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如何加快實現“健康醫療大數據”有效互聯互通?平安醫保科技這樣做

    如何加快實現“健康醫療大數據”有效互聯互通?平安醫保科技這樣做

    2020-05-28 資訊 Eli

    如何加快實現“健康醫療大數據”有效互聯互通?平安醫保科技這樣做-智醫療網

    5月21日,2020年全國兩會正式拉開大幕,“數據”一詞再引熱議。全國政協委員孫潔在一份提案中表示,應建立統一的健康醫療數據平臺,并鼓勵醫療機構與保險行業開展數據互聯對接。受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百姓,都意識到了數據、信息“互聯互通”的迫切性;而進入后疫情時代后,如何治理、應用和開放國民的健康醫療數據,充分發揮醫療健康大數據的價值?成為我國新醫改進程中,整個行業都在加速思考的課題。

    其實,“健康醫療大數據制度化、規范化和標準化”在醫療健康領域并不陌生,受產業鏈多方密切關注,也早有榜樣先行者。自2018年國家醫療保障局成立以來,這一“超級支付方”就將建設一套全國統一、技術先進、數據集中的醫療保障信息系統作為歷史使命之一。

    據去年6月國家醫保局一份相關文件披露,“我國醫療保障制度建立運行20多年,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化體系,難以適應醫療保障治理現代化要求。目前還存在制度分割、結構失衡、管理分散、效率不高等問題,需要不斷規范、創新和完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運行機制、服務手段、標準規范。在此過程中,信息化和標準化將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撐和引領作用。”

    因此,2019年,一項浩大且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國家醫療保障局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建設工程”正式啟動。

    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及多樣化的應用好比一條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建成后將覆蓋我國近14億人口、3260個醫保經辦機構、12萬各級醫保工作人員、99萬家醫療機構、50萬家藥店、7600家藥品廠、26000家醫用耗材廠,以及3000萬家參保單位。這一前瞻性的國家級布局明顯早于今年初剛登上風口的新基建大數據中心。

    近年來,隨著政府數據不斷開放應用,醫療健康領域的數據價值逐漸顯現:既可以滿足群眾需求,也能促進培育新業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繼國家局項目后,各省醫保信息化平臺項目兩年內將快速落地,帶來超過百億市場空間,因此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國家醫療保障局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建設工程”下14個子系統的中標廠商就是這樣一批拓荒者和掘金人,他們代表了目前國內醫保信息化領域的第三方排頭力量;憑借著了解國家數據標準的優勢,在后續各省醫保信息平臺建設中,身影活躍。

    有券商分析認為,過去中國的金保系統廠商一共13家,但在國家醫保局項目招標中進行了重新洗牌,傳統金保廠商中只有四家(東軟集團、久遠銀海、創智和宇、易聯眾)入圍了該項目,而東華、衛寧、創業這三家醫療IT頭部公司趁機切入了醫保信息系統。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平安旗下大醫療健康領域的一家獨角獸——平安醫保科技也進入了國家醫保局項目,成為平臺第七包(宏觀決策大數據應用子系統、運行監測子系統)承建廠商,并在多個省平臺項目嶄露頭角、彎道超車。

    據悉,平安醫保科技負責承建的兩個子系統相當于整個工程的“中樞大腦”,是數據匯總和數據分析中心,也是智能輸出窗口,建設至今已將進入初驗階段。其中,運行監測子系統匯集了國家醫保信息平臺各子系統的數據,以圖表化的方式,向醫保管理者提供多終端、全方位的醫保業務和基金運用情況展示,徹底擯棄過去的“業務數據黑盒”狀況,幫助醫保管理者及時、全面了解基金運行情況,為快速決策提供量化分析支持。而宏觀決策大數據應用子系統則借助大數據技術和精算技術,幫助醫保管理者動態化掌握全國各地醫療保障制度運行情況,、研判內外部環境變化對政策的影響,挖掘內在規律,提前預警風險,為醫保管理者持續優化醫保資源配置、完善醫療保障體系提供決策支持。

    基于國家醫保局平臺的建設探索,平安醫保科技繼續創新先行,開始在各地積極探索“數據中臺+數據應用”的醫保大數據綜合治理產品,全面助力各地政府提升醫保治理現代化水平。

    去年底,平安醫保科技中標“山東省醫療保障局智能監管系統信息化平臺建設項目”。據相關項目負責人介紹,山東省平臺建成后,平安醫保科技將助力山東省醫保局及全省各地市醫保部門,全面實現橫向與縱向、內部與外部、政府與市場的數據信息共享、應用協同與開放協作,有效提升基金監管效率,提高醫保基金的抗風險能力及持續保障能力。同時,互聯互通且標準化的數據讓外部應用(包括保險應用)也變得可行——這似乎讓孫潔委員提議的“醫療機構與保險行業開展數據互聯對接”進一步接近了現實。

    回顧今年孫潔委員的提案,“國家衛健委、醫保局、銀保監會等各個相關政府管理部門可建立聯合工作機制,推動建立國家級的醫療健康數據平臺,制定統一的數據互聯互通對接標準,完善數據質量,改變現有碎片化的數據管理格局,讓數據的使用更加制度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無疑是希望借“新基建”這股東風,促使醫療健康領域各個單一職能部委的大數據平臺融合,將醫療健康大數據治理和運用提升到頂層設計層面,掘金醫療健康數據,培育新的數據應用產業,以“智慧”服務百姓,提升百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這種“智慧”也正是以平安醫保科技為代表的“智慧醫保”公司在不懈追求的。有觀點認為,2.0時代的城市信息化建設不能僅僅停留在通過智能技術讓城市變得更“聰慧”上,而是應該以技術為手段,讓城市更加“普惠”。

    “就智慧醫保而言,就是在全面提升醫保治理現代化水平的同時,全面提升醫保服務品質和便利性;增強醫保、醫療、醫藥聯動改革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并保障群眾獲得高質量、有效率、能負擔的醫療服務。”平安醫保科技聯席董事長兼CEO方蔚豪向記者坦言,“所以,我們希望在以專業服務國家,做好國家政策執行和落地的助手的同時,用心實現‘降低醫療成本、提升參保人服務體驗、提升參保人保障水平’的歷史使命。這就是我們不懈追尋的‘大數據+醫保’的終極意義。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