸機和CT)、藥品和疫苗,以及與延長人類壽命有關的產品或技術。
BVCF百奧維達董事長、創始合伙人楊志。
于剛的另一個身份是1號店的聯合創始人和榮譽董事長。作為連續創業者,于剛建議,如果大家決定要在醫療領域創業的話,就要做難的事,才能有足夠的核心競爭力,并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不難的事情,別人都做過了,或者它本身就沒有價值。一旦你做出來之后,模式迅速被巨頭們復制了,你也就沒有生存空間了。”
說到難,生物醫藥或許是大健康產業最難的細分領域。用劉世高的話來說,現在充滿挑戰又充滿機會的一個領域,是治療腫瘤的創新生物藥,尤其是能夠達到全球新高度的、具有專利保護的創新型生物藥。
復宏漢霖聯合創始人、CEO劉世高。
“怎樣在全球范圍內找到疾病的靶點,而且能夠有臨床數據來印證這個靶點是好的,并研發出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藥,在技術上是非常具有難度的,而且需要非常長的時間積累,包括做臨床一期、二期、三期試驗。”劉世高表示,生物醫藥不僅技術壁壘高,資金壁壘也非常高。一款藥物的研發,起碼得10億人民幣以上的資金才能啟動。但它帶來的市場機會也是巨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直播帶貨作為時下熱點,也正在入侵到各行各業。未來,它是否可以成為大健康產業的新機會呢?
據柏煜了解,天貓擁有互聯網藥品交易平臺資質,因而可以進行醫療類直播。除此之外,如抖音、快手等直播帶貨平臺,只要涉及醫療類產品,管得都極其嚴格。
“直播可以看成是電視購物的升級版,因為它的成本更低,傳播更廣、更快,但直播帶貨不太適合大健康行業,特別是藥,保健品或許還可以。”于剛認為,未來直播給醫藥健康行業帶來的最大價值是在醫教或患教上,可以將更多科普性的內容傳遞給大眾。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