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打個疫苗至少需要一上午,現在最多半小時就可以結束回家。”6月13日,在東營市東城醫院接種大廳里,帶著女兒前來接種疫苗的丁倩說,現在排隊的人比原來少了很多,智慧門診讓市民就診過程更加便捷。
東城醫院預防接種科主任于娜娜告訴記者,目前東城醫院已完全實現了真正的“無紙化辦公”。取號環節也更換為多功能綜合取號機,預留了二維碼掃描平臺、身份證閱讀器等設備接口,為下一步二維碼掃描、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社保卡讀取等功能的增加做好準備。
今年2月,東營實現了疫苗五級追溯全流程質量控制,依托疫苗電子監管碼及疫苗追溯平臺,追溯疫苗生產企業、配送企業、各級疾控機構、各類接種單位的疫苗存儲、配送全過程以及涉及的冷鏈環境溫度。
線上問診、遠程會診、診療行為全程可查、接種疫苗實現掃碼可追溯……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東營市運用大數據推進智慧醫療建設,探索出了一條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改革攻堅的“東營路徑”。
在東營市疫情指揮中心的電子大屏上,全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的呼吸類相關疾病的各類趨勢分析、發熱門診數據、秘接及留觀重點人群的市內醫療機構就診情況等實時在線顯示。
“疫情是一次巨大挑戰,也是我們補短板強弱項的契機。”東營市衛健委主任燕振誠介紹,疫情發生以來,東營市迅速開展疫情大數據應用工作,創造了三個全省率先:“農歷大年初二,率先在省內開通覆蓋全市所有公立醫院的平臺級互聯網醫院線上發熱門診和線上中醫門診;在全省率先采用二維碼通行和隔離人員閉環服務;在全省率先基于健康大數據實現全人群、全公立醫療機構、全病種的實時就診信息趨勢分析應用”。
一系列疫情健康大數據應用,為疫情趨勢研判和決策提供了實時真實的數據支撐。截至目前,東營市重點健康管理人員就診時的門診自動提醒3120人次,秘接追蹤156人次,發熱門診數據自動實時推送1.99萬人次,呼吸道相關門診就診數據自動實時推送15.75萬人次,其他門診就診數據自動實時推送189.67萬人次,時空地理信息動態展示9.97萬人次。
中醫藥信息化是實現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技術支撐。針對基層醫療機構國醫堂開展中醫藥服務項目不規范、數據手工報送不準確不及時、門診病歷書寫不規范的現狀,東營市以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為依托的中醫服務監管系統已經上線使用。該系統從規范使用服務項目名稱和門診電子病歷入手,嚴格按照項目名稱、編碼錄入管理中醫藥服務行為,規范了中醫門診病歷書寫,避免了“針灸”“神燈”“推拿”等不規范術語的使用和手寫處置單“滿天飛”現象。
“我們將繼續推進信息化服務,逐步健全各種平臺,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打造更多智能便捷的醫療服務。”燕振誠說,全市將繼續發揮“互聯網+”作用,實現所有醫療機構呼吸類相關疾病的分析、發熱門診數據實時推送、重點人員就診提醒等疫情信息及健康大數據應用。目前,全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系統和公共衛生大數據運用平臺建設方案已制定出臺,正在按計劃推進實施。
來源: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